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2022-06-08

 摘 要:晋绥根据地由晋西北、晋西南和大青山三个地区组成,从抗日战争初期创建到全国解放时结束,已经历了12年的战斗历程。晋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晋绥根据地已成为历史,但是其民主政治建设对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无疑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启示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32-0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实践,特别是以山西为战略支点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今天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本文主要对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论述其对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 
  一、晋绥根据地的概况 
  晋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山西地方各级组织在敌后战场创立的一个主要根据地。它包括晋西北、晋西南和绥远大青山三个地区。它东至同蒲铁路,与晋察冀边区相接;西凭黄河,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南至风陵渡,北起百灵庙乌兰花一带,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由于晋绥根据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开展游击战争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场所和重要的交通要道,加上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物产富饶,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晋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经过了非常艰苦的斗争历程。因为战争形势的改变,晋绥根据地的辖区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救国团体为了对抗敌人,积极宣传抗日,带动人民群众参加到抗日战争中来。而以阎锡山为代表的旧政权则是秘密与日军相勾结,不顾国家利益,甘愿当亡国奴。1939年“晋西事变”发生后,晋绥根据地中的晋西南地区变成了“阎管区”,因此,该区域的党组织和群众武装都被迫隐秘起来进行秘密斗争。晋西北地区和大青山地区依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对敌斗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建设也迅速开展起来了,民主政权普遍建立,有力地支持了反攻作战。为了巩固新解放区,新政权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反汉奸等运动,对于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晋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一)实行普遍的民主选举 
  要建设一个人民的政权,真正替人民群众办事,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实行真正的、普遍的选举制度,推选能够真正为人民办事的公仆到机关中去。晋西北行政公署刚成立,在第一次行政会议上就通过了一项决议,根据地的村长、区长必须实行民主选举,由人民自己选择他们的公仆。通过村选,各地的村政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村都成立了自己的国民大会、村代表会。在开展普遍村选的基础上,晋西北行政公署采取抓点带面的办法,在兴县、保德等地搞试点,积极发动群众,举办各种村选训练班,促进了村选运动的顺利开展。1941年10月,在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三次行政会议上,接受了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书记林枫同志关于召开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的倡议。各地群众进行了参议员的普选,一律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视选民的集中与分散,分别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形式。敌占区没法选举,由政府及临参会筹委员聘请抗日有功之臣或者社会上主持公正的人士为临参会参议员。每个公民都带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选举出最适合的代表。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让广大抗日群众从一向被压抑迫的社会底层第一次解放出来,开始昂首阔步地走上政治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了选举运动。在选举过程中,就连一直是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也同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任何的操纵包办,真正发扬了民主精神。可以说,实行普遍的民主选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三三制”政权建设 
  1940年3月6日,关于“三三制”原则,毛泽东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确的态度,对此原则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一再强调全党必须认真执行“三三制”原则。晋绥根据地从1940年建立新政权后,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村选、区选和县选,为建立各级“三三制”政权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如果说村选是民主的第一步,那么临时参议会的召开则是走向民主的第二步。通过村选运动的普遍开展、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的召开,以及大青山抗日游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建设。 
  1940年9月11日,中共晋西区党委书记林枫在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次行政会议上发表的《对晋西北政权工作的意见》的致辞中指出:“我代表共产党,对晋西北行政会议正式表示,也对晋西北三百万人民表示,我们一定认真执行我们党的指示。今天在座的所有共产党员,希望都能很好地实行党的决定。”晋绥根据地在这一原则的实施过程中,很好地实行了党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了相关规定。临时参议会的召开及选举都是按照党中央的“三三制”原则贯彻的。这可以团结和动员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一致参加政权建设,共同决定政策,使人民更加拥护政权,使政权更加具有人民性。 
  (三)成立各种抗日统一战线组织 
  动委会是抗日战争初期由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它的建立,是在一个战略地区范围内,共产党和八路军同山西地方当局阎锡山合作抗日,开创的一个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案例。这种有固定组织,有共同纲领,公开、平等行使战时政权职能的统战合作,是当时全国首创的范例。在动委会的带动下,许多县城都掀起了参军热潮,极大地便利了抗日救国工作的开展。 
  动委会派出的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一同挺进绥远敌占区以后,即以部队开辟的游击区为基地,广泛开展抗战动员工作和动委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动委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民主政权尚未建立以前的战地无政府状态的过渡时期,它还代行政权职能,并初步开展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动委会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抗日力量,实行了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动员了广大群众参加工、农、青、妇等抗日团体,参加抗日武装,配合了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展了游击战争,从而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为建立抗日游击政权奠定了基础。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体。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牺盟会动员广大进步青年积极参加到革命斗争中去。牺盟特派员打着阎锡山官办组织的旗帜,利用阎锡山授予的“可以监督县长”和在县政府工作的特权,在积极宣传、组织、武装群众抗日救亡的同时,撤换反动官吏,打击坏官坏绅,进行旧政权的改造和建立新政权的工作,逐步掌握了县、区、村各级政权。 
  在晋西北地区,如果县城失陷后,牺盟会干部就会冒着生命危险担任游击县长,担负起恢复政权工作的重任。在晋西南地区,中国共产党通过牺盟会的合法形式,积极发展建军、建党、建政的工作,积极开展群众运动,抗日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牺盟会对抗战初期晋绥新政权建设起了积极的、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对当今的启示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 
  在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前提就在于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存在着两种政权并存的情况,然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原因就在于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积极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争取人民民主、自由、改善人民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晋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敌后战场与敌人奋勇斗争,消灭了大量的敌军,并且同国民党反共投降活动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才最终取得胜利。在晋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选举、“三三制”政权的建立,以及相关法律条例的不断建立、健全与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 
  (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在晋绥根据地,通过民主选举,广泛进行村选,减租减息等群众运动,真正赋予了人民民主权利。晋绥根据地在认真贯彻这一政策时,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积极性,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战初期,由于晋绥边区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因缺少土地而陷于高租重利盘剥之下,通过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民群众抗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建设。通过民主选举,选举的代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当家做主,从而使得广大群众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在晋绥根据地,随着民主选举制度的推行,使广大抗日民众能够从社会底层中解放出来,促进了生产事业的发展。据晋西北14个县44个行政村统计,有80%以上的男女公民参加了选举,这些都说明了村选运动的普遍性,也正因如此,人民群众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证 
  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也特别重视法制建设。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战斗的同时,一些顽固派依然消极抗日,甚至阻碍抗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的民主思想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立后,为了规范贯彻党中央的相关政策,晋西北行政公署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主要是对政治权力,生产的发展,巩固和提高人民生活,社会的稳定秩序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同时,晋绥根据地在农业、水利生产、文化教育、民政抚恤救济,公粮征收及军勤动员等各行各业也制定了相关条例,这些政策和法规,使抗日根据地的民事、行政、经济等制度得以建立,促进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晋绥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2]牛崇辉.晋绥革命根据地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姜平.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主张与实践[J].炎黄春秋,2001(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