缔冠期刊网

唤醒校园中沉睡的巨人

2022-06-09

  这些年新建的学校很多,新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新学校有“整体搬迁式”“老校延展式”“全新诞生式”“多校合并式”等形式。在新建学校文化建设中,当属多校合并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最困难。合并式学校人际关系是组块式的,传统习惯势力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群体的习惯势力会表现在日常的教师人际交往、利益态度、教育教学理解与实践等各个方面。新建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三个方面的任务。

 

  文化选择。选择文化就是确立学校的文化基因。校长要有“前文化”意识,即校长是“带着文化入场”的。校长要有着文化自觉与文化精神,即从“人”出发,基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的理解,进行自己的文化定位。我校是三所学校合并的新校,我们从时代主流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寻找基因。我校校名“凤翔”,“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和合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为此,我们校园文化的基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本是“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核是“仁爱”,以“和”为实现渠道。这样,我们就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或学校哲学——和合。追求和教育就是我们的主流思想。或者说,我们今后追求的教育品牌就是“和文化”。

 

  学校“和文化“的追求既有形而上的价值关怀,也有形而下的实践取向。形而上的价值关怀在于:“和”的包容品性,“和”的人文情怀,“和”的博爱精神,“和”的伦理品质。“和文化”的形而下的实践取向:一是教学及教师发展上的和而不同。强调教师和睦相处,强调教师的专业合作,但是,更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张扬;强调爱生奉献,更强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革故鼎新;强调继承老校传统,但是更强调与时俱进,开拓特色;强调教师发展,但是有不同的层次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二是学校管理上的位育中和。“中和位育”体现着儒家伦理的深层本质,其集儒家思想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它对我们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处理问题要做到中正、正确、恰当、适度。学校面临应试与素质、理想与现实、机遇与挑战中的诸多矛盾,要在包容世俗与追求创新中保持一种无为与平衡。三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惠风和畅。“普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学校应该是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给人以力量的地方,应当洋溢着和气、正气、文气与豪气。教育,就是养气,养大家之气。

 

  文化养育。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养育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走势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文化设计,办学者要围绕学校哲学与文化追求,设计“文化建设纲要”,把文化建设作为自觉追求。二是文化推进,这是看不见的工程,就像营造空气一样。学校上下要学习文化概念,形成广泛认同与思想皈依。三是文化反思,即在实践一段时间以后,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提纯,即思路的调适。四是文化进步,即继续实践,不断拓展,深化认识,形成稳定而又持久的文化求索。这个过程不是直线,有时会迂回。形成文化的过程是慢慢的,文化是储蓄过程,似慢火煲老汤,对学校来说,需要许多任校长努力,三五年的文化建设也许只是开始。

 

  文化化成。《易经》里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就是文化的实质。文化不是自然增长与叠加,也不是校长强势的话语可以一锤定音的。其建构的过程就是痛苦的涅槃。我将之概括为“四化”。一是“物化”。文化是一个复合体。看得见的是物质,看不见的是精神。物质是载体,精神是内核。教育是需要物质的,教育的物质需要高贵、高雅与精美,在供奉与敬重中同化濡染。物化,让教育展现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创造的一种美,而非虚无的道德教化与灌输程序。这种实在的美,必然需要附着于具有价值性、文化传承性、互动性的美好物质之中,教育物件的前世今生构成了滋润人心的文化具象。人的生命价值因与教育物件的呼吸与共、把玩对话而得到激扬与深度觉醒。二是“人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人的成长与进步,学校文化是校长与师生互动对话、彼此理解融合的过程。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文化是有故乡的集体灵魂。三是“武化”。文化是“以文明去教化”,简称文化,是一个动词。建设文化的过程有时是需要“动武”的,即所谓的“先武化”再“文化”。刘向的《说苑·指武篇》讲得很清楚,“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好的学校文化是需要执行的,如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一种习惯、风气需要养成,养成的过程就是改变习惯势力的过程,有时是痛苦的同化与顺应过程,有时不“动武”,不用机制约束推动,全部靠自然进步也是不行的。文化是“趋炎附势”的,特定情况下需要强大的力量推动。文化又是“和平演变”,“和平演变”也是一种征服。四是“活化”。文化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学校的文化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最富有朝气的力量,学校教育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这就需要学校文化的元素与时俱进。例如,绩效工资实施后,改变了学校原有的许多惯性,包括激励措施、人际关系调适等,这就需要校长生成新的管理智慧去适应这种改变,我们实施的教师管理欣赏性探究就是一种探索。

 

  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行动者有意识地、自觉把握了他们与自身性情倾向的关系,行动者才能获得某种“主体”之类的位置。借助自觉意识,行动者可以经过反复思量,让他们的性情倾向“发作”,或是相反压制住这些性情倾向。新学校,尤其是合并学校,文化就是改变集体的惯习,形成稳定的文化主张与精神骨架,这个过程之艰辛与复杂就在于,不仅是形成文化框架建构,关键是形成集体文化记忆,形成文化主体,即文化的自觉。

 

  德国教育学家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校文化建设,是继承中的变革、融合中的创新,是唤醒校园中沉睡的巨人。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校长)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