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对野学生提问冶的一点思考

2022-06-08

江苏新沂一中 郭振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5-02

一、“学生提问”的价值

回想孩子童年,那天真、那好奇、那童言无忌的一次次“发问”,可曾让你深切感受到问题对孩子成长的价值?直至小学课堂,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影子。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曾经无所不问的孩子,却不知不觉地沉默寡言,紧闭心扉,除了生理原因,是不是也有教育的责任?这值得思考。在中学的课堂,我们教给学生知识、方法,培养能力,我们能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否持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延续他们提问的习惯?这是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路标,是课堂推进的核心动力,是课堂精彩的重要标志。越是靠近“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越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冲动,越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越能掀起学生的思维风暴。笔者在观摩中发现,只要有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课堂气氛顿时高涨,教学因此更加生态、和谐。这一提,勾起了同伴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师生的合作热情,这一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了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学生提问”的过去

笔者曾亲眼目睹,一节公开课上,教师L提出74个问题。试想,问题能有多大的思维量?问题一个接一个,“追”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哪还有思考的空间和提问的机会?教师这边,生怕学生跨不上台阶,问题密集再密集,直白再直白,有时只要学生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会提出问题,学生不会提问,学生不敢提问。问题不在学生,在于教师是否引导,在于教师怎样引导,在于重视程度,说到底,在于观念。

三、“学生提问”的现在

几年前,我们就发现了“满堂问”的弊端,即总是提问的教师主宰课堂,于是自觉地将提问频率降下来,师问的频率一降,生问频率就上去了,此消彼长,课堂主体性悄然发生了变化,交流有了机会,思考有了深度,提问有了质量,课堂有了生气。鉴于此,学校组织观摩,通过录像回放,研磨微课。实践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乐于合作,课堂气氛变得热烈,提问质量明显提高。

有益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笔者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在《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第3期的《对新课改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就是优秀成果之一,文章从九个方面阐述对新课改的认识;另一篇文章《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文章从“满堂问”的价值判断、误区盲点、提问策略、教学案例和评价总结这五个方面作以剖析,案例很好地展示了研究成果。上述两篇文章大多还是从教师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课堂提问,而现在关注的是学生提问,这是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二度开发教材资源,激发学生提问的潜能,这也正是笔者乐意研究“学生提问”的根本出发点。

四、“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要学生敢问,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等待;要学生会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示范;要学生想问,教师要善于激励,善于评价;要学生善问,教师要善于“换位”,善于“被动”。多倾听,少插嘴;多褒奖,少批评;多商量,少强制;多示范,少责备,相信学生会朝教师满意的方向迈进,毕竟他们都有好奇心,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就看你愿不愿意挖掘。每位学生心底都有一头“睡狮”,只不过有的容易被唤醒,有的可能一生都在沉睡。笔者坚信,只要营造和谐氛围,点燃思维灵光,学生心中的“睡狮”就能被唤醒,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说到底,观念要到位,心动才有行动。

1.营造氛围,消除顾虑。问题的产生有一个心理过程,当人的情绪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时,大脑左右半球是信息通畅的,频繁交互转换,将确认的信息链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尚感不和谐的成分进一步检索过滤,思辨论证,形成问题,产生提问冲动。既然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思维流畅,作为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着想,通过座位调整、组合变换、“值班”主持、轮流“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将教师的“权威”降到与学生无异,大家围坐在一起,教师只是平等的首席,消除了紧张,打消了顾虑,学生处在安全、平等、欢愉的课堂气氛中,思维尽情驰骋,尽情发散,加之教师热情鼓励,挖掘闪光,寻找亮点,课堂有了掌声,面貌立马改观。

创造问题情境,除了“形”的改造,还要“神”的改变,严谨而不乏幽默,理智而不乏激情,坚毅而不乏浪漫,敢拉家常,敢掏心窝,让学生感到,跟老师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完的师生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亲其师,教师的暗示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敢于提出问题,就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屏息倾听,期待参与。倾听是一种信任,一种支持,一种尊重。学生在提问时,大家要保持安静,屏息期待,流露出尊重的表情,真诚的目光给提问者以心理安慰,使提问者能够平静表达,顺利阐述自己的观点,切忌中途打断,推销自己的观点。对于表达不到位的,教师也要挖掘合理性,给予肯定,坚持先夸后评,再建议改进的诚恳态度。另外,教师应该安排很少发言的学生提问,给其他同学以心理暗示,必要时事先点拨提示,因为这偶尔一次的表演,就是积极参与的开始。俗话说:“拙劣的表演能成就卓越的思考。”或许一次成功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师生关系融洽,交流才自然顺畅,才无拘无束,才会有更多同学参与到提问的行列中来。

3.师生换位,强化意识。笔者尝试“师生换位”,让学生登台讲课,自己坐在下面,老实听讲,不时也模拟学生举手提问,真真正正过了把学生瘾。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还真有点老师的模样,讲课面向大家,心平气和,幽默机智,遇到重难点问题,还能灵机一动,把“球”抛给同学,有时竟点到笔者,回答之后,还作点评,搞得满堂喝彩。换位,拉近了师生距离;换位,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换位,强化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4.小组合作,形成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治“学困”的一剂良方,体现出“人本主义”关怀。小组合作学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小组合作,有助于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组织语言,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弥补了独立思考的不足,更有发言的机会。再者,主力成员也可充分施展才华,帮助他人,提高自己,并在组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使问题大部分消化在小组,较复杂问题在班级研究,解决一切可能解决的问题,对个别棘手的问题采用攻坚战术,各个击破,同时提出更有深度的新问题。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益,笔者坚持:①合理分组,确立核心,引进组际竞争机制;②精心预设,把握时机,引出提问话题;③挖掘隐含,变换条件,促进问题生成。

5.借助案例,模仿提问。案例研究是不错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胜过千百遍说教。如《对数学课堂“满堂问”的思考》案例“独立性检验”,教者针对教材特点:“以具体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一般结论,形成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学生自学阅读,自主探索,主动提出问题,讨论并解答问题,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各种不同意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机会,包括让所有学生对于所说的不同看法都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留下足够的“提问空间”,并且提出了“独立性检验”较为本质的问题,一节课有二十多分钟在激烈争辩,大家相互补充、质疑、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的发挥,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案例中一个个提问,令人咋舌,他们俨然就是一群研究者,站在教者,甚至编者的角度提问,有问有答有争辩,好不热闹。案例回放,很多学生赞叹学长的研究风范,个个竖起大拇指!模仿是走向独立的基础。

6.挖掘问点,引导提问。问点处处有,关键在挖掘。概念建构,定义怎样形成?生成过程还能做怎样调整?为何如此定义?还能怎样刻画?习题课上,问题为何这样表述?条件还可怎么改变?获得的结论有何价值?变式一下又会怎样?实验课上,实验器材有何功能?能否就地取材?实验还能怎么改进?能否化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实验成果还有什么意义?数理学科融合,物理问题的数学方法美在哪里?妙在何处?数学概念能否借助物理原理来理解……这些之前由教师提出的问题,现在就要启发学生提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形成的关键点处,利用元认知提示语启发暗示。教师的意图,学生一旦领会,师生达成默契,就不愁问题提出。

7.评价欣赏,激励提问。评价是一门艺术,笔者聆听专家点评,真是享受,所有的闪光点,无论是教者有意设计还是自然流露,都被分析得淋漓尽致,中肯到位,震撼人心。对学生提问的评价,笔者力争评价中饱含激励,评价中蕴含点拨,评价中富含欣赏。评得学生心里发痒,评得学生争相效仿,评得学生信心十足,评得学生个性张扬。

五、几点思考

1.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这一新课标专门提出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学中逐步深入地落实。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成效如何,尚待时间检验。

3.学生提问不能取代教师提问,也不能取代教师讲授,不能追求形式陷入教条。

4.教学改革不必铤而走险,为少走弯路,应稳中求进,先立再破,不走极端而达到顶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袁方.学生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学数学教与学(高中),2005,(10).

[2]杜继渠.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9,(1).

(编辑:杨迪)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