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2022-06-08

 【摘要】中国美术史上有文献记载渔父形象的绘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际,在此之后,传世的画作中便留有渔父形象,至元代时,渔父形象在山水画中最为盛行。吴镇将渔父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采用诗画相互参证的方法,研究吴镇笔下的渔父精神以及这一形象在他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吴镇;渔父;墨竹;山水画;道禅哲学 
  一、何为“渔父”精神 
  渔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中的一个古老话题。楚辞和《庄子》中都有《渔夫》篇。楚辞《渔夫》中屈原洁身自好,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渔父则认为,君子不带凝滞之物,应该与世推移,任运而行。《庄子》杂篇中的《渔父》,通过孔子与渔夫的对话,讽刺儒家欲以仁义来教化天下的积极用世观,而渔父则是庄学的化身,提倡顺化一切。这两段对话中的渔夫形象,都突出任运自然的思想。 
  渔父这一形象频繁地出现在传统的中国画和古老的中国哲学当中,他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渔翁这么简单,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往往暗示着一种隐居的世外高人形象,而这种隐士的形象又远远有别于隐居山林中的隐士,“渔父”相较居士而言,面临更多自然界的挑战,不消极避世而是积极面世、深谙其中的勇士精神。张志和的不来不去、乐在风波的精神,具有明显的禅者风范,与隐者态度明显有别,一为艰危中的性灵超越,一为逃遁中的心性自适。 
  二、吴镇的经历及渔父情节的内在关联 
  吴镇作为“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和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吴镇是南宋末年将相之后,身份显赫,却遭遇改朝换代,元代朝廷对汉文人的打压,“九儒十丐”的说法足以表明当时的读书人受到极其巨大打击,怀才不遇的吴镇心中的无限苦闷可想而知。 
  吴镇将自己化身成渔夫的形象,游离在自己心中唯美的山水之间,纵情山水,忘记坎坷不安的人生经历,依然积极面世。再大的禁锢也不能囚禁一个人的思想,文人画总是能在最压抑的社会氛围中,爆发出持久而又惊人的力量。强大的精神支柱才是生命最大的支撑,而渔父的生活常常伴着凶险,没有山林中的宁静,渔父生活在“江湖”之中,“江湖”在中国是险恶的代名词,江湖中浊浪排空,充满着格杀和掠夺、充满着功利和占有。《洞庭渔隐图》中的题诗:“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作者生活在险恶的江湖,却不沽名钓誉,生活在风浪险恶中,却不求名利双收,只求能够“渔的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三、“渔父”精神在吴镇画面中的再现 
  在宋元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之下,文人画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画者,文之极也”体现出文人画的本源是人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高雅的渠道,而非哗众取宠地讨好他人服务别人。 
  这样的思想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吴镇的角度,吴镇的渔父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渔隐”艺术,但深入地剖析这哲人思想之后,得知“隐”只是表面,于无藏处藏才是他的追求。这其中隐含着道禅哲学的思想影响痕迹。当人的精神受到压迫和痛苦,而现实中却无法解答这一切的时候,人开始去寻找另外一种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式,表达自己,释放自己,这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中的道家学说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契合,以理明情,让自己的心灵从现实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寻找真正的快乐。不苟合,不卑微,不反抗,欣然接受现实,面对挑战,总是用同一种温和而积极的态度面世。同当时道家学派的艺术精神为一体,安于现实生活,游于艺,求于艺。“生命充实不可以已”的精神状态来自他的以虚静为体之心,此时的生命,乃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吴镇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传世的优秀作品,生平好道禅和易学,绘画作品中多有体现一种哲思的精神内涵。吴镇的《渔父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题有两首词:“西风潇潇下木叶,江上青山愁万叠。长年悠优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渔童鼓枻望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玉壶声长曲未终,举头明月磨青铜,夜深船尾鱼拨刺,云散天空烟水阔。”此外,吴镇还有大量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如渔乐、渔隐、渔家之类,虽未直接以渔父类命名,但都可归为渔父一类作品。吴镇的《渔父图》相关作品,没有渔歌唱晚的祥和,没有可以依赖的宁静港湾,也很少有风平浪静的画面,总是浊浪排空,总在西方萧瑟处,多是暮色苍茫,夜色沉沉时,以一叶之微,横江海之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跃然纸上。这种在江湖险恶中泰然自若的心态,并非人人可得。 
  在吴镇的《秋江渔隐图》《渔父图》《洞庭渔隐图》等作品中,呈现出各种动态下渔者的形象,或仰望苍穹,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没有描绘渔者的神态,却在烟波浩渺的山水中若有所思。究竟是忧伤还是豪情满怀,漂泊的人总有一种无法安定的情绪,可渔父却对这种生活乐此不疲。吴镇早年间的《渔父图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采用高远的构图,高山远水中神情泰然自若的渔父,与意境唯美的山水浑然一体,吴镇在一叶随风飘万里的江湖中画他的世界。其《渔父词》有云:“风揽长江浪揽风,鱼龙混杂一川中。藏深浦,系长松。直待云收月在空。”没有对风波的回避,只有超然的性灵。“醉倚渔舟独钓鳌,等闲入海即乘潮,从浪摆,任风飘。” 
  四、吴镇渔父精神在墨竹中的应用 
  吴镇的画风对后来明清山水画乃至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吴镇的草书,笔法古朴道劲,笔墨酣畅淋漓。吴镇的书法多存在于绘画题跋中,如《渔父图》《墨竹图谱》。 
  元代隐士书法中,吴镇在草书上追晋唐的风格,继承怀素一脉书风,颇有潇散古朴的气息,并且作为“元四家”,吴镇还将绘画技法以及诗歌融入到草书作品中。吴镇身上具有儒、道、释三种深刻的哲学思想,举世皆醉唯我独醒清高的气节,在亡国之际选择归隐,不问朝政。晚年崇尚佛教禅宗思想,空灵与超脱的浅淡意识在其绘画和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绘画手法上分析,吴镇的绘画技法积众家之长,借鉴多种手法,追求笔墨意境,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吴镇将此种绘画的技法和意境融于他的书法之中,其草书浅淡、孤高、单薄和随性。骨法用笔、变化丰富都体现在他的书法当中;从他的成长环境不难分析,这种难得的文学修养始于其年少博学,作品大多是自题自画。 
  元代,可以说是渔父图最盛行的时代,不管是身在朝廷的官员还是远离朝政行走江湖的侠客,抑或是职业的画家对渔父这一形象都情有独钟,渔父题材的绘画一时间成为世人称道的高尚精神世界的代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画家和文人们对社会秩序不公平的失意和控诉,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心灵得到解脱的愿望。时至今日,渔父的题材仍然是世人追随的抒情形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反映时代和社会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肯定的顺承,另一种是反思和对抗。“渔父”精神就是人的内心和社会现实的对抗,是文人们企图用另一种方式去控诉社会的制度,既能明哲保身又能告诉后世的人,他们心中的无限苦闷。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