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唐宋绘画视阈下的画品与人品——以唐宋儒学的转型为中心

2022-06-08

TEXT,曹国桥

【摘要】唐朝以来绘画多以统治者政治教化的工具而存在,绘画创作的题材以及客体的“形”、“神”乃是画师刻画的重心,强调“画品”。继中晚唐,两宋以来理学思想的不断形成,仕人热衷于修身、心性等内在品德的涵养,绘画逐渐成为表达性情的工具,“人品”日益成为绘画强调的重点。

【关键词】人品;画品;政治教化;性情涵养

中国画独特的品评方式,根植于东方独具特色的肥沃土壤,而传统思想的不断衍变、成熟,也带动着中国画品评方式的变异。 唐朝虽然实行三教并融的思想政策,但是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尤为重视利用儒学作为治国安邦一剂良药。唐太宗曾诏令孔颖达等大儒撰写《五经义疏》,解决了当时“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文字多讹谬”的弊端。永徽四年,《五经正义》颁布天下,为科举取士划定了教科书,也成了时人思想行为的规范。唐朝对外实行开拓疆域,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其建功立业之豪情满怀,社会中普遍弥漫着一种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氛围。在“风教大成,礼乐咸备。贞观之理,谓之太平”①积极人世的社会心态下,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富庶局面。

在唐朝统治者有效的引导利用之下,绘画的政教功能不断被开拓。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讲绘画“与六籍同功”、“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纲纪”。绘画理论家裴孝源在《贞观公私画录》中讲“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懿迹,默匠仪形”。北宋时期的黄伯思在其《东观余论》中记载唐朝大画家吴道子,作画《地狱变相图》“视今寺刹所图殊不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旁之像,而变状阴残,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因之迁善远罪者众矣。”可见一直以来绘画自身的美学价值并未被认知,乃是作为一种政教工具而存在。

对于绘画的政教要求之下,绘画作品的成功与否更多的体现在绘画的主题,以及绘画客体的形象与神韵的传达。无论是肖像写真、历史纪实的贵族人物画,还是劝诫意义的佛道人物画,都不仅要求表现对象严谨的写实,还需通过“神”的传达,以达到歌功颂德、美化现实、劝诫教化的功能。初唐画家阎立本,其作品《步辇图》生动地记录了唐太宗坐步辇接见来朝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家延续着“以形写神”的表现方式,并没有满足于表现每个人物在场面中的动作与服饰、反映汉藏两组的友好情谊上。他更加注重人物的细致刻画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唐太宗的威严自若、禄东赞的敬畏之情等惟妙惟肖。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郭汾阳胥赵纵侍郎令韩斡与周昉为其画像,后问赵夫人何者为似,赵夫人云“二者皆似,后者为佳。盖前画者空的赵郎状貌,后画者兼得赵郎性情笑颜之姿尔”。足见,此时人们对于“形”、“神”的追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于谢赫的“六法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传移模写,乃画家末事”、“至于位置经营,则画之总要”。“不再认为‘传移模写’是评论绘画的重要准则,而认为绘画的构思与构图才是关系作品全局的关键”。绘画临摹与创作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之所以认为创作地位更高,无疑是因为绘画主题的重要作用。至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所讲“以能画定其品格,不计其冠冕贤愚”的论断,所谓的“能画”无疑即是作品之构思与构图,以及“形”与“神”的传达。画坛对于创作主体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画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阎立本曾告诫儿子“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侪辈,今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也造成了此时画师“见用而不重”的地位。在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还首次提到了“格外有不拘常法”的逸品,在崇精工、尚色彩、重格法的唐朝被列为“神、妙、能”三品之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朝中晚期,在韩愈、柳宗元为首有志之士的带动下,儒学开始向着修身、内向型的方向发生转变,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宋伊始,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和“兴文教,崇尚儒术”的国策,倡导读经书,兴办学校,扩大了科举取士的比例,儒学再度繁荣。“宋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之上,向着哲学思辨与探讨宇宙生成的方向发展。重内省悟性,以解万物人生。在理学中体现的典型而充分”。理学强调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宋儒将《大学》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格物致知是达到修身目的的重要方式。“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通过不断地格物穷理,即可以达到心性觉悟的豁然状态,其目的就是培养、接近圣人的人格理想。“万物静观皆自得”,二程讲:“人问其学,日‘且静坐’。伊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由此在注重修身的理学思想下,宋代形成了不同于唐朝注重仕功、治国、平天下的外向型进取的思维方式,把建功立业的外在追求内化为内在性情的涵养。

绘画创作要师法造化研习、了解客体,更为关键的是主体内在心胸的转化,主体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凸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璨所受。璨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代名画记》作为晚唐时期的绘画理论著作,最能代表时代的美学思想。他除了将“位置经营”认为是画之总要以外,还进一步将气韵提到更高的位置,他讲“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期间矣”。张彦远一改“以形写神”为“以气韵求其画,形似自得于其间”,貌似简单的一改,实则开启了绘画主体地位的攀升。北宋时期《林泉高致》也有相似的观点“莫可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图画见闻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表达了对于绘画主体的重视“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可见绘画创作中不再一味要求绘画的主题,以及客体形、神的细致刻画,主体的人品修养开始受到重视,绘画创作发生了由重客体向重主体的转变。

两宋以来,随着理学思想的不断形成,画家人品修养逐渐受到重视,绘画主体的地位逐渐提高。一方面画师为了自身地位的提高,开始热衷于修习儒家各类经典文集;另一方面绘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发性情的工具。李成在两宋画坛的地位毋庸置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来自于较高的人品。《图画见闻志》记载李成“博通经史”、“世业儒,甚为名家所推”,李公麟是宋代的绘画大家,同时也是画坛巨儒,他曾讲“作画赠人往往薄著劝戒于其间”,又有“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已,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侧面反映了绘画不仅不再牢牢地依附于政治教化,而开始成为个人抒发性情涵养的载体。南宋以来“比德”之风的盛行,使画家人品成为绘画表现的主题。理学影响下画家将各类绘画的题材比作成人物的尊卑贵贱的象征。《宣和画谱》记载“绘事之妙,……与诗人相表里焉。……鹤之轩昂,鹰之击博,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仲仁《华光梅谱》“梅有高下尊卑之别,有大小贵贱之辨”。宋人喜画竹,文同在南宋画竹最负盛名,其笔下的竹子正是他的化身:“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节劲逾凡木”。画家热衷于通过剔发花鸟中的道德内涵,并以此反映个人的道德品格,由此出现了带有东方特色的经典表现题材,比如大受文人喜好的“四君子”题材。

唐宋是中国绘画发展成熟的关键历史时期,同样也是儒学成功转型,逐渐形成在后世封建社会位居主导的理学思想。画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衍变虽没有必然绝对的因果联系,但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影响的文人士大夫对于绘画的参与,形成了仕人亦画亦儒的传统。如此一来,使儒学的转型与“人品”、“画品”地位的转变变得息息相关。

注释:

①全唐文·请崇国学疏·六四五卷,栽刘国忠&黄振平.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隋唐至清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②③④⑨⑩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⑤金维诺.中国美术·魏晋至隋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⑥叶坦,蒋松岩.宋辽夏金元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⑦⑧朱熹,吕祖廉,近思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曹国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