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互联网+”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23-01-09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问题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笔者通过分析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质量缺乏标准、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制定“互联网+农业”制度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标准化农业生产质量体系、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推动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助力“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业现代化;互联网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无论是人们熟知的网络购物,还是疫情暴发后兴起的线上办公、授课等网络方式,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模式也应运而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构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信息流动成本低等优点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弥补了传统农业零散、低效、结构单一等缺点。利用互联网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1 传统农业困境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传统农业还存在生产结构单一、未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等固有的内在弊端,我国学者对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大量研究。李忠斌等[1]从农业的一般生产函数着手,认为农民的增收、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乃至我国整体经济的向前迈进都受到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高佳琳[2]从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农业营销创新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仍受到生产中信息交流不对称的束缚,农民作为农业生产者,在供应链中自始至终都无法占据优势位置,传统农业的营销问题仍无法很好地得到解决。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消费方式之间存在鸿沟,造成了传统农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丁栋虹[3]认为在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的投入上,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造成了传统农业生产力不足,农业生产缺乏动力。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是既想培育农产品市场以加速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又不知如何选择农业市场化的道路。受限于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固有缺陷,如果传统农业发展不进行转型升级,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则很难实现,但如果将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构建“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化农业产销模式,则有助于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基于上述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让农业发展植入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使农业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白洁[4]指出“互联网+”在信息技术发展下,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未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依靠互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多也将加速该态势的发展。朱艳鑫[5]对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呈不断上升趋势。网民数量的快速上升也进一步证实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但如何才能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融合。陈运平等[6]以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手段为切入视角,构建了促使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指出“互联网+农业”模式能够通过产业融合系统,使一、二、三产业互通互联,进而促进传统农业实现创新发展。王小刚[7]认为要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能力稳步提升,政府就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并完善“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组织体系,使农业生产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竞争机制。

  

  3 “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与农业进行结合的新兴发展模式,能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但由于传统农业发展根深蒂固的守旧思维,“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进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3.1 “互联网+农业”制度建设不完善

  

  随着传统农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本地的“互联网+农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的有机融合,但由于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要实现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目标存在困难,“互联网+农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阻碍。“互联网+农业”制度建设不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进入互联网平台的标准不合理。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一些经营主体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盲目跟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导致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危机。比如,某些农产品不适合长途运输,但如果经营主体只为追求销售量,不考虑现实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馈而盲目执行,就会造成农产品损坏、资源浪费、引发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2)各部门间协调性不足。互联网要完全融入农业的发展,实现互联网视域下的现代农业,需要农业、市场监管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现实情况是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配合力不足,无法实现协同治理,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与中央政策脱节,造成政策落地难,阻碍了“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

  

  3)“互联网+农业”模式顶层设计不完善,没能从根源上解决互联网融入农业的深层次问题。

  

  3.2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虽然在稳步发展,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度在农村仍旧不高。“互联网+农业”模式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快、辐射范围广、用户多等优势与农业生产、销售、追踪服务有效衔接,从而实现互联网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使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其在信息化时代发挥了与以前的“要想富,先修路”一样的效果,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互联网与农业有效融合的必然路径。但纵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不是每个村子都接入了宽带,不到30%的农村家庭购买了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率更是未达到1/3,农村生产经营主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普遍偏低[8]。但是,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爆火,出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的直播卖货新销售路径,这一路径要求具备良好的直播环境、设备和专业的带货人员。目前,对于农村大多地方来说,并没有专门直播的场所,在吸引消费者和销售量上都存在困难。随着我国农村网民逐渐呈现上涨趋势,并且这个数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意味着“互联网+农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农村电商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9]。但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作用,有了方法和平台,同时具备实施方法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3.3 农业生产质量缺乏标准

  

  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未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仍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农产品的质量投入了更高的关注,无论是在产品的卫生程度、营养成分,还是农产品的外观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农产品产销的整个过程都置于标准的流水线模式中,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未形成规模化,仍处于一种经营主体自主生产的小规模生产状态,经营主体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将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标准化,生产流程也较为传统,乃至为了节约成本而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农业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提高,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生产的质量缺乏标准化、统一化,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互联网+农业”的良好发展也依赖于过硬的产品质量,所以必须建立标准的农产品生产质量体系,打造属于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同时,构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流程,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保障产品质量,避免无端降低成本而造成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要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目光推进农业的精生产[10]。

  

  3.4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推动。互联网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加持,无论是信息网络设备人才、互联网技术人才还是直播带货的专业带货员、主持人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人才,依靠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带动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对互联网的普及度不高、传统观念等原因致使一些农民不愿接受新兴事物,农民作为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农业现代化的观念与意识不足,从而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很难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参与农村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都集中在高校与科研院所,而农民自身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对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现实原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运用,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也很难实现。

  

  4 “互联网+农业”转型升级路径

  

  4.1 制定“互联网+农业”制度体系

  

  1)政府要制定并完善合理的“互联网+农业”政策,采取合理的奖励补贴政策吸引更多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2)政府要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合理的标准,支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在各类主体都积极参与该过程时,不可忽视制度规范的完善程度,完善的制度规范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各种农产品准入标准不合理的现象。

  

  3)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是靠某一个部门的努力,而是需要多部门的共同推进。

  

  4)强化“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完善优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及时对不适合现实发展的政策法规做出渐进性改进,推陈出新,避免被老旧的想法禁锢发展的思维。

  

  4.2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支撑“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依靠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基本的网络信息设备以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发挥着基石的作用。

  

  1)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不仅要依靠农村自身力量,政府也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对拉网线的农户家庭提供部分补贴,与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进行洽谈合作,农户到相应运营商办理业务有相应优惠政策。

  

  2)在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做到村村通公路,避免“资源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的问题。

  

  3)借助互联网信息流通快、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建设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打造完整的供销链,保障销售,增强农民的信心,促使农民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依靠直播带货,政府可以鼓励村民众筹,在农村建设专门用于直播带货的直播间,良好的直播间环境、赏心悦目的直播背景也是吸引流量的重要原因。引进专业直播带货人员,积极引导感兴趣的农户学习并加入直播行列,不仅可以为家乡产品代言,也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5)除直播带货外,还可以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打造本地农产品特色品牌。无论是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还是直播带货,或是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都需要完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覆盖的网络作为支撑。

  

  4.3 构建标准化农业生产质量体系

  

  依靠制定标准化的农业生产质量体系保障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产品质量是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要基于良好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质量又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需要制定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并倡导农民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种植,避免出现为了节约成本而松懈质量要求的情况。

  

  1)各村庄可根据本地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种植适合的农产品,同时政府可以聘请相应的专家到农村进行现场种植教学,讲解规范种植的标准。

  

  2)农户可以进行集约生产,共同租赁运输车辆,共同进行管理,共同注重产品的高质量生产。

  

  3)未来农业生产质量的标准化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实现统一的监管,农业生产的很多过程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比如,对农产品进行浇水,智能化的浇水系统可能比人工浇水更加科学,不仅解放了农民的双手,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考虑到农业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提高进入门槛,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农产品的质量做好把关工作。

  

  4.4 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互联网+农业”提供技术指导保障。互联网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目前,农村鲜少有人精通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带动农业发展是现实困境。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融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但是由于缺乏操纵力量的人才,“互联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难以实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1)要重视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政府应积极主动免费开展专题培训班,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强化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从农业生产的本源上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2)政府应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引进不仅可以提升农民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还能帮助农民运用所学网络技术知识自行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助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5 总结

  

  “互联网+农业”模式作为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促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打破农业市场信息、农产品流通渠道壁垒,构建系统化、整体化的农产品产销链,做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量。虽然互联网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农民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已经逐渐使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产业,但在农村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亟待政府、农民共同解决。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制定“互联网+农业”制度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标准化农业生产质量体系以及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助力“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忠斌,文晓国,李军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困境及其转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3):108-114.

  

  [2]高佳琳.大数据时代传统农业营销创新分析[J].广东蚕业,2021,55(11):103-104.

  

  [3]丁栋虹.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极限、困境与变迁[J].江汉论坛,1998(7):14-17.

  

  [4]白洁.“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村电商转型升级路径探索[J].核农学报,2022,36(5):1072-1073.

  

  [5]朱艳鑫.“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创业路径探讨[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4):49-53.

  

  [6]陈运平,黄小勇,成忠厚,等.基于系统基模的“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管理评论,2019,31(6):113-122.

  

  [7]王小刚.刍议“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创业的对策[J].农家参谋,2021(18):17-18.

  

  [8]兰方连,王昌秀,杨蝶,等.“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与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2(10):66-68.

  

  [9]张婷婷.大数据时代下的传统农业营销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1):77.

  

  [10]刘长峰.大数据时代下的传统农业营销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9):82.

  

  作者:龚家鑫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