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襄阳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22-06-09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疫霉属(Phytophthora)致病菌引起的导致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发展逐步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已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成为马铃薯种植中主要病害之一。结合襄阳市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和条件,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与科学防治方法,旨在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襄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051-0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襄阳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面积和产量上都有较大幅度增加[1]。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虽然发生较轻,但有上升发生态势,如不及时科学防治,会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发生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监测、早预报、及时防治,把晚疫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2]。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北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日照时数1 800~2 000 h,年降水量1 200 mm左右,年均温15 ℃左右,无霜期240 d,适宜马铃薯生长。同时,具南北过渡性气候特点,马铃薯在平原河谷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高山地区可种植一季,特别是平原冬作马铃薯5月上中旬收获,正好补充南、北方市场空当,较其他秋、冬播作物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对调剂南、北方菜用薯淡季市场具有独特的区域和季节优势[3]。

 

  1 襄阳市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在襄阳市的种植面积达2.68万hm2。其中保康、南漳、谷城这些山区县种植面积分别约为0.67万hm2、0.20万hm2、0.47万hm2;丘陵、平原县市区种植面积约为1.33万hm2,其中襄州区种植面积约0.67万hm2[4]。

 

  目前襄阳市种植的品种主要是从外地引进,大多是来自东北的高纬度商品薯。丘陵、平原区主要为早大白、中薯3号、中薯5号、克新4号和费乌瑞它等早中熟品种;山区主要有米拉和东农303等中晚熟品种。易感马铃薯晚疫病的是费乌瑞它和早大白。

 

  丘陵、平原区主要栽培模式为马铃薯—棉花、马铃薯—玉米、马铃薯—瓜菜;山区主要栽培模式为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

 

  2 襄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概论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襄阳地区发生程度较轻。在襄阳平原地区冬作马铃薯一般3月上中旬出苗,5月上中旬收获,生育期较短,独特的区域和季节优势,错过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高发期。

 

  从2011-2013年的大田调查情况看,马铃薯晚疫病有零星发生。通过对襄州、枣阳、谷城、保康等示范区(县)进行普查,调查结果如下。

 

  3 发生情况调查

 

  3.1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

 

  选择代表性田块进行踏查,踏查面积667 m2。结果表明,襄州双沟早大白中心发病率5%、发病级别2级;襄州张集早大白中心发病率4%,发病级别1级。枣阳费乌瑞它中心发病率30%,级别2级;早大白中心发病率6%,级别1级;谷城东农303中心发病率8%、早大白中心发病率4%,病级均为1级。保康未见发病。

 

  3.2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动态调查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667 m2取10个点,其中至少1个点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每点10株,调查发病株数和各株严重度级别。

 

  结果表明,襄州双沟早大白发病率10%,发病级别1级,病情指数2.0;襄州张集早大白发病率5%,发病级别1级,病情指数1.0。枣阳费乌瑞它病株率40%,病级2级,病情指数16.0;早大白病株率7%,病级1级,病情指数1.4。谷城城关东农303病株率6%,病级2级,病情指数2.4;早大白病株率3%,病级2级,病情指数1.2。

 

  3.3 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普查

 

  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在667 m2以上,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调查病株数、病株率和病田率。结果表明,襄州双沟早大白病田率11%,病株率5%。襄州张集早大白病田率20%,病株率16%。谷城城关东农303病田率10%,病株率2%;早大白病田率10%,病株率1%。

 

  从2011-2013年调查情况分析,晚疫病在襄州、枣阳、谷城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对产量影响不大,保康没有发生晚疫病。

 

  4 襄阳市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监测情况

 

  2011年结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在示范县襄州区双沟镇尚庄村建立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监测点,安装预警系统,监测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2011-2013年监测结果如下。

 

  1)2011年马铃薯晚疫病情况。4月降雨量

 

  17.2 mm。5月降雨量66.9 mm,虽有适宜晚疫病侵染的环境条件,但4~5月田间马铃薯大部分已收获。

 

  2)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情况。2012年受气候影响,襄阳市马铃薯收获期均在5月20日左右,普遍延后;4月平均温度18 ℃,降雨量368.6 mm。5月平均温度21.7 ℃,降雨7 d,降雨量172.1 mm。根据预测预警系统监测和实地调查,出现中心病株的时间是5月7日。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晚疫病共发生6代侵染20次。其中4月发生了3代,基本上为轻度侵染,4月19~24日实地调查,襄州、枣阳未发生;5月发生了3代,每一代都伴随极重侵染过程。5月15日实地调查,襄州轻微发生,枣阳未发生。

 

  3)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情况。2013年襄阳市4~5月总降雨天数20 d,降雨量共101.2 mm。4月降雨集中在下旬,平均气温17.7 ℃,降雨量20.6 mm。5月平均气温19.7 ℃,降雨量70.0 mm。根据预测预警系统监测和实地调查,出现中心病株的时间是5月3日。整个生育期间晚疫病共发生4代侵染8次。其中4月发生了2代,为轻度和中度侵染。4月24日实地调查,襄州、枣阳均未发生;5月发生了2代,每一代的都伴随极重侵染过程,5月3日实地调查,襄州有轻微发生,枣阳未发生。2013年马铃薯收获期从5月5日开始。

 

  综合3年监测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从季节上看。襄阳平原区冬作马铃薯收获期在5月上中旬,错过了晚疫病的高发期。二是从气候的变化上看。2011年遇历年少有的干旱年,晚疫病无发病的气候条件;2012年气温较常年低、降雨较常年多,马铃薯收获延后,晚疫病在马铃薯中后期有发生;2013年气温和降雨正常,虽有侵染过程,但这时马铃薯已收获,从而错过。三是从发病情况上看。马铃薯晚疫病虽过期发生,但是晚疫病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还是有发生趋势。

 

  5 襄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现状及原因

 

  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

 

  2)品种结构。从种薯的结构上分析,以外地引进的高纬度商品薯为主,其中易感马铃薯晚疫病的是费乌瑞它和早大白。

 

  3)菌源基数。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源。一是采收不当导致种薯感染现象。二是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增多,提高了初侵染源,增加了发病机率。

 

  4)栽培管理水平。一是肥料使用普遍存在重氮,轻磷、钾的现象。二是旧的传统观念“种的多,收的多”。播种密度偏大、田间通透性差,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三是重茬严重,示范县大面积成百上千连片种植,没有空闲地换茬,年年重茬种植,致使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继续侵染,马铃薯晚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四是持续漫灌,春旱季节,有些种植户为了缓解旱情,大水漫灌,长时间持续浸泡水淹状态,诱发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

 

  5)防治意识淡薄。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襄阳地区发生程度较轻,零星发生,农户几乎不作主要病害防治。特别是平原地区冬作马铃薯3月初出苗,5月上中旬收获,马铃薯在田间生长时间相对短暂。独特的区域和季节优势,且降雨量一般集中在6~8月,错过了晚疫病的高发期。

 

  6 襄阳市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通过对各地防治实践总结,结合襄阳市的气候、土壤条件,特提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5-8]。

 

  1)选用良种。马铃薯块茎是晚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带菌块茎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易形成中心病株,造成蔓延的可能。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种薯切块播种时,切刀用75%酒精、0.1%高锰酸钾液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拌种可选用6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用量为按种薯重量的0.3%。

 

  2)高垄栽培。推广高垄栽培,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区。可采取垄上播及平播后起垄等方式,加厚培土层,可防止马铃薯晚疫病源侵染薯块,降低薯块带菌。

 

  3)科学种植。合理密植,现蕾期控制徒长。适时播种,合理轮作,避免与茄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

 

  4)适时药剂防治。在晚疫病多发季节定期喷药保护能得到明显的防病效果,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一是施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在出苗95%时,月平均气温达到15 ℃左右,遇2~3 d阴雨天气或大雾、重露等高湿条件,及时喷施保护性药, 可用80%太盛、大生M45、77%多宁或50%美派安, 1 200~1 500 g/hm2喷雾。二是施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使用治疗性药剂,其中防效较好的有50%安克、72%克露和68.75%银发利,使用剂量分别为安克900 g/hm2、克露1 500 g/hm2、银法利1 125 mL/hm2 喷雾。10 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交替使用。喷药时要保证叶片背面喷到,因为叶背面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部位。高山地区由于降雨量多,喷药次数可适当增加,具体施药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参考文献

 

  [1] 王四清,赵开斌,杨 伟.襄樊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935-2937.

 

  [2] 李卫东,田祚茂,黄大恩. 制约湖北省脱毒马铃薯发展缓慢的原因与解决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6,20(4):236-237.

 

  [3] 刘介民. 湖北低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8(1):28-32.

 

  [4] 李秋洪,余贵先,刘克文,等. 湖北省马铃薯发展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2008(11):13-14.

 

  [5] 李永国,王志伟.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及改进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781-1783.

 

  [6] 黄中红.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中国种业,2011(6):79.

 

  [7] 赵中华. 2007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8,28(6):20-22.

 

  [8] 漆文选. 高寒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识别与防治技术[J]. 中国蔬菜,2008(3):60-6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