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2022-06-08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必要过程,同时国家对各大高校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学改革要求,文章拟针对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从认知新维度、辨明不同价值观异同、提升教师素质、考核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期为高校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价值思维;考核机制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且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后,学术界和理论界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总结、宣传教育的不懈探索。随着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一理论创新的新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原理》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当中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的要求,也必然对《原理》课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原理》课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发挥理论优势,开拓价值认知的新维度


  《原理》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以为了找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适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的方法。一般的来区分,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有两种基本研究路径,一种是经济学的思维路径,另一种是哲学性的思维路径。哲学思维是思考价值问题的一种新维度,就是要从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的维度来考量价值问题。要求我们在评价一种观念、劳动、商品、职业等的价值时,不能单从人类的感性享受和物质需要来评价即在评价,而是应根据当事主体劳动的自由和解放、其自身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的角度来评价。而当我们沿着马克思的这一价值研究维度来思考、评价人生以及人类劳动的时候,会对各种人类社会活动都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价值认知的新维度,成为人类新型劳动观和职业观建构的理论基础。而这种劳动观和职业观又恰恰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这也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中国不懈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们不会再把劳动单一地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劳动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因为劳动的过程被视为展现、发展及完善自己本质力量的过程,人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享受生命自身。区别于现代经济学所定义的谋生劳动论,这种劳动论就是马克思的自由劳动论。只有在这种劳动理论的指引下,人们才能摆脱物欲的控制,才能不断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水平,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道德层面不断彰显,最终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表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讲,价值判断是价值追求的前提,所以每一个价值追求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或若干个价值判断标准。我们衡量价值追求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其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否合理。“三个倡导”背后自然都存在着各自的价值判断。“三个倡导”所倡导的12个价值追求之所以是合理的,能得到社会各界认同的,就是因为追根溯源到其背后的价值判断都是合理的,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所以在《原理》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理论优势,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判断方法,并且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价值追求深入内心并落实到实践。


  二、利用对立统一,处理不同价值体系关系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是积极且健康向上的。但是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受各种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比如追逐权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利用越来越开放的媒体进行价值观入侵,导致还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迷失在西方价值观中。同时,我国封建时期遗留的一些腐朽价值观不断沉渣泛起,成为大学生价值追求上的错误的导向。另外,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等引起的思想的变化,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已然变得迫在眉睫。


  《原理》课的教学要宣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处理好其与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关系。而在宣讲中,应该尝试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不单单讨论不同价值观的对立,不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其它价值观,而是辩证地看待其它价值体系,明确是非判断,合理利用宣扬。


  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人文的关怀,认为人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完成别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其本身。所以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所有价值都是外部价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却恰恰相反,尤其重视以人为本。它把尊重人、发展人、提高人作为目标,而其最高的目标则是人类的解放。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观是对立的。我们必须明确区分并且教会学生如何辨明其对立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注定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必然包含了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观念。我们要抓住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点,继续毫不动摇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对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一方面强调义务本位,即臣民对权利的漠视和对君主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依附人格,由小农经济造成的小农社会,农民必须找人来代表他们的利益,而这些代表则成为他们的主宰,用其权威来保护他们免受其他阶级的侵犯。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等级观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等级制度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一统天下。显然,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和体现的这些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背离的,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要明确抛弃。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相通之处。第一,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是相似的,这也让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民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第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直流传有民本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文化强调的仁治,这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共鸣之处,这也有利于以人为本价值观念的传达;第三,中国历史上,从孔子开始便有了均平、富民的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又是相互印证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这些部分,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去伪存真,深入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升教师素质,自觉内化传授价值思维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进大学生头脑的引路人。教师没有渊博丰富的知识、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讲课时便会底气不足而且难以驾驭课堂。这样的老师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学生更难以有发自内在的动力向其学习知识。所以,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不断加强修炼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不断丰富完善专业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地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己先吃透消化,成为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才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再认为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从而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思维,真正的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大学生头脑的目标。


  另外,《原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感受到的大都是一味的理论阐述和说教,难以让人提起兴趣,更难以转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大学公共课的时间设置一般是11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而根据科学测验,人的注意力平均只能高度集中20至3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这100分钟的课堂上只是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那么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不过半小时而已。并且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兴趣,甚至抗拒上公共课。在这样的课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也就收效甚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原理》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而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胆走出课本,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价值思维传导的新模式。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一些颇具成效的教学探索,比如专题式教学。我们的课程内容不能太过繁琐,不能片面追求理论讲授的系统性而造成内容量过于庞大。利用专题式教学,合理分割重组课本内容,并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各个专题当中,重点突出,简化繁杂的理论体系。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鉴西方价值观教育方法中的价值澄清法,提出问题,充分发散学生思维,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形成良好互动。把被动式的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过程,这也有助于我们提倡的价值思维的传导和内化。


  同时,学校应当从更多方面去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广大师生可以更便捷的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接受,自觉内化。


  四、完善考核机制,深化实践体验教学环节


  传统的《原理》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做笔记,期末以试卷方式考察。这种模式不但学生不愿意接受,更不利于价值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被动学习,上课不愿意听课,期末等老师划重点,为及格而死记硬背,出了考场便忘得一干二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同时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老师围绕一个问题提出实践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自拟调查问卷或选择调查对象访谈的形式进行体验式学习。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并以此作为期末考核标准当中重要的一项,不再单单以试卷分数论英雄。值得欣慰的是这种方式不但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同时也深得学生的认同。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考察大学生党团支部建设的方式督促学生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开拓出一条实践新途径,要求各支部负责人带领大学生参加校外考察活动、社会调研项目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永明,刘莉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1. 

  [2] 郭开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 

  [3] 傅佩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作者简介:荆菁,山西阳泉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