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解读南宋《柳亭行旅图》及其背后的钱塘江题材绘画

2022-06-08

【摘要】本文提出南宋《柳亭行旅图》所画实为钱塘江北岸的一处渡口,季节是秋季,是南宋常见的秋江晚泊、弃舟登岸题材。该图风格属于阎次平、阎次于派系,非常接近早期夏珪。据地貌特征推断,从凤凰山到六和塔一带最符合此图的取景地。此类钱塘江题材绘画中所描绘的山石植被、建筑桥梁、舟楫渡口等丰富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南宋;柳亭行旅图;钱塘江;阎次平;夏珪

一、《柳亭行旅图》的题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柳亭行旅图》,绢本墨笔,23.2×24.2 厘米。作品布局空灵疏朗,具南宋边角构图特征。画中天空水阔、风疾浪卷、柳疏亭虚、舟泊人行,充满南宋小品优雅恬美的意境。此图出版不多,主要见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画》等少数画册,罕见讨论。由于南宋画家普遍掌握了高超的造型技巧,能取材于现实并通过剪裁取舍达到“意境”,作品多有现实来源,故可尝试探究一下此作的题材内容。

首先是所画地点。图中水波清浅、杨柳依依,构图取势颇似陈清波《湖山春晓图》(故宫博物院),乍一看很容易误认为西湖景致,然而其所画实为钱塘江一隅。至少有三处特征支持这一判断:一是船只,图中的船只均有挂帆的桅杆,这是用于跑长途运输的船只的典型特征,在描绘钱塘江题材的宋画中颇多这种船只(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山小景图》),而考诸南宋李嵩《西湖图》(上海博物馆),西湖中并无此类船只。二是水域中部画有一条隐约的带状分界线,表达的正是钱塘江的一线涌潮,钱塘江是唯一具有涌潮的内陆水系,且钱江潮在南宋已成为固定的绘画题材,如李嵩《月夜看潮图》(台北“故宫博物院”)、《钱塘观潮图》(故宫博物院)。三是水面的开阔程度,比常见的表达西湖景致显得要更开阔。因此,笔者认为此图取材于钱塘江景致。再据画中潮水的方向及停泊待渡的船只,还可进一步判断画的是钱塘江北岸的一处小型的渡口,并有官方配建的供旅客歇脚的亭子。南宋时钱塘江两岸渡口众多,大型的有浙江、龙山、西兴、渔浦等,小型的有渔山、头渡、周家渡、司马渡、萧家渡、边家渡、睦家渡、时家渡等。其中六和塔附近就有一直延续到后世的渡口,至今有不少民国旧照片为证。《柳亭行旅图》中的人物向左行走,按常理推测一般是往杭州城的方向走,因此这个渡口应位于杭州城南偏西位置,也大致指向这一区域。

其次是所绘时令。画中柳枝稀疏、丛竹犹绿、落叶纷飞,季节明确指向秋季。这也是钱塘潮题材最常选取的季节,因为秋季潮水最为壮观。可见此图为南宋常见的秋江晚泊题材。且画中人物很可能并非是恰好途经的路人,而是从船上下来的远途客人。因为在宋画中弃舟登岸是非常常见的固定题材,许多时候画中看上去分离的舟楫与人物、建筑其实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例如夏珪的《溪山清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图》(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泽畔疾风图》(大都会博物馆)等中均能看到这种题材。

二、《柳亭行旅图》的作者

此图曾误题赵令穰作,实出南宋。南宋绘画的主要派系,概而言之,高宗朝有李唐、萧照等延续北宋雄伟画风;孝宗朝流行阎次平、阎次于家族细碎的绛色山水;光宗朝刘松年、李嵩等擅长建筑元素;宁宗、理宗朝则基本被马远、夏珪风格所笼罩。另有梁楷、牧溪的禅宗山水等特殊种类。不难发现,《柳亭行旅图》的风格特征明确指向阎次平、阎次于派系。例如人物、水波等画法与阎氏画派的《江山小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旧传李唐)几乎如出一手。在阎氏派系中,早期夏珪非常值得关注。《柳亭行旅图》中的建筑、人物、疏枝、丛竹、远山、船舶等所有元素,包括弃舟登岸的题材皆是夏珪经常描绘的,而且相近的画法几乎全部能在夏珪作品中找到。综合而言,此图非常接近早期夏珪。

三、南宋绘画中的钱塘江题材

南宋时的杭州,西湖是山水画家最常取材的源泉,西湖十景等题材蔚然成风。然而不应忽略,钱塘江题材的绘画也蔚然壮观。南宋失却北方江山,杭州作为四方辐辏的京城,其江河湖山成为了画家们最主要的取材地点。夸大一点说,凡以“江”为主题的绘画,大多可尝试与钱塘江建立联系。流传至今的作品,有的明确画了钱江潮,也有一些虽然没那么明显,但具有水面开阔、大型船只往返、风急浪高等特征,基本能判断画的是钱塘江。笔者认为至少有下述作品可暂列为钱塘江题材:李唐《长夏江寺图》(故宫博物院)、佚名《江山小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旧传李唐)、李嵩《钱塘观潮图》(故宫博物院)、李嵩《月夜看潮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佚名《钱塘秋潮图》(苏州博物馆;旧传夏珪)、佚名《高秋观潮图》(波士顿美术馆;旧传许道宁)、赵伯骕《万松金阙图》(故宫博物院)、夏珪《溪山清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佚名《远水扬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佚名《天末归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旧传赵构)、夏珪《烟江帆影图》(克利夫兰美术馆)、夏珪《风雨行舟图》(波士顿美术馆)、夏珪《山水十二景》(纳尔逊美术馆)、祝次仲《苍矶清樾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佚名《秋江帆影图》(波士顿美术馆;旧传李唐)、佚名《澄江碧岫》(上海博物馆)、佚名《江上青峰》(故宫博物院)、佚名《柳阁风帆》(故宫博物院)、佚名《早秋夜泊》(克利夫兰美术馆;旧传马和之)。

比较这些取材于钱塘江的绘画可以发现,在南宋前期比较流行内容丰富、高度写实的大制作,如李唐《长夏江寺图》、佚名《江山小景图》、李嵩《钱塘观潮图》等,其高度的写实性让人觉得几乎能找到对应的实际地点。对照地图不难发现,符合位于钱塘江北岸且有山的区域是非常有限的,只存在于从凤凰山到六和塔、之江一带的区域。凤凰山麓正是当时的皇城所在区域,而且这一带的山上也历来多有名刹古寺,山水地貌非常符合《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中所画的景观特征。可以判断这些南宋早期的高度写实的钱塘江题材的山水画忠实地为我们记载了当时这一带地区的地貌特征、桥梁寺庙、船舶渡口、人马行旅等真实景象,殊为可贵。可以推测《柳亭行旅图》等作品中的渡口很可能亦取材于此区域。夏珪《溪山清远图》中还画有一处临江的城门建筑,城门下停泊着一些船只,应该取材于城南某个靠近钱塘江的城门。据代宗宇《南宋水运业的经营》、李利军《南宋临安城景观初探》等考证,两宋时期杭州城南一带水运繁忙,有里沙河与龙山河两条运河在城外与钱塘江沟通,从当时城池结构看,嘉会门、候潮门、便门、保安门、新开门这几个城门都靠近钱塘江,夏珪的画也许就是取材于其中之一。遗憾的是当南宋绘画发展到中后期随着马夏派系的发达,画家笔下的内容变得简略抽象、特征性指向不明确,程式化现象突出,难以再找到详细描绘钱塘风物的纪实作品。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南宋山水画发展到中后期其对现实的关注表达在衰退,程式化现象在加重。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