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2-06-09

  [摘要]文章以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视角,提出了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观念、模式和做法方面的误区。文章重点从挖掘主体优势条件,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运行创新型服务等角度提出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高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断拓展深入,教育界产生了百花齐放的培养体系和多姿多彩的教育形式。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5年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十二五”期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国外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已广泛普及。“美国已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创业学科和学位制度,并针对非营销管理类的学生开发了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英国政府1998年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项目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办公司,二是创业课堂。1998年,日本由国会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国外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体系,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同时引入商业计划大赛等,强调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探索。

  2.国外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从学者的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包含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各国围绕着创业教育的这三层目标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二)国内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第二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教育部的重视,从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至今。

  2.政府部门积极主导创新创业教育。1999年开始,中央和一些省份开始每年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同时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教育部先后举办多期“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高校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

  3.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紧密结合。近年,一些大学相继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如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管理学院创建“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组织开展“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共聘请了50余位知名浙商和优秀企业家与浙江大学500余名优秀大学生以“导师带徒”模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两大热区: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以商业计划和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管理学科;二是将技术能力培养和科技成果孵化为重点培养指标,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专业。国家级“电子竞技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创新竞赛活动重心纷纷指向这两大区域。受到外界及专业内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教育一直被边缘化,学生一般都凭自身能力与兴趣在上述两个热区中以相对劣势的地位寻求创新创业的机会。如果能[摘要]文章以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视角,提出了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观念、模式和做法方面的误区。

  二、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误区

  (一)受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影响

  第一,用数据来衡量创业的意义,将个体创业与市场从业者设定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忽视创新在创业活动中的动力性,失去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发展性思考。创业教育有别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而是在综合素质培养基础上的,开拓性素质的发掘与提升。“现实的人”是生存的要求,“发展的人”才是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发展潜力的“发展的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二,强调显性知识的主导功能,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忽视了隐形知识的作用。对创业理解肤浅,认为创办公司就是创业,认为资金是实现创业的唯一条件。虽然大多数人意识到知识、高新技术产品将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忽视了全新服务在创新创业路径获得中的重要地位,也忽视了人文社科专业在创新精神、企业文化、人格心理、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二)培养体系的模式化与趋同化

  不同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看法,有学者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三类:磁石式、辐射式、聚焦式。有学者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归纳为三种:课堂式、实践式、综合式创业教育。另外还有“ECOC机制”“PDCA循环模式”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丰富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多样化,为人文社科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大量的方法与范式。但目前多数研究基于科技化和商业化特点,极少有针对人文社科学科进行专门化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趋同;真正结合地方高校文科专业的研究浅谈辄止,造成对方法和模式的借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创新创业内容的空洞化与形式化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出现了两个不对称的状况:大量空喊的创业口号与星散的创业教学并存;热闹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与敷衍的创新创业实践并存。在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参与热情高,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解决问题的增多,坚持研究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生被动参与,敷衍了事,这种情况在人文社科专业更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引导缺失,没有激发学生主体的热情,创新创业未能真正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误读。

  上述三个问题有普遍性也有专业个性,若将研究视角确定在人文社科领域来辩证思考,可以以文科优势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民生服务。

  三、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体系的思考

  (一)主观条件的开发引导

  人格心理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多数有远识的创新创业教育者提出的首要问题。文科教育可以增加大学生承受风险和失败的能力,能够增加人际沟通的润滑度,了解人格心理,有人文知识背景的人,往往孤独感与开放性并存,既善于开放式的沟通,又能够在独静中思考创造,这种孤独体验式的创造模式往往是人文社科专业人才进行创新的主要源泉。

  从动机心理角度看,创新活动是一种有指向性的活动,它源于内心的某种创造性冲动。从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角度分析,创新创业活动是一种动机较强的心理活动,意识动机非常积极地调动创造创新思维;无意识动机也常常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正如弥散型的思考更倾向于产生在具有某种文化和艺术气质的创造者中。由此可见,从动机心理角度上说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极易受到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的催化。

  从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角度分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两者都要求培养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强化。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人”的目标设定,到培养体系、保障和激励制度的建立,都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交叉作用的结果。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型服务观念和创业项目实务模式的建立,都将使内外动机得到最为有效的提升。

  (二)利用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优势,开设两个课堂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