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引一方活水成作文清渠——浅谈如何在作文中汲取生活素材

2022-06-08

◎庞玉忠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位先生的话精妙地指出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

我们在中学作文中所说的生活不外乎自然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四个方面,而学生在作文中也确实写到了这些方面,写家庭生活就会写母亲的唠叨与关爱、父亲的批评与鼓励;写学校生活就会写与同学的友谊、与老师的交往、考试成绩的波动以及因此给自己带来心灵的磨折等等。只是我们的老师在作文批改中总是会感慨学生写作的题材为何那么局限:写父母的关爱不外乎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给自己熬汤煎药,成绩揭晓的时候父母对自己或批评或鼓励;写学校的事情又不外乎与同学因鸡毛蒜皮的某事而争吵,又因某事而和好,或者是自己的成绩遭遇巨大的落差,心情失落,遇到老师的鼓励又如何坚强;写社会生活那就常常多是胡编乱造各种故事了。学生写是写了生活,却常常落于窠臼,循着千篇一律的套路写成阅卷老师只想瞄一眼就过去的文章。

那么,我们究竟该写出怎样的生活来呢?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头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那么我们从生活中应汲取怎样的“活水”?又应该怎样汲取呢?

首先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缺少细致的观察,就写不出生活的细节,而细节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了生动性和艺术性。南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经就细节描写有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说:“好的细节描写就像萤火虫的屁股,总是一亮一亮的,吸引读者的注意。”所以说,细节是写作中的“活水”,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是汲取“活水”的方法。

既然是细致观察,就要体现一个“细”字。同样是写父亲的操劳,如果仅仅是写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工,回家时已经天黑了,或者粗略介绍他的工作和简单概括他的辛劳,缺少细致的观察,那么写出的作文也必然多用粗线条勾勒,少工笔细描。而缺少了细节的文章好比是缺少了血肉的架子,很难给阅读者以真切的感受,也往往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细节从何而来?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无中生有的臆想只能制造语言的狂欢和内容的虚空,无米之炊必然难以果腹,唯有对生活本身多加细致观察,生活才能给你以素材的回馈。且看学生在命题作文《收藏》中的一段:

“木制的地板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我弯下腰去,细细端详。是一根白发。在苍白的灯光下,泛着冷然而沧桑的光芒。如同在耀眼的阳光里蓦然老去的岁月,无力单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忽然模糊。我在恍惚之间想起半年前读到的《台阶》中的最后一句话: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说到“收藏”,我们往往想到收藏相片、邮票、珍宝或者其他显见的事物,而这位同学独辟蹊径,“收藏”了父亲的一根白发。如此细微的一样东西,只有“细细端详”方能见出它“冷然而沧桑的光芒”。而这一“细细端详”,又见出父亲的苍老,由此而更见父亲为一家的奔忙:

“他转身回房,脊背挺直而坚毅,撑起整个家。我却分明见到他的背影中夹杂的单薄与苦涩。摊开手掌,那根白发刺痛双眼。几次想甩手扔掉,却终究还是再次握紧了。我要收藏它,像是收藏父亲的爱与辛苦,让它在记忆中深深镌刻,每分每秒都无法忘怀。父爱如山,铭记于心。”

父爱如山,其实已不言自明,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英雄事迹,作为一个父亲,他肩负的责任无言以表,就用这一根细细的白发诠释。这根白发也恰恰表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作文就是要将这样的观察转化为叙述中的细节,为全篇注入“丰盈感”,让文章具备立体的造型。

其次,要使文章有生活的质感,还需要对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进行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一些学者还提出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从学生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1]其实生活本身每天都在为我们创设着感受和体验的情境,它只是没有给我们一个作文题而已。

作文的写作是有明确的目的的,而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不经意间的。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行搜寻、整合和表现的过程。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角度和深度,决定了作文写作的角度和深度。比如,有的同学看到我们江南小镇马路的变化,看出的是我们生活的日新月异,感受到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交通便捷,体验到的是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自然是一篇很符合主流思想的“积极健康”的文章,但是这样的感受是表面化的、没有深度的体验,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能不能有其他角度的感受?能不能产生更有思想深度的感受呢?一位同学如是写道:

“青石板在夏日的午后是最慵懒安静的,仿佛沉睡了一般。偶尔,也会有孩子趿拉着拖鞋,急急地揣着零钱去买冰棍吃。烈日下,石板路滚烫地像一个油锅,洼面上似乎都要冒出烟来。即便是这时也是有趣的。我和对门的小伙伴会坐在自家门前的木槛上,手里捧一个盛满清水的碗,将水缓缓倒进洼中,听它发出“嘶嘶”的声音,然后看两道水流汇合在一起,沿着石板间的缝隙,流到不知哪家门前去。青石板,包含了我童年的所有回忆,它散发着古朴、纯透、清香……后来,长大了,便很少再去小巷中走走青石板路。大街上似乎到处都在施工,也有将石板路铲平的。不多久,便铺上了漆黑油亮的,散着油腻味的柏油路。”

同样是对小镇道路的变化,这位同学看到的是青石板路所承载的童年回忆的逝去,也是青石板路所代表的古朴文明的逝去,留给我们的是现代文明前进路途中的文化思索。

所以,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有关生活的素材,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只有对生活时时体验、处处感受,才能丰富我们的思想,为我们的写作打开一片天地。

最后,我们还得有对生活的思考。“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的生活更有了意义,更有了深度。思考的深度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又和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其实,对社会现象的思索本身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观念,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写作深度。

我们听过西单女孩的故事,知道她那把吉他演奏的不光是歌曲,还有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执着与坚强;我们也早已把“旭日阳刚”的沧桑的歌声埋在春天里。但当我们在生活中真正遇到这样一些街头艺人时,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是做一个匆匆过客,还是做一个给予廉价同情的临时听众?或者,我们的所见所感从来就缺少真正的思考。一位学生在作文《这也是一种美》中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某个夏日去广州,小姨邀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步入宏伟的音乐会场,华贵的穹顶与风琴,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音乐会本身更不消说,经典的曲子,名家的演奏,加上用心聆听,全心欣赏的观众,真正怕是再没更精彩尽兴的了。

随着雄壮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与雷动的掌声,音乐会终了,我与小姨走出会场,漫步在美丽宁静的珠江岸边,华灯映照星辉诉说着繁荣与骄傲。我仍沉浸在方才的余韵中,回想那位提琴奏者修长的指节,有力的弓法、以及弦下迸跳出“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曼妙音符,在千百观众注视下陶醉的姿态,自信之至,荣耀之至。

忽闻得一阵琴声,悠悠扬扬袅袅传来,循声而去,也曾见过在江边抱着吉它谋生活的,少年意气,弹唱一些流行曲儿,到了精妙之处亦能博得游人的围观喝彩,还有扔钱落进琴盒的声音。想必又是一位苦心的音乐学子吧。

琴声渐近,才辨出那几近融乎夜色的身影,微一愣怔,眼前的男子着正装,论体态年龄怕已有三四十,前额发际也已有向上退缩的趋势,怎么看都不能称为少年。更为奇怪的是,他背对着人行道而面向浩浩江面,仿佛这一转身,就将身后的结彩华灯与面前的静谧江水横隔开来,辟出两番天地。琴盒也紧闭倚在一边,全没向人摇首乞怜的姿态,和它的主人一道归属那边的世界。

看样子,不可能是为谋了生活的学生仔,那么,他又是为何临江弄弦呢?不待我想,那琴声拨弄我的心绪将我引向那一方。琴声如梦幻,意象飘渺,像是江面上一丝雾气,一缕月光。正是德彪西的名曲《月光》,看他的神态,头倚腮托,双目微闭,竟像是与爱人调情一样按动情弦,沉沦在乐声中了。我也一道沉浸在乐声中了。

一曲毕,我不禁鼓起掌来,他毫不在意,既不回头也不动容,像是没听到似的,却又等我止了掌声,才开始奏下一曲,仍旧是温情缱绻,愣住,然后笑着离去。

我懂了。有的人认为在高堂广厦,万人注视下演奏,才叫做美,叫做功成名就。殊不知,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浅吟低唱,这也是一种美。

这位同学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又是有一定深度的,见别人所未见,思别人所未思。这种思索折射出这位同学不一般的生活体验,这样的生活体验也展现着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也许我们可以将此与日本生活作文的教育思想联系在一起,“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品的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2]。

细致观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这是笔者理解的汲取生活素材的方法。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将生活的活水引到作文的渠流中,方能使作文汩汩向前。正所谓“思如泉涌”,泉涌之水就需要我们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当然,如何落实“细致”“真切”和“深入”,依然需要我们的实践和探索。

注释:

[1]万福生.新课程背景下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1998.

(庞玉忠 江苏省震泽中学 2152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