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让点评为思想品德课堂增色

2022-06-08

赖高明

摘 要: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点评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推进的纽带,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课堂点评要摒弃形式化点评,回归学生生活;拒绝笼统化点评,尊重学生个性;防止肤浅化点评,引发学生思考;远离片面化点评,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点评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赖高明,男,福建省永安市第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三明市骨干教师。

课堂点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反应等作出的点拨、评价和引领。课堂点评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如果置身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点评流于形式而没有抓住关键,有些点评千篇一律而缺乏针对性,有些点评浅尝辄止未能分析到位,有些点评视野狭隘无法高屋建瓴。种种“点评”错位的教学行为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生机活力。因此,我们应切实关注课堂点评这一环节,切实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

一、摒弃形式化,回归内容

初中学生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思想品德课堂问题有了更多自主的思考,对问题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在思想品德课堂师生对话中,学生期待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表达不仅有形式上的评价,而且有内容上的分析与引领。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综合点评。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形式化的点评充斥课堂,诸如“不错”、“很好”、“很棒”等点评语言根本没有触及教学内容的实质,没能发挥点评在分析教学内容方面的重要作用,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久而久之使得思想品德课失去独有的魅力。此种形式化的点评对于思想品德课是一种伤害,教师应确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观,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摒弃纯形式化的点评方式,回归到对学生思想内容的点评上来,回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上来。

首先,要注重评判问题内容的科学性。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科学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恪守的原则,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会话内容的科学性问题,正确的应予以确认肯定,模糊的应予以引导澄清,错误的应予以指出纠正。换言之,科学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客观地对学生会话内容的科学性适时作出点评,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其次,要注重分析思维方法的优劣性。德国教育家顾立德说,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非思考的结果。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掌握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会话呈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作出恰当点评,以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方式,发展思维能力。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看法”、“怎么看”的设问通常蕴含着辩证思维,教师在课堂点评时应予以充分关注和引导。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学中,设问:“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很开阔,有几位学生回答:“天理、公正、警察、法官、公道、天平、秤子、包拯、狄仁杰、法律……”有一位男生回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很明显,这位学生生成了片面的认识。我点评说:“虽然古代狭义精神蕴涵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呈现出朴素的‘正义观’,但却不是法治社会环境下的‘正义’。”在此,教师的点评既肯定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又能够帮助学生指出思维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指引学生不断优化思维方式。

再次,要注重引领学生情感的正向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关注学生情感的正向性是课程的重要使命,作为德育课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正向性发展问题。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教学中,设问:“你心目中的公平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是劳动的人应当得到应有的报酬。”我呼应这位学生的话:“老师是校长助理,我心目中的公平,是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当保护工作认真的老师的积极性,应当对工作积极的老师给予肯定。对勤奋工作的老师给予肯定,就是一种公平。例如,我们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如果评选优秀教师,我这一票投给她!”教师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这样的课堂点评呼应了学生会话的内容,融入了教师的态度和价值观立场,引导学生形成了正向的情感,促进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当然,抛弃纯形式化的点评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形式性的点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关注课堂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恰当的形式性点评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例如,对于学生的认真态度和正确思路适时地说一句“你思考得很到位”、“你的思维很不简单”、“你的思路很开阔”,就往往能触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神经,引导学生持续投入地学习。课堂点评摒弃形式化而回归内容是将课堂教学从形式引入内容的探究,从浅层次的游离引入深层次的探索。当课堂点评着眼于教学的内容时,思想品德课堂就从形式化的对话回归到本质性的思考与探究。

二、拒绝笼统化,尊重个性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面对几十个有独特生活经历和鲜活个性的生命,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课堂教学点评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生活经历,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思想轨迹。现实教学实践中那种不考虑学生个体生命独特性的笼统化课堂点评,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思考和感受,缺乏个性的点评自然难以引起学生主体的情感共鸣,也就无法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目标。因此,思想品德课呼唤个性化的课堂点评。

首先,要考虑学生个体化的成长环境。特定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学生在课堂上的会话内容有时隐含着其成长环境的相关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应细致观察,敏捷捕捉这种个性化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会话内容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从而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例如,九年级“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中,师:“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生1:“种植。”生2:“务T。”生3:“投资。”生4:“放高利贷!”(此时全班哗然)我意识到这位学生说的可能是事实,因为近年来本地民间放高利贷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如何应对学生的哗然?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我接过这位学生的回答说:“放高利贷近年在民间甚是活跃,因此造成的经济纠纷也层出不穷,这种行为涉及法律问题。让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让投资减少风险,政府鼓励投资实业,从而真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点评帮助学生澄清了思想迷惑点,增强了法律观念,指导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生活,引领学生成长,实现了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的理念。

其次,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学生置身于课堂问题情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和独特情感的生命个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在课堂上作出个性化的点评。例如,讲授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对于“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有各种个性化的见解,教师如果仅仅停留于“能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的笼统点评,就会使得点评失去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关注,从而使得基于生命体验的课堂失去应有的生命气息。在七年级上册“延伸生命的价值”课堂教学中,探究“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问题时,一位学生回答:“将来要当律师,为促进社会公平而尽力”;另一位学生回答:“将来报考航天大学,从事太空科研为实现航天大国的‘中国梦’而奋斗。”学生纷纷慷慨陈词表述自己的生命理想,表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个性化理解。最后,一位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发言了:“我要当一名清洁工!”此时全班大笑,大笑之后课堂又归于沉静,学生静待老师的点评。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涉及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问题,在略微思考之后,我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一首小诗:“人言壮志为报国,科技法律显价值;我于平凡岗位中,尽心尽责为社会;莫看保洁为小事,居家一刻不可离;延伸价值何须远,草根工作也闪光!”之后在全班学生疑惑的眼光中,我坚定地说了一个字:“赞!”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无须对这种“当清洁工”的缘由作太多的猜测,我用诗化的点评将本节课生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浸润入学生的生命,正确的劳动和职业价值观流淌于学生的心间。对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的尊重就是对每个具体生命个体的尊重,个性化的点评让课堂多了一分尊重,也多了一分温暖。

三、防止肤浅化,力求深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师在课堂点评时应当引导学生由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看问题。点评时应防止肤浅化地看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不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肤浅化的课堂点评停留于问题表面,往往是游离于教材内容之外,导致学生的认识无法接近事物的本质。课堂点评只有不断追求深刻,才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将课堂引向深入,从而顺利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课堂点评时或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或是将学生的回答生硬地和教材内容建立关联,或是简单给学生的思维内容贴上标签,这些做法偏离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课堂点评应由肤浅走向深刻。

首先,要注重问题思考的深入性。《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受生活阅历、思维水平和问题本身难度的影响,初中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常常出现“卡壳”的情况,这种思维停滞状态导致问题探讨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认识的深刻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根据学生思考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层级性,在问题的“卡壳”点上适时予以点拨引导,将问题引向深入。例如,九年级第十课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教学中,笔者开展“我们的理想树”课堂活动,由学生畅谈个人理想。学生1:“考上理想高中,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师:“然后呢。”学生1:“赚钱!”师:“赚钱为了什么?”学生2:“过更好的生活。”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全班安静,沉思。)这种追问式的点评,引领着学生思考未来,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将教学推向深入。

其次,要注重价值引导的深刻性。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教师在人生价值的形成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例如,八年级“诚信是金”教学中,我结合教材案例设问:“如何看待废石主人的做法?”学生1:“他很傻,到手的金钱不要!”学生2:“他很讲原则,说出去的话就做到!”师:“这的确是一个对待金钱和做人原则的取舍问题。‘金钱很重要,诚信价更高。若为自由故,金钱尽可抛,!”道德要求不可能通过生硬的灌输强迫学生接受,不妨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道德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这才是以学生为本。在这里,教师的深刻点评引领学生认识到诚信美德的无限魅力,课堂点评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四、远离片面化,关注全面

思想品德课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思想品德课要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方法和优化思维方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点评中应关注思维的全面性,防止看法片面化和绝对化。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培养具有全面思维的人,课堂点评也应当关注育人的整体性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照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地实施课堂点评,从知识掌握情况、能力训练提高、情感价值观形成等方面进行点评。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题“世界文化之旅”教学中,在讲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观点时,运用了表格:

前几位学生的回答显得很“合常规”,最后一位发言的学生生成了“意想不到”的答案:“日本的标志是钓鱼岛!”(学生哄堂大笑!)回答问题的学生是一名“问题孩子”,他显然犯了常识性错误,而其他学生一定也以为老师会批评这位学生的“无知”。在学生对于错误答案发出的哄笑声中,我示意大家安静,严肃认真地说:“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是铁打不动的事实!今天之后相信你会吸取这次课堂回答错误的教训,爱国,要求我们关注国家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关注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被侵犯的历史和现实危机。老师相信你,今后会更爱国!”不论回答问题的那位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早已是面红耳赤。这个生成性资源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着力点,我抓住了课堂德育的一个契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宽容保护了学生脆弱的自尊,教师的即时引导点评将学生对自己错误的“自责”转化为一份厚重的爱国情感。这种课堂点评并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关注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由此,教学不再是应试的工具,学生不再是某种目的性教育活动的附属物,而是一个容许犯错误的发展中的“人”,是一个被充分尊重的生命个体。全面性的课堂点评思维为学生带来别样的学习感受,也必将为学生今后的自信和成功奠基。

综上所述,课堂点评是课堂教学活动推进的纽带,对于全面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发挥课堂点评的功能,把握课堂点评的实质,艺术化地实施课堂点评,让点评为课堂教学增色。让我们努力构建课堂点评的高度,点出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评出学生生命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罗松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