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作为道德事业的教育

2022-06-08

——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刘晓蒙(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菲利普·杰克森(Philip W.Jackson,1928-)是美国当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现为芝加哥大学教育与心理系“大卫·李·西林劳杰出贡献荣誉退休教授”。《什么是教育》一书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本质和意义的深刻思考。事实上,杰克森教授教育理念的形成不仅基于其多年教育实践所获得的生动体验和深刻思考,也得益于阅读德国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的作品,与此同时还深受杜威在经验与教育研究方面的影响。杰克森教授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主张从第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来思考教育的本质。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彼此承认”的一项道德事业,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成为“更好的人”。

一、传播真理

什么是真正的、真实的教育?可以说,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这样的理解当然不错,杰克森最初也持这一观点,并给教育下了一个的简短定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社会促进过程。”但是,杰克森很快就意识到,如果这就是全部答案,未免显得太简单了些,因为当教师面对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时,传播真理显然比传播知识更胜一筹。因此,在杰克森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播真理。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乐意与学生分享知识和他人的思想,更会乐意看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由自己确定所学内容里包含的真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真理的教育目的?杰克森认为,必须坚守理性至上的原则。尽管理性至上是老调重弹,但他认为这一不言自明的道理其实相当复杂,比如常识就是影响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常识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常识远远不足以使人类保持理性”。因为,常识的最大缺点是过度依赖于感性直觉,“它往往绝对地坚持直接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能够超越常识的是理性,而只有理性建构的结构才能承载思想,这必须经过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达成。

至此,杰克森得出了他关于教育使命的答案:“教育是一种促进文化传播的社会活动,其明确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性格和精神(人格)福祉产生持久的好转变化,而且,间接地,让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发生好的变化,最终延伸至整个世界。”

二、爱与承认

杰克森在书中写道,威斯康星州瓦克夏的卡罗尔大学校门口有一块铭刻“卡罗尔大学:大,足以服务你:小,足以认识你”(第139页)的标语牌令他极为震撼。这则标语体现了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将认识单个的学生作为学校的一项道德承诺。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关系中,彼此的承认与尊重同样成就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杰克森引入“爱”和“感情”以揭示教育的本质。一个人的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的眼中才能显现出来,因为爱不是盲目的,它使人的眼睛明亮。爱亦分为几个层面,是爱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超越了感官的直觉;爱迫不及待地要在世界、教育和人类时间中表现出来,并把所看到的本质画像印刻在心中,因此爱是美的见证人。为了实现人的最大潜能,爱会在相同水平上与爱相遇,爱在与爱的交往中而成为自己。他认为,爱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发挥着一样的作用。如若没有多种形式的情感表达,教育就会失去其自身散发的吸引力,其终极意义会被剥夺。“在教育中,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爱的胶水将事物粘在一起,让他们凝聚一处。”(第151页)

因此,在杰克森看来教育归根结底是一项道德事业,他将彼此承认与尊重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交往关系之魂。杰克森认为,黑格尔所说的“彼此都承认”是让我们成为更完整人的条件,正是基于此我们得以发展个性鲜明的独立人格。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以及教师、进而每个人都变得更好。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他者的存在是多么重要,尤其在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告知”和“塑造”。杰克森将“告知”称为“模仿”,“是因为它提供一个将事实和程序性知识,通过一个基本上是模仿的过程,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中心地”(第143页)。而“塑造”是一种质的变革,“将包括为整个社会最为真实的所有性格特征和个性”(第144页)。由此,可知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与教师的承认与尊重之间有莫大的关系。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是学生最信任和崇拜的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和精神心灵的伟大导师。杰克森指出,师生之间的相互承认是人类繁荣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彼此都承认”乃是人类互动的动因,它来自道德感,同时也是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的条件。在师生的交互关系中正是这种对彼此承认与尊重的渴望,成就了师、生作为独特鲜活的个体而存在。在这种师生交互关系中可以看出杰克森阐述了一种类似于当代德国哲学家霍耐特所揭示关于承认道德态度的第一个层次,即在实践自我关系上确保主体的个人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承认道德具有“无条件的关心”的特征,也就是“爱”。爱、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个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人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而得以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关系中,学生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有爱的共同体。教育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或者说教育是在交往中进行并实现的,道德和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中进行和收获的。互动和交往是人们获得承认或接纳的根本方式,而承认或接纳是形成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的方式。杰克森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探索与启蒙,而不是灌输;教育是平等的对话和自由的交流,而不是命令与管束;教育应是承认与尊重彼此的人格。

总的来看,《什么是教育》-书中,杰克森深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把教育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而彼此承认和爱则是这一道德事业得以生成、发展的根基。这些独树一帜的见解使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焕然一新。杰克森认为,教育是平等的对话和自由的交流、是尊重与承认。因此,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学生来说,承认与爱、尊重都是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将教育视为一项道德事业,才能让其真正发挥唤醒灵魂、促进自我完整发展的意义。正如杰克森所说,教育应让每个人变得更好、更幸福。

(责任编辑:罗松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