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工笔人物画中的笔墨技巧浅析

2022-06-08

 【摘要】众所周知,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宝贵遗产,经过无数画家的艺术实践,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技法,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和喜爱,这是其他画种所无法取代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绘画的笔墨技巧也随之变化发展,工笔画家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法和技巧。从古至今有很多的艺术家对笔墨技法颇有研究,而当今对工笔人物画的笔墨技法的研究观点复杂多样,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笔墨;表现技法 
  一、传统工笔人物画笔墨技法 
  工笔人物画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而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性,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总结,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一)独特的“染”“勾”等程式化基本方式 
  1.“染”是属于没骨范畴的,染要讲究含蓄放松。魏晋以前以平染为主,即所谓“单线平涂”。魏晋以后产生了分染法、凹凸法,这些方法来自于佛画里,目的是使形体立体感更明显。传统工笔人物画染的方式有晕染、烘染、接染等,这源于传统笔墨纸砚是相对固定的。所谓分染实际上是渲染结构的起伏,将低处渲染,将高处衬起。而晕染则分别处理四周结构,不依附于线,随着画家的感觉和理解去处理。渲染要抓住结构的关系分主次处理好最主要部位的转折,如眼睛、耳朵、眉宇、嘴巴、手指、脚趾、乳头、肚脐等。当分染完成之后撤掉底稿防止晕染不均匀,力争达到“平”的效果,边线高起的部位尽量不要往里染。撤稿后将底色多遍染成,每次染完都要洗一洗去掉浮色再淡淡地施以胶矾水,切不可一次染成,否则太浓会不均匀。底色染过之后注意画面的整体关系,用墨讲求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及浓、淡合理调配。 
  2.“勾”是最重要的工笔人物画表现技法。线条的勾勒对画面的最后效果有直接影响,画人物一般关节处衣纹线较密集,其他部位简单描绘,做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生动形象、造型丰富、透视感和质感丰满。线条的组织前后纵深相连,表现出结构的起伏变化。 
  (二)用墨浓淡相生相融、浓淡结合 
  一般说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融、浓淡结合。淡处须灵秀而不晦,浓处须精彩而不滞,全浓全淡则缺少精神。工笔人物画的灵活用笔要求浓要有次浓与最浓,淡要有更淡与稍淡,用墨与用色相同,墨色要根据不同的结构而设定浓淡,古有惜墨如金的画风和墨分五彩之经验。工笔人物画一般说来,每一块大的结构有相同浓淡的墨线,追求一种匀净、平淡,整体的效果平缓。人体头发用墨要重,肌肤、眼睛、鼻子、嘴巴可以用淡墨。勾线时一定要勾得够重,除了故意把头发画得较淡外,不然染几次墨线就没有了虚实,无法浓淡兼有表现画意。有些地方放松,墨色的差别明显,这样给画面增加了一种生气。在运笔用墨时,行笔的轨迹和节奏、墨色的干湿浓淡直接体现创作心态,同样传达了创作心理。在一幅作品中,其本身有意无意所形成的痕迹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墨痕迹能有效突出画面主题,墨色的渗化中和笔痕的律动包含着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东方哲学观念。 
  二、现代工笔人物画笔墨表现技法的发展与变化 
  受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现代工笔人物画比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兼容性更强,它吸收了西方艺术精华,形成一种活跃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观念的更新决定技法形式的变革,而技法的变革可以体现观念的更新。促成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在笔墨运用、着色技法、线条运用、造型规律、脸部画法等方面都呈现一个全新的面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笔墨运用的发展 
  笔墨一直都是中国画的精髓,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与其他画种最大的区别就是细腻、精致,最讲究用笔用墨,它不仅是中国画的气韵、精神的载体,还会给观者产生视觉效果,笔墨一直都是每位画家一生的追求,在工笔人物画中也是一样的。工笔人物画要求以笔入画,笔中写意,执笔运笔要灵活自如,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沉稳不飘,中锋用笔,中锋要圆滑;侧锋铺面,侧锋要刚劲并能出现飞白,转笔要一笔到位,防止断笔。在工笔人物画中最优美的就是“线”的使用,最讲究的就是勾线,这要求每根线条要细如发丝、全身发力,在造型上讲究“形似”,每根线条要气韵贯通,不可断笔。因此工笔人物画强调内敛、含蓄、规范,不可以肆意挥洒,用笔需要中锋,“柔中寓刚,含蓄沉着”。随着“线”在中国画中的广泛运用,出现了“十八描”的程式化用线,并根据线条的不同变化以及创作的不同对象,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些都是历代画家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总结和创新,对我们后代在沿袭工笔人物画方面意义重大。如“曹衣出水”就给人紧窄稠叠的感觉;“游丝描”就会给你轻盈婉转的感觉;而“吴带当风”又有一种圆转飘举的感觉。对工笔人物画而言,“墨”不仅仅是手段、工具,更是画面效果的“灵魂”。不同的题材对“墨”的用法要求不同,要反复推敲、探索,正如围棋,黑白位置要苦心经营一般。 
  (二)传统着色技法的传承 
  当下的工笔人物画用料丰富,天然矿物颜料、软颜料、植物颜料加上水彩、水粉、丙烯等都用到画面中去,所以,工笔人物画色彩丰富,无论何种题材都能从着色角度表现出画面中的现代气息,也被运用到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制造丰富的色彩效果。着色技法不可不说的技法就是渲染,渲染是工笔人物画中最常见的技法。染色时,一手执两支笔,色笔用来染色,清水笔起到晕染渐变效果,从而达到色彩的不同层次的变化。一是晕染法,这种方法是多次的叠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画时先用一只笔,然后用水笔把色的外围部分晕染开,不留笔痕。晕染法可以用在额点、脸颊、手部关节、下颌点、膝盖等地方;二是罩染法,罩染法是等到颜色都分染出现变化以后大面积的罩色,注意笔与笔之间衔接不留笔痕,尤其纸湿的时候避免来回涂抹,上色淡雅,待干了以后再层层叠加上去。由此可见,罩染法是用色彩均匀地罩在画面上的一种着色方法;三是分染法,画衣服、肤色、须发都可以运用到分染法,使颜色在水分的变化中出现由浅入深的效果,渲染的过程中要使得颜色过渡自然,不要留下笔痕;四是平涂法,平涂法在工笔重彩里面运用较多,主要多用在底色,一笔笔大面积地平涂,出来的色彩效果都很好。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结语 
  今天,面对社会飞速的发展,地方变小了眼界变宽了,人们需要艺术表现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在审美中获取更现代的美感。相对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花间鸟语、溪中钓鱼的诗情画意,而今人们更喜爱青藏雪山高原、大河波涛巨浪。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必然引发笔墨语言的创新,“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艺术家依然沉醉在固有的传统模式中,在大同中求小异,那么时代的步伐会无情地把你甩在身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