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信息化时代课外阅读的新要求

2022-06-08

山东省郯城县胜利镇初级中学 王清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53-01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信息革命,并由此产生了以数字化信息传送和接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物质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对人类一切既有的生存方式、制度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和震荡的同时,也在迅速地影响、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技术、制度和理念。

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在网络文化冲击下,作为人类传统教育基石之一的阅读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阅读不仅对传统文本阅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使长期困于“费时低效”的课外阅读训练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了解网络阅读的特性,积极应对挑战,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明确的阅读目的以及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已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当务之急。

一、网络阅读的特征

对于“网络阅读”,不同的研究者看法不尽相同,一般都认为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完成意义构建的一种阅读行为。与传统的文本阅读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阅读过程的互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革命,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网络的交互功能使阅读者思路大开,参与的愿望和信心大增,而网上的BBS更让你有了一吐为快、大显身手的自由空间。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交流的开放性与个性化、参与的及时性与方便化,大大地激发并解放了人们的阅读想象力、阅读思维力和创造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互动更是网络阅读的生命。

2.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书,它没有国界,连通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可以连通的角落。鼠标一点,世界在你面前打开,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交往、随意阅读。网络阅读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广域性,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外书,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资格的限制而进行自主阅读,而且网络中的信息和知识又具有非排他性和共享的特征,传播面越广,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可见,在开放的网络上,阅读的内容和行为富有巨大的意义和生命力。这里所说的环境,已不仅仅指物理时空,更包括精神和心理的交融,网络阅读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学生避免了在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中阅读可能带来的紧张和尴尬。

3.阅读内容的丰富性。“网络无限,信息无限”,内容的丰富主要源于网络本身和网络的交互。据国外权威机构研究,当前,知识的半衰期已由过去的7~14年缩短为现在的3~5年,每五年左右,全世界的知识积累就增长一倍。面对呈指数增长的信息与知识,互联网像一位敬业负责、技术娴熟的图书管理员,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条不紊地收集、归类、整理,读者通过链接,就可以方便、迅速地找到想要的信息和知识。在网络技术环境中,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链式传播方式,这样就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起来,将自然信息和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呈现出传输时空、速度快、密度大、选择自由灵活等特征鲜明的阅读。

二、信息化时代课外阅读的新要求

面对网络的发展,课外阅读的范围不断扩大,但网络信息由于缺少法则与规范而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既不盲目崇拜,亦不盲目排斥,而应了解学生的特征。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如下几种心态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①猎奇心理。追求新异、变化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猎奇心理重于学习心理;②匿名性心理。进入网络后,教师和家长的监视力降低,而匿名性提高,学生极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出现不良行为;③炫耀心理,爱卖弄自己的电脑技术,一些青少年甚至热衷于做电脑黑客,以制造计算机病毒、侵入他人电脑为乐。④迷恋心理。学生流连于网络空间所制造的虚拟世界,把现实理想化,形成对网络的情感依赖,进而产生对学校的抵触情绪等,使信息网络变成了学生的现代“宗教”。针对以上几种心理和网络的特点,教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古人有“开卷有益”之说,充分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寓教于乐一词则反映了阅读中美育与德育的统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阅读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郎吉诺斯认为,崇高的作品让人在惊异、狂喜与惊心动魄中,“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人的心灵”,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它不就把我们迷住了,往往立刻驱使我们向往与一切壮丽的、尊严的、崇高的事物和它们所包罗的万象,从而完全支配着我们的心情吗?”从而使人能够“心胸旷达,志气高远”,最终以竞赛的目光注视这些卓越的榜样,使灵魂得以升华。然而,课外读物丰富异常,如果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良莠不分,就可能毒害青少年的心理,使他们误入歧途,损害其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教师角度来说,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吸纳网上信息,以期不落后于时代,不落后于学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巩固其专业权威;二是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及时贴“标签”,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加强与学生的网际交流,利用网络的便利与迅捷及时与学生交流学习与思想,进而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及时进行疏导;四是坚持对学生的指导传统,发挥教师优势,巩固其合理的传统权威与法定权威,从而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之自觉抵制不良书刊的侵蚀,做到不读、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实现健康地成长。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学目标,在养成阅读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学的技能。”他还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有关事实也说明,阅读的效果往往与阅读的心理习惯相关,即读思结合的习惯,也包括阅读的行为习惯、读写(包括圈点、抄、注、摘等)结合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的卫生习惯,等等。

3.要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自然也不例外,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在研究了学生阅读汉语中的眼动情况发现,近半数学生的阅读方法有待改进,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许多中小学生阅读时都缺乏明确的目的,因此,阅读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或娱乐消遣,或探究知识、寻找答案。比如,阅读现代文时,大多数学生不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而是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甚至在遇到不甚理解之处,反复回读,再去看问题,这种阅读效率很低。如果能先看问题,弄清目标,那么问题的解决就要快得多,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速度,还能防止阅读泛化,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条理化。

总之,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通过了解网络的特征,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保障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实现读的价值。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