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时政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2022-06-08

[摘要]时政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不可或缺,在政治课中渗透时政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且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开展时政教育可从教师、学生和外部教育资源三个角度进行。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时政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时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5903

时政教育,也称时事政策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政治卷》对时政教育的解释:“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提高贯彻、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一、开展时政教育的意义

时政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发挥着承接初中时政教育、启接大学时政教育的作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时政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有着它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越发广泛,接触的信息越发增多,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使得学生很难选择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开展时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效地过滤信息,避免在分析问题时出现片面和极端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的能力,最终促进其迁移,培养创新意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时政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众所周知,在历年的政治学科高考题中,时事政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导致很多学校师生往往以功利性的态度对待时政。通常在大考之前,学生会拿到一份时政热点的备考资料,然后通过短期的机械记忆和高强度的训练,达到应试的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毫无兴趣,根本谈不上主动去思考时政热点事件的内在联系。而对于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大题,学生更把握不了得分的要点。如果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及时吸收时政热点,培养学生剖析新闻时事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必然对理解和把握材料大题有帮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考试过关的能力。这样的政治课堂,事半功倍,教师也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政治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仅凭说教,还需要发挥时政教育的作用。“中学时政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中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培养正确认识形势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经凸显,他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关注家事国事乃至天下大事,并会对他们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刘国胜、姚俊廷等人所著的《传统教学理论与当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一书中,对此做出了深刻的解释,认为:“与初中生相比,高中阶段学生身体的神经系统基本成熟,因而,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与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抽象思维的能力持续发展,已经能够摆脱具体或形象的事物,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思维,进行理论的探讨与论证。这是一个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并且理论型逐步确立的过程。”总而言之,高中生的思维和思想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具有可塑的一面,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时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三观,适时对其思想进行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乌申斯基曾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国教学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是指教学要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依据,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时政教育的开展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人教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盖经济、政治和哲学三大领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这样提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课堂中渗透时政教育实质上连接了思想政治课与现实世界。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同时较为抽象,如果单纯就课讲课,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有意识地选择与其有关的时事热点,将基础知识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四)有利于弥补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滞后性

1995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有必要全面地理解国家的最新动态以及国际社会的最新形势。现在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作为政治课的主要教学资源以及现阶段学生能接触到的党的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现行教科书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往往滞后于当今世界和社会的发展。而时政教育涉及当前国内国际的时事、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社会生活热点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起到辅助和丰富教材的作用,并给政治课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同时,时政教育内容作为素材类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政治教师的教学资源,它与思想政治教材互相交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加强时政教育的策略

时政教育的意义是积极有益的,是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是适合新开展的“学讲计划”要求的。笔者作为一线政治教师,在工作中,也对时政教育做出了一些探索,下面提出几点参考策略。

(一)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时政教育

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丰富时政材料,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贯彻落实好时政教育。

课前认真甄选时政材料。时政素材较多、较杂,如果不精心选择、不认真整理,很容易偏离教学主题。在选择时政材料时,坚持教育性和时效性的原则,挖掘真正有教育价值的材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时政教育的作用。甄选时政材料不能仅依靠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让学生自己去整理、选择时政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施时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择与教材的知识点有关联的时政热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帮助他们发展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关于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之自发性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某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地牟利的热点事件,如结合“臭皮鞋做成老酸奶、臭脚米粉”等事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中,开展“五分钟”时政演讲。课堂开始后的五分钟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自由分配任务,自主安排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进行时事播报,并由未参与的小组进行评议,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总结。“五分钟”时政演讲的时事播报和评议这两个重要的参与环节,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时事播报中,学生讲述的时政事例须充分可靠,这就促使学生积极读书、读报,搜集资料。评议则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理论来源,这必然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挖掘教材的基础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大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的权利,借此培养他们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

课后,教师通过开设时政社团,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与学生深入讨论某一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科学的是非观。如在世界环境保护日,为了响应徐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时政社团可以就此开展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树立环保理念。

同时,政治教师的本体性和条件性知识对于开展时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搞好时政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文化修养。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多了解时政热点,多阅读图书、报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前面提到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政教育活动的参考建议,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这与徐州推行“学讲计划”的要求不谋而合。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给出的时政教育策略恰恰体现了这一行动计划。同时,笔者发现本校的新课改模式同样适用于时政教育。

本校的课改实施重点中提出课堂教学模式为“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其分成四个环节:目标、问题、活动、反馈。笔者借此以时政教育的形式之一——“五分钟”时政演讲为例,结合自己的经验,来阐述学生主体性在各个环节的体现。

第一个环节,目标。时政教育的最重要的指导性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拓宽视野,把握时代的脉搏,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乃至关心人类。学生自主地收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这个过程,是促使他们体味世界变化的敏感度提升的过程。第二个环节,问题。问题也是探究的过程。尤其在制作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在不理解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一旦形成问题的表征后,会不断地理解和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问题往往是整个小组疑惑和争议的焦点,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三个环节,活动。活动环节即展示过程,也是整个时政教育中最易出彩的环节,其展示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努力程度和智慧。小组代表的演讲内容是否有深度和价值,是否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是否凝聚了班级、升华了主题等都可能成为活动环节的亮点。第四个环节,反馈。反馈环节即点评过程,让每个学生勇于点评,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这个环节的意义。演讲者肢体语言、声音等是否恰当,逻辑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有社会性、时代性等都可以作为此环节的评价标准。

加强时政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管不问。“教师在其间应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以避免学生一些无效劳动的产生。只有这样,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本校提出的“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都需要教师适时、适当、适度地引导。目标环节中,由于时政教育具有即时性和实效性,导致时政形势经常变化,教师得适当提醒学生注意时政形势,在不偏离教学目的和时政形势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内容。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掌握学生的关注点和思想动态。问题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能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活动环节中,教师能帮助学生理顺演讲逻辑,维持课堂纪律。反馈环节中,教师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情况下,给出正确的结论,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对于点评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解答,给出及时性评价。

加强时政教育,除了需要政治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家长等外部因素的配合。这些外部因素也是保障时政教育顺利开展的不可忽视的条件。例如,不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通过网络了解时政的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用,这就给课前的收集资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果能赢得家长的理解,时政教育的外部环境将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政治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2]王明泉主编.中学时政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国胜,姚俊廷,刘建明著.传统教学理论与当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