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融古今意蕴绘万里河山——探析何海霞的绘画艺术

2022-06-08

【摘要】何海霞的绘画艺术民族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面貌,其独具匠心的金笔画法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貌和高远境界,真正形成了何派山水。本文以何海霞的艺术人生为主线,探析其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何海霞;绘画;艺术传统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画坛可谓异彩纷呈,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近现代绘画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有地域特色的画派——“长安画派”,这一画派的开创者便是何海霞和石鲁、赵望云。他们关注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其艺术思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三人也因此被称为“长安三杰”。其中一代大师何海霞离开我们已有十多个春秋了,但他毕生不遗余力追求艺术的精神和对中国画发展作出的贡献将永远的光启后人。

一、从传统走来铸深厚功底

清光绪三十四年阴历九月十三日(1908 年10 月7 日),在北京复兴门的一个满族家庭诞生了一位男婴,这就是后来誉满天下的大画家何海霞。何家原属旗人赫舍里氏姓,后改汉姓为何。何海霞乳名福海,名登瀛,多年后,因父母无女,在他14 岁那年父母为其改名海霞。童年的何海霞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很早就开始学习书法,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他还跟随北京画家韩公典学习国画。何海霞学习画画的地方是古董、文房、字画久负盛名的琉璃厂。在琉璃厂他有幸见识了大量古代字画真迹,真迹的见识不但拓展了视野,更大大影响了何海霞。从小对书画喜爱的他此后便如痴如醉的开始练习见到的中国各朝代的古画,在练习的同时还学习如何装裱中国画。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何海霞后来在山水画上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何海霞开始具备了鉴定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何海霞16岁那年,他的作品入选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作品入选的同时,迎来了何海霞艺术人生的一个新的机遇,他正式拜当时画坛领袖周肇祥、金城为师。何海霞早期的绘画基本以传统画为主,分为山水和界画两个方面。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扎实的书画功底使得何海霞的字画无不古意盎然,境界悠远,画面的表现无不与古人完美契合。观摩他的《寒林楼观》和《仿巨然山水》等画,其坚实的绘画功底使其一些临本常被认为是古代某名家的手笔。

二、拜师“大风堂” 声誉满塘沽

1935 年春天,在北京的虎坊桥春华楼何海霞拜张大千为师,从此他成为“大风堂”的正式弟子。拜张大千为师是何海霞一生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深远的影响了他的一生。

何海霞能和张大千先生认识还要从他创作的一幅画说起。1931 年,何海霞创作了一幅《饷鸟图》,此后,该作品参加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第九次展览,作品展出后得到了张大千先生的高度评价。此后,何海霞便顺利的拜张大千为师。跟随张大千学画期间,张大千在文人画方面的成就对何海霞有深远的影响,此后,何海霞便开始在书画之外的诗词、题跋、钤章等方面刻苦钻研,并有了很大的提高。1936 年1 月,何海霞与张大千、萧谦中、胡佩衡、溥儒等大家在天津举办联合画展,这一展览轰动了当时的塘沽。1937 年,张大千移居颐和园,何海霞常往请教,张大千功力扎实,底蕴深厚,画风洒脱,这一切都给了何海霞很大影响。这一时期何海霞画了大量的亭台楼阁、园林建筑、湖光山色,也突破了界画用尺子画线的绳规,凭借扎实的功底使画面更加超脱灵动。在张大千先生的引见下何海霞也认识了当时画界的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等人。这一时期的经历对何海霞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访三秦大地开长安画派

1956 年,经石鲁、赵望云的介绍何海霞正式加入了西安美术家协会(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正式入会是何海霞艺术道路的第二大重要转折。在此期间他和石鲁、赵望云等人深入生活,走遍三秦大地,大量写生创作,互相学习,研究探讨艺术。这一时期他还与美协会员一起赴华山、秦岭、宝成铁路、陕北等地深入生活,写生采风。何海霞以饱满热烈的笔触创作出了《西坡烟雨》《宝成铁路》《驯服黄河》《锦绣山谷图》等重要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绘画决定了他的晚年变法的成功与否。写生中何海霞从赵望云那里学到了中国画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作,从石鲁先生那里学到了中国画浪漫夸张的艺术表现。艺术实践使何海霞开始逐渐认识到传统与生活的重要关系,这也促使他开始逐步的转型到生活创作的重要时期。

1962 年,《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实习作展》在南京、上海等地巡回展览,由于展览的作品有着相似的群体画风,表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且个人特色明显,创新意识强烈,展览轰动了当时的中国画坛。团体展出的艺术家们共同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号召,这样的创作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展览后大家把此次展览的群体誉为“长安画派”。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崭新创作理念的画派——“长安画派”由此产生。展览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何海霞、石鲁、赵望云也被誉为“长安三杰”。从此“长安画派”以独特的面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立足于画坛。长安画派共同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这也奠定了何海霞在美术界的坚实地位。

四、融古今意蕴创金碧山水

1984 年,何海霞被调到文化部所属的中国画研究院,工作的调动是何海霞艺术上的第三次重要转折。

1976 年,何海霞先生应当时文化部邀请赴北京作画,此时是何海霞创作的鼎盛时期,他曾先后为北京饭店、钓鱼国台宾馆、友谊饭店等绘制巨幅金碧青绿山水。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笔酣墨饱大放异彩。其中,如北京饭店长达30 米的《大地长春图》、中南海紫光阁的《爱我河山》、西苑饭店的《庐山图》等。1985 年,何海霞作为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艺术顾问随访日本,并为中曾根首相画就名作《松风海水图》,中曾根首相回赠作品《富士山》以示答谢。这一年何海霞还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山水画《华山》《金碧青绿山水》。至此,何海霞绘画作品技法娴熟,墨色浓郁,且各种表现技法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这样的绘画艺术,大大开拓了国画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力度,并极大的增强了国画的感染力,开拓了国画语言新的视野体系。

1998 年8 月5 日,何海霞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 岁。何海霞先生走了,但他留给世人的那些鸿篇巨构的绘画作品无不气象万千、大气高古、气势磅礴、金碧辉煌,境界高远,民族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面貌。何海霞一生热爱祖国山河,师法自然,匠心独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真正形成了何派金碧山水。这将对当今中国画的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何海霞独特的艺术成就已融入中国艺术的长河之中,并以其独特的面貌与中国文化并存。何海霞毕生不遗余力地追求艺术的精神和对中国画发展作出的贡献将永远的光启后人。

参考文献:

[1]何海霞[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年

[2] 克让. 何海霞画辑[M].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4 年

【徐伟,咸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