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装饰性

2022-06-08

文/ 王昀

【摘要】中国工笔画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画种,也是当今社会中最具有时代感和表现力的画种。直至今日,工笔人物画仍是当下比较流行也比较有市场前景的一种画风,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能给画面带来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画面效果。

【关键词】工笔人物;装饰性;线条;构图;色彩;造型

一、线条的节奏性

对于任何绘画来说,形和色彩都是十分重要的两部分,工笔人物也不例外。在此基础之上,工笔人物画还有自己独特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线描稿。起初,笔者并不觉得线条是一样重要的东西,认为染了颜色之后,并不能明显看出线条的好坏,色彩构图才是最能凸显画面效果的两样利器。但后来我发现,线条对于一幅工笔画来说就是它的灵魂。一幅画画得细不细致,是否精到,这个人的功底如何,都能在线条上体现出来,同时,它也是工笔人物画装饰性的其中因素之一。

线条它具有双重性,早在原始社会,线条就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生活用品或器具上以表现一种装饰的美感,比如《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所以它本身就带有装饰性。另外,它的本身还具有主观性,不过这种主观性是绘画者对线条情感表现的一种自我添加,作者为了达到画面的效果,会对线条进行提炼,用不同的方法来勾勒物体造型,来表达人物性格。白描有十八种,不同的勾法,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关系,长短比较,轻重对比,阴柔刚硬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穿插,等等,都会形成一个个不同的五线谱,演绎着不一样的节奏,而不同的节奏走到画面中都会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有着不一样的装饰味道。在众多的工笔人物画家中,罗寒蕾将线条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她的每一根线条都有呼吸,都会跳舞。在她的不同作品中,她对线的处理都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质感也不一样,处处都隐藏着惊喜。

二、构图的创新化

以线绘形的工笔人物画多多少少决定了构图的平面化。与西方的“焦点透视”不同,工笔人物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它突破了三维的空间,将所画的东西表达在一个二维的空间里,使其平面化,在二维的空间里追求它的变化与形式美感。再加上对画面的留白,使画面增加了虚实关系,拓展了意境。可在现代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和一些全国美展中可以发现,作者为了创新,追求与以往不同的效果,大胆地借鉴西方油画中的一些构图,甚至采用“焦点透视”,留白也在慢慢地减少,用满构图的方式去寻求一种工笔人物画在构图上与以往不同的装饰风格,使画面风格耳目一新,突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的构图形式。

三、造型的夸张化

谢赫在《六法论》里写道“气韵生动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造型对于工笔人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形态体现出不同的气韵,其实就是作者对自我感受和自我审美的一种强调。在古代,画家们就会通过对人物特征、服饰和当时的潮流来夸张人物的造型。比如说,在唐代是以肥为美,女子的眉毛流行短粗眉,在张萱和周昉的画中不难看出,他们概括并加以夸张地提炼出了仕女丰满的体型特征和妆容特点,画风明显不同于其他朝代。然而现代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前人的精髓,在尊重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再添加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丰富想象,将人物的特征夸张放大,甚至是采取一些变形手法来实现自己对于画面的理想化,风格迥异。例如:何家英的作品质朴简单,张见的作品浪漫气息浓郁,罗寒蕾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他们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出自己眼睛所看见的人和事、景和物。

四、色彩的大胆化

色彩在国画中的应用也是源远流长,在古时候的绘画中,大多都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的是物体本身所特有的色彩,而我国的敦煌壁画却独树一帜,作者根据佛教故事的内容和主观的情感不同,设色节奏也不同,用色大胆,对比鲜明,整体统一,再加上颜色的平涂,使得其装饰效果更加强烈。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作者对于颜色的运用更加的大胆与成熟,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用色,人们更多地讲究起对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区分,然而色彩在画面中不仅仅是起着丰富画面、平衡画面的效果,每一种色彩本身都有其所固有的特定含义,比如说绿色代表希望、白色代表纯洁、紫色代表神秘……作者将不同的颜色带入自己的画面,其实也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色彩具有传达情意的作用。同时,颜色本身也是赋有装饰性的,暗淡的色彩和明亮的色彩表现出来的装饰效果也大不相同。当代画家为了突破传统渲染,大胆用色,颠覆了对固有色的运用,丰富了光源色的五彩斑斓,强调了环境色的影响,目的就是改变颜色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改变画面的意境和装饰风格的不同。

五、图案的丰富性

传统的工笔人物在图案的运用上取材于自然,大部分都是一些花鸟虫鱼,而现代工笔人物在图案的选择上则大大超出以往,在取材于自然之外,还会选择一些有规律的几何图案和有趣味性的图案,无论是在衣服花纹图案的处理上、物体图案的处理上,还是在背景图案的处理上都运用了大量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还给画面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美感。

六、材料、技法的突破性

时代在进步,在发展,绘画也同样需要新的改变。画家们为了迎合时代,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追求与众不同,都在积极探索着。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在材料和技法上已经无法满足作者的迫切之需,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不断探索寻求着新材料、新技法。在材料上,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国画颜料,还会有丙烯颜料、水彩颜料,甚至是指甲油的加入。在技法上,不再局限于三矾九染,而是注重肌理效果的处理,比如说,揉纸法、水冲法、拓印法等,用这些形式来充实画面,让画面看起来不空。

在不同的时期,每一门绘画都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工笔人物画也不例外。但工笔人物画却一直延续着它自身所独有的装饰感,无论是古时的传统工笔人物画还是现代形式多样的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装饰,它表现在很多个方面:一些用来改变和提升审美情趣的饰品、附属物;修饰点缀的手段;还有一些主要通过线条、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要素表现出来,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呼应。从国画中来看,自古以来都是用线条来塑造形象的。线条的抑扬顿挫、粗与细、浓与淡、长与短、细与密,用笔方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性。线条的神奇之处就是: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能准确地勾勒出形象。中国画的构图讲究留白,它不同于西方的构图,突破了西方的焦点透视,而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注重画面平面化的处理方式,拓宽了画面的整体空间感和意境。保持画面的平面性,更好地凸显画面的装饰美。

工笔人物画的前景是不可小觑的,历史的积淀会无限放大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无论工笔人物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本身所具有的装饰性是必须要保留的,装饰性体现在工笔人物画的方方面面,画面的构图造型、强劲又柔美的线条、丰富性的色彩、有趣的肌理效果,都是重要的组成要素,它所要强调的是一种表现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理想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中国画之一的工笔人物不再是局限于传统。当代的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支潜力股,当代画家在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上,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来满足当下人们对它的审美需求。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工笔人物画会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宋晓霞.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王昀,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