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还原法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08

江苏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25002) 李玉媛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通常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思考,找出解题的方法。然而,有的问题按照这种思路着手就比较困难,若从题目的已知量出发,利用已知条件倒着推理,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常称为还原法或倒推法,其实质就是“倒过来推算”。但是还原法离不开还原图,只有数形结合,还原法才会如虎添翼。下面结合具体的事例,谈一谈还原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是怎样被灵活运用的,并且还原图又是如何巧妙地渗透其中的。

一、 “单个对象”,按部就班

什么叫“单个对象”呢?本文的“单个对象”是指在一道完整的题目中,主语和总量有且只有一个,且主语的总量不管经过怎样的变化,最终所求的对象还是这个主语的总量。例如,商店运来一批苹果,第一天卖掉这批苹果的一半,第二天卖掉第一天剩下的一半多10斤,第三天又卖掉第二天剩下的一半少5斤,这批苹果还剩20斤,问这批苹果原来有多少斤?

在这一题中,这批苹果是主语,即上文所提到的“单个对象”,不管卖多少天以后,最后的问题还是求这批苹果原来的斤数。像这类题型,一般要借助流程图或还原图或倒推图,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解题需要,作不同的图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流程图的画法,如下:

首先作流程图很简单,即题目怎么说就怎么画,“这批苹果”和“每次卖剩下的苹果斤数”用方框来表示,然后从结果出发往前倒推,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一直推算出第一个方框的得数,即这批苹果原来的斤数。但是在作这个图时,学生常常易犯两个错误:一是题目中的“多10斤”及“少5斤”在流程图中到底是加还是减,小学生往往会有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的错误定向思维,此时一定要让他们理解流程图中每个方框所表示的意思。第一个方框表示“这批苹果的总斤数”,这个学生很容易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二个方框与第三个方框的意思,它们表示的是每次卖完剩下的斤数,让学生思考“卖的越多剩的就越少”,当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后就不容易犯错了。“多卖10斤”就“少剩10斤”,在图上应该标“-10”,同理“少卖5斤”当然就“多剩5斤”,即“+5”。二是作完图后计算时容易出错。他们常常会这样做:“20-5×2=30,30+10×2=80,80×2=160”,我们不妨仔细看一下学生做题的过程,加减乘除在一起时,运算顺序被学生忽视了,他们列出的等式缺少括号,上述等式根本就是不成立的。为了防止出错,在这里一定要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不然就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计算。

另一种是借助线段来作还原图或倒推图,如下: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的作图稍显复杂,但两种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从后往前倒推,而且第二种方法呈现了苹果售出的整个变化过程,一目了然。随着学生身心年龄的变化,两种作图方法都需要掌握。同样,学生在用这种方法解题时也常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作图时每条线段所对应的具体数据容易混乱。这就要求学生在一开始作图时,及时标上数据,每条线段都要对应无误,而且每次都要画出“剩下的苹果斤数”所对应的线段长度,以便计算方便。第二,计算出的结果不知道代表什么数据,最终不知所云。其实这种错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作图时没有理清数据,没有理解每条线段所代表的含义。因此,作图时一要理清数据,二要注意及时做数据标识。

二、 “多个对象”,灵活运用

根据上文所提及的“单个对象”,不难理解“多个对象”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多个主语同时在发生变化,而且总量不止一个,所求的对象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只求多个主语之一。例如,有48只麻雀停在三棵树上,不久6只麻雀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又有8只从第二棵树上飞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都相等。问三棵树上原来各停了多少只麻雀?

很明显,这道题中主语有三个,即三棵树上的麻雀数量,而且这三棵树上的麻雀数量都在变化,最终结果是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相等,求这三棵树上原来的麻雀数量。这种“多个对象”的还原应用题涉及多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开始接触时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倒着推理即可。一般解题示意图可以如下:

由此图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题是从“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都相等”这句话往前推的,此时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都是16只。其次,“又有8只从第二棵树上飞到第三棵树上”,则第三棵树上原来有8只,第二棵树上原来有24只。最后,“不久6只麻雀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那么最初第二棵树上应有18只,第一棵树上应有22。所以,三棵树上原来的麻雀只数分别为22只、18只及8只。解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借助示意图从最后一句话倒着推理;二是计算时想着“求的是原来的只数”,那么现在的只数必须要还原,即“得到的必须减去,失去的必须加上”。

三、 “不同对象”,确定核心

顾名思义,“不同对象”就是应用题中的主语不止一个,但是与“多个对象”的题型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结合例题来解析。例如,商店运来一筐苹果,连筐重102千克,上午卖掉这筐苹果的一半后,下午又卖掉剩下的一半,此时连筐还重27千克,问这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初看时这道题目有点像上述“单个对象”的题型,这也是众多学生易犯错的地方。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看题目就画方框流程图,结果全部错误。仔细思考一下这里的主语是“苹果的重量加上筐的重量”,而卖的是苹果,筐可是不卖的,筐的重量一直都不变。很明显也不像“多个对象”的题型,那么又该怎么思考呢?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是将这筐苹果看成未知量,先求筐的重量。解法示意图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既然一筐苹果原来的重量不知道,筐又不能拆分开卖,且又不知道剩下的苹果重量,题目中的条件都跟苹果的筐有关系,每次又是对半卖出去的,那么我们就按照剩下的苹果斤数和一个筐的重量,即(3),将这筐苹果平均分成4份,并且每一部分都添上一个筐的重量,即(1),这样就很容易算出(1)是(3)的4倍,即1筐苹果的重量加上4个筐的重量是108千克,再与条件“1筐苹果的重量加上1个筐的重量是102千克”比较,就很容易求出一个筐的重量是2千克。

二是将这筐苹果看成未知量,先求这筐苹果的重量。由于一筐苹果连筐重102千克,剩下的连筐重27千克,那么卖掉的就是75千克,而卖掉的苹果正好是这筐苹果的3/4,很容易就求出这筐苹果的重量。这种借助份数或者比例来还原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也经常用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领略解题的过程,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还原法既符合小学生的顺向思维,又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是小学数学解题的灵丹妙药。这类题目所要求的一般都是不断变化的主语的原来数量,但要区分类型,对症下药。同时,适当的作图也很重要,作图是为了辅助做题,不需要用直尺作得那么精确,那么完美,只需要草图,当然必须清楚且有条理,注意画图过程中的细节,养成良好的习惯。

(责编 罗 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