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2022-06-08

 【摘要】八大山人的绘画虽取法古人,却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其诗、书、画、印皆有别于他家,绘画构图慎密,笔简意深,形神兼备,用笔具有“少、圆、水、白、奇”等特点,喜对所画的鱼虫、花鸟进行夸张,以简练的造型和奇特的形象来突出形象,甚至将鱼、鸟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借以表现自己愤世嫉俗、孤傲不羁的性格。本文拟从其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独特超凡的艺术格调与孤傲的心性和“明朝情结”来分析其绘画呈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成就诱因。 
  【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作品;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1705年),“八大山人”实为后期之名号,江西南昌人,清代著名画家,清早期画坛“四僧”之一,是明朝皇族后代,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扮傻装哑,不和任何人说话,23岁出家当了和尚,55岁还俗。凄楚的身世使其内心痛苦异常,又不能将心情宣泄给外人,转化为以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绘画虽取法古人,晚年却形成独特的画风,其诗、书、画、印有别于他家,绘画构图慎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用笔颇有特点,喜用水洇晕染的绘画效果来表达自己内心“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凄楚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取法自然,独创新意;师法古人,不受古法束缚 
  八大山人绘画得益于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技法传承,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倪瓒和董其昌诸家,花鸟画则师法沈周、陈淳和徐渭。晚年,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既不同于前人,又超越同代。艺术上既继承传统,又另创风格,托物言志。由于饱含国破家亡之痛,常借花鸟、山水、竹木抒发对现实的愤慨之情。取材怪异,或鼓腹飞鸟,或瞪眼鱼群,或残山剩水,或老树枯枝;干枯的池塘中,残荷挺立,游鱼阐幽,藉此表达自己变幻的人生。“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是郑板桥对八大山人倔强高傲的秉性和绘画风格的客观描述。八大山人的书法,得益于钏繇、王羲之父子及孙过庭、颜真卿,博采众长,却独树一帜。绘画的题款和印章也别具一格,自号“八大山人”,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八大山人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说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因为形状像只木屐,也有人称之为“屐形印”:八大山人所题之诗,许多句子至今仍令人难解。 
  (二)八大山人绘画作品具有“少、圆、水、白、奇”等特点 
  一是少。画面中物象数量少,用笔数量少。八大山人运用一石、一树、一花、一果、一鱼、一鸟等构筑画面,寥寥数笔可使景物栩栩如生、饱满厚重、生动有趣,其绘画语言丰富,巧用题款、印章与空间布白的视觉作用来支撑和丰富画面,因物象少、笔数少,用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二是圆。八大山人出家期间的作品用笔方硬,后逐渐丰厚浑圆,趋于变化。其书法吸收前人笔法,修养深厚,后来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晚年笔法更见含蓄圆润;三是水。笔墨含水量控制得当。明晚期普遍用“生纸”作画,易洇走墨,八大山人利用生纸特性,巧妙控制笔墨水量,使层次丰富变化,产生与熟纸不一样的艺术效果。用水洇晕染产生的茸软感来表现禽鸟羽毛,用水洇表现荷秆、荷叶的枯老和稚嫩,更充分表达其“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境:四是白。白黑既呼应又对比。八大山人处理空间布白精准巧妙,画面物象极少,位置经营、方向布局、空间变化把握得当,合理利用题款、印章的圆润感,且严谨有法,物象均衡,阴阳相济;五是奇。八大山人所画之树干大根小,树杈三两,树叶五七,不合常理。所画之石头重脚轻,不易稳立。所画鱼、乌的眼睛,大部分是白多黑少表现。造型之“奇特”与“意趣”并重,夸张有致,笔简意赅,以表达其身处乱世的人生哲学。 
  (三)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不落俗套,自有创造 
  八大山人绘画构图慎密,意境空阔,画外有画,画外有情。大处纵横排布,大开大合;小处抑扬有度,藏而不露,起伏张弛,适可而止;大密之中见小疏,大疏之中含小密。虚实相生,空白补意。其画面气势和分章布白位置得当,动静有序;题款盖印,疏而不漏,用“始知真放在精微”来描述最为恰当不过。八大山人取物造型,倾心以意为之的“意象”,所画题材常取无名之鱼和无名之鸟,缘物寄情。八大山人观察物象细致,取舍自由,以神取形,以意舍形。大写意笔不工而心工,笔不周而意周。 
  二、八大山人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八大山人绘画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与其生活经历、艺术格调、心性和“明朝情结”有关。 
  (一)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历程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一是为僧参道期(23-55岁)。他23岁削发为僧,取名传綮,后又参道。这一时期绘画,以写生为主,如《水仙》《石榴》《草虫》等,对一叶一虫都画得栩栩如生,但情感表现尚弱;二是还俗矛盾期(55-65岁)。55岁时朱耷还俗返回南昌,得病而疯,一年多后经调养恢复正常,卖画维持生计,开始使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号,称己为“个山驴”或“驴屋”。大书一“哑”字贴于门板,杜绝与人说话,对投靠清朝的官吏仇视有加。这个时期八大山人绘画风格表现为情感露骨,表现率直,过于直白;三是艺术成熟期(65-80岁)。八大山人借画大量禽鸟,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鱼鸭图》中鸭子,睁着大大的白眼,以表达仇视之感。《莲塘戏禽图》中两只禽鸟,黑色的羽毛,睁着大大的怪异的眼睛看人,神色恐怖,怒目相视,做出进攻姿态。《荷花翠鸟图》中的鸟,低头闭眼,悄然站立于孤立的芦秆之上,旁若无人,怡然自得,似在养神,却为蔑视:所画鱼眼与乌眼同样情感复杂。1699年,八大山人去扬州见石涛,合作创作了《兰竹双雀图》《艾虎图》等画,留下一段佳话。 
  (二)独特超凡的艺术格调 
  绘画最高层次追求“情”,也是“洗心”的艺术,犹如格调清新的音乐,使人忘却烦恼和喧闹,画者需具超凡境界和人格,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格调便是典型的代表,石涛称其为“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八大山人以不能再少的笔墨、人格化的形象和奇特的构图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的新风貌。 
  (三)孤傲的心性和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八大山人在“横流乱石枯槎树,留得文林细揣磨”和“想见时人解图画”诗句中流露,很希望人们解读画中之意。他的一个画押,因形状像乌龟,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后经研究发现,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恰是明代末代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这说明在其内心对已故王朝的怀念;《古梅图》中,虬根外露,不画坡土,是仿照郑思肖画兰之意,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夺。这些作品表达了他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也正是受这种浓烈的孤寂兀傲的感情主宰,其绘画作品才出现人格化的物像,怪异晦涩中隐含着痛苦。“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反映了朱耷寄情于画,借书画以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之情。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历程、孤傲的心性等,造就了他的艺术情调,同时,卓越的绘画功力、渊博的学识、难言的隐痛也有助于其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从其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性格的孤傲、澹泊、冷峻的特点。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