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实践与启示

2022-06-08

摘 要: 解决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天津市静海县水务局围绕水旱从人、人水和谐的治水目标,探索出农村连片集中供水的新模式: 科学规划、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壮大了水利行业的自身产业,在全县农村范围内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

 

    关键词: 农村饮水; 集中供水工程; 天津市

 

   静海县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让每个人都得到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为广大农村群众和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1 农村饮水现状

 

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与天津市大港区为邻、东北隔独流减河与西青区相望、其余各向为河北省诸市环绕,有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流经全境,全县总面积 1 414. 9 km2,辖 16 个镇和两个乡 383 个行政村,总人口 55 万人,农村人口44. 7 万人。

 

    全县除县城 5 个街道和周边的东五里、胡家园、下三里、大邱庄 4 个街道及县直单位饮用天津市自来水公司的水外,其他村都是以县水务局建设的集中供水厂为水源。各村铺设输水管道,各户安装水表,集中供水厂以恒压变频的方式通过臭氧消毒 24 h 全天候高压供水。

 

    现在全县有 30 处集中供水厂,供水村庄 355个,供水人口 41. 7 万人,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全覆盖。

 

    2 农村供水工程的发展、规划和成效2. 1 供水工程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集体找水源、挖水井。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是从土井或坑塘、沟渠内担水、拉水吃,饮水条件很差,有的水源地距村 2 ~3 km,人们的生产、生活极不便利。

 

    70 年代凿井技术普遍推广,各村陆续打了饮水机井,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各村都有一眼深机井作为饮水水源,又相继铺设了供水管道,机井水直接入户。虽然设备简陋,但人民群众的饮水条件得到了改善。然而这些供水工程都是由各村村委会管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重建轻管现象严重,村委会拿不出资金投入其运行和管理,供水系统得不到定期的维修和保养,更谈不上更新改造。有的村机井坏了村委会拿不出钱维修,村民只能到别的村拉水,造成农村饮水条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供需矛盾日趋加大。

 

    世纪之交连续七、八年的干旱使静海县水源严重枯竭,静海县又没有外来水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凿的机井大都是两结构井管,变径处已在深水位以上,井泵接触不到水,造成“卡脖”使机井报废。到 2001 年底,全县有近200 个村 20 多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县水利局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新打机井 156 眼,解决了这 200 个村的饮水困难。但是各村仍是各自为政,单村供水,供水工程由各村委会自主管理,水源调配仍是多头分散管理,一些供水设施报废,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水利资金的投入只能发挥出短期效益,很难使供水工程达到良性循环,发挥出长期效益。

 

    供水工程暴露出下列几种问题: ( 1) 原有管网老化失修,锈蚀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发生。部分地区造成供水的二次污染,饮用水细菌总数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2) 配水管网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随着居民人数的增加,村庄规模不断扩大,供水管道私搭乱接,管径过细,形成“卡脖子”现象,爆管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加之老的管网缺乏必要的阀门控制,管网一处出现事故,造成全村或村庄大部分地方停水,给供水带来了直接影响。( 3)供水设施技术落后,供水耗能较大,供水成本较高。修井、修泵、维修管道所发生的费用已成为各村委会的经济包袱。( 4) 居民和企业都没有安装计量设施,全县 90% 的村庄用水不收费。居住在水源附近的住户在庭院种植花草树木,利用供水时间进行大水漫灌,或将供水出口直接通入下水道长期冲刷,不仅造成水源浪费,还使管网供水压力降低,使居住在管网末端的住户根本就见不到自来水,只能在自家的水嘴上安装自吸小水泵再次提水或到别人家担水吃,用水极不方便,增加了负担。( 5) 由于老的供水设施技术落后,耗能高,加之用水不收费或少收费,部分机井带病运行。全县 95% 以上的村庄都是限时供水,每天或隔天供水 2 ~ 3 h,居民饮水只能用罐储和水箱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面对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和农村居民饮水困难的实际,静海县水务局结合本县实际,以服务基层为宗旨,以村民饮水为中心工作,克服种种困难,派工程技术人员一方面到外地进行考察调研,另一方面深入乡镇村,通过和镇村领导座谈,了解农村居民的饮水现状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意愿,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目标要求,编制《乡镇集中供水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探索一条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模式,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

 

    2. 2 供水工程的规划

 

静海县在 2006 年前建成 5 处集中供水厂,供水村庄 30 个、供水人口 10 万人。2006 年初借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入户改造的政策东风,编制了《静海县 2006—2010 年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规划》,把全县农村规划为 30 片,建 30处集中供水厂,为 355 个村庄 14 万户 41. 7 万人供水。

 

    2. 3 供水工程的成效

 

目前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各乡镇村建设集中供水厂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成效显著。

 

    2. 3. 1 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水条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天候供水,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水条件,使广大农村居民实现饮用水城市化,农村居民的宜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 3. 2 农村供水拉动内需,振兴经济集中供水工程全天候供水,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步入城市化,使洗衣机、太阳能、电热水器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为拉动内需、振兴经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创造了多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2. 3. 3 以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村长期的饮用48“福利水”的历史,提高了人们的水商品意识,由过去的 1 村 1 眼饮水机井,改变为 8 ~16 个村乃至20 个村 1 万 ~ 2 万人 1 眼饮水机井,按计量收水费。经测算全县 30 处集中供水工程的建成,每年可节约地下水 600 万 m3。

 2. 3. 4 控制地面沉降

2009 年静海县的地下水水位已由 1990 年的56 m 下降到 78 m,降幅达 18 m,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等多种地质灾害。大邱庄和大丰堆、独流及静海周边是静海县三大地面沉降漏斗区,每年地面降幅 80 mm。降低地下水开采量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主要手段,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年节约地下水近 600 万 m3,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地面沉降幅度,现在全县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由 20 世 纪 末 的 5 300 万 m3降 到 2010 年 的4 400 万 m3。运西的王口、沿庄等地的地下水位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平均控制在 20 mm以内。

 

    3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技术措施

 

集中供水工程是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坚持跨乡镇、远辐射、大规模方向发展。

 

    以 1 万人规划为基数,每处水厂供水 8 ~16 个村庄不等,供水半径 3 ~6 km,在不影响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优选周围环境好、交通便利、位置适中的地段建集中供水厂,占地 2 500 ~ 4 000 m2。

 

    以新打深机井为水源,建地上 200 m3蓄水池,以水源地为中心向供水村庄铺设 8 ~ 1 寸的优质聚丙烯供水管道,管网分级铺设到每户院墙外,配套供电设施,安装恒压变频供水系统,水源出口安装总控制阀门、总水表和远传压力表,在各村入村主干管道上安装总水表和控制阀门,在管道各分支处、胡同口或楼口安装分控制阀门和 1. 5 寸水表,每户在院外安装 6 分水表,全天候供水,按计量收费,每户终端水嘴设计压力不小于 2 kg,在蓄水池送水管网处安装臭氧消毒设备进行消毒,防止微生物超标。

 

    供水厂管理房采用一个平面设计布置,为砖混结构平房,包括配电室、蓄水池、办公室、休息室、仓库,厂院四周建围墙和透视墙、门口安装电动无轨钛铝合金折叠门,厂区 24 h 不断岗、门口安装监视设备,确保供水安全。

 

    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长远规划

 

随着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保证各集中供水厂良性运行的同时,县水务局正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引进先进的供水设备,以各村入村管道为切入点,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实现农村供水水源切换做好准备,这样不但可使长江水流入静海县农村的千家万户,也涵养了地下水资源,控制了地面沉降,更使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资源统一调配进一步增强。

 

    5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经验和启示5. 1 经 验5. 1. 1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集中供水厂根据静海县村多偏小、村庄坐落位置相对集中的特点,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制定了《静海县实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以 1 万人规划为基数,全县共规划了 30 片集中供水厂,共涉及 41. 7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 93% ,供水半径由原来 3. 5 km 扩大到 6 km。通过建设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使供水工程步入良性循环的水利产业化管理道路。

 

    5. 1. 2 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是,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水务局成立了工程项目部,具体推动此项工作。三是,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为保证工程质量,制定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整个工程建设推行“六制”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对工程主要设备材料在市水务局有关处室和县纪检监察部门及项目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采购。通过公开招标严格选择施工队伍,严把工程建设的质量关。五是,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按照《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设立了工程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从项目建设开始,就跟踪审计,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5. 1. 3 积极筹措工程建设资金

 

做好资金筹措是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前提,在资金筹措上的难点是县匹配资金和乡村自筹资金的落实。在县财力自筹有困难的情况下,县匹配资金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由水务局还本,政府贴息; 乡村自筹部分,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自愿筹资筹劳,以建设村庄承担管道沟的开挖与回填、负责实施水表井和闸阀井的砌筑作为以劳抵资。

 

    5. 1. 4 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为经营好农村集中供水厂,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静海县水务局成立了农村自来水管理站,该站为局属科级事业单位,负责目前各个供水厂的日常管理工作。供水厂实行企业化经营与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由农村自来水管理站与承包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承包经营者每年向自来水管理站上缴折旧费和管理费后,剩余部分用于电费、维修费、人员工资、管理费等支出。供水价格按照成本核算、合理收益的原则,采取农村听证会的形式,通过听证再由县物价局对供水价格进行核定,报县政府批准执行。

 

    具体水价标准为: 居民生活用水 2. 20 元/m3,养殖专业户用水 2. 50 元/m3,机关事业单位用水3. 10 元 / m3,工业、交通、商业、金融、建筑用水3. 60 元 / m3,宾馆娱乐业用水 4. 60 元/m3,特种行业用水 6. 80 元/m3。

 

    随着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务局正在探索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与规模较大供水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农村集中供水向市场化、集团化发展的步伐。

 

    5. 1. 5 严格界定供水设施的产权水厂建成后,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产权,具体管理办法是: 从水厂到居民胡同口的供水设施的产权归水务局所有,水务局负责其日常的维修及管理; 胡同口以下的供水设施的产权归村或用水户所有,相关发生的管理和维修费用由产权所有者负责承担。这样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既有利于供水设施的维修和管理,又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壮大了水利行业的自身产业,新增水利固定资产将达到 2 亿元。

 

    5. 2 启 示

 

水利工作与民计民生密切相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既合理开发了地下水资源,又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饮水安全和供水保证。因此,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5. 2. 1 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农村供水从过去的每天限时供水改为全天 24 h 供水,水压、供水时间得到保证,不仅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洗衣机、热水器、太阳能等得到广泛应用,拉动了内需,振兴了经济,活跃了农村市场,推动了乡村小城镇住宅楼建设,使农村生存环境、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5. 2. 2 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跳出水利抓水利、实现水务一体化的基础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抓好农村集中供水建设,能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是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运营,我们基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全县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路子,初步建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5. 2. 3 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农村饮水方式的一次变革实施农村生活用水从“福利水”向商品水的转变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要通过宣传发动,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结合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讲明工程建设的意义和好处,转变农民传统的用水观念,调动各建设村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