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接地气”方能“有人气”

2022-06-08

王桂玲

摘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定与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目标缺位、高位、错位、越位等现状,需要将课程标准转化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任务、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等,以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具体对策

作者简介:王桂玲,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研培训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等具有导向作用,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但现实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上,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致使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成长需要之间存在差距。

一、现状透视

1.目标缺位。教师眼中只有“教材”而没有“课标”,无论在备课、上课、测评的过程中,始终围着“书”转,将教材奉为教学的金科玉律。我们知道,课程是教材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也就是说,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教材仅仅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系统地阐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而,教师心中首先要有“标”——潜心钻研课标,指导学生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然后才有“本”——准确把握教材,着眼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问题,把握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解决他们生命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

2.目标高位。教师将宏观的学科“课程目标”作为具体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贴标签”,照搬教参或者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对学生缺乏明确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模糊不清,无法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指导功能。

关于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教育学》中如此阐述: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也就是说,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而教学目标则应围绕“学生经过学习之后是什么样的,或能做些什么”来描述,描述的是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那么,如何缩小理想性规划与现实性结果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将专家决定的内容标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转化,形成教师有待落实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与教学更“接地气”,真正发挥目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3.目标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受目标的约束,跟着感觉走,教学主观性过强,随意性较大。具体表现在:活动设计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为了活动而活动;讨论时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或思维“被学生拉着跑”等等。因而,目标绝不仅仅是写在教案上就万事大吉,而应在透彻领会后切实指导教学,使其成为教学的“风向标”。

4.目标越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过深、过难、过宽,在主观上增加了教学的深度、难度与广度,超越了课标所规定的限度。比如,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板块“权利与义务”中有这样一条要求:“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这是对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要求。而有些教师却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这是对学生道德实践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学生采取某种行动、体验其过程、具备这一能力——这对初中学生而言明显要求偏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而,教师要认真研究、深刻领悟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对策探寻

如何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地行走”,走进教师的心中,化为学生品质?首先,具体细化目标。也就是将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通过剖析关键词、添加限制条件、明确表现程度等,形成教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其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具体行为,也就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动词,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显性行为动词来呈现,如将“知道”具体化为“用自己的话表达”、“用关键词说出”等;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如“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搜集身边的事例说明”等;行为表现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程度的表述,如“至少90%的学生完成”等。以八年级下册“面对责任的选择”一课为例,笔者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重新建构,确定了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这样,将教学目标作一个准确、具体的定位,缩小了课标与教学之间的落差,教师就有了明确的行动方向,课堂也有了清楚的“导航仪”,教学就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课标的落实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评价考查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怎样才能得知每一目标有没有实现、实现程度怎样?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就成了当务之急。传统的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的,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是在教学设计之前进行的。这样“优先进行评价设计”,其意义在于对如何评价目标的达成有了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想,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可考查、可检测、可评估的。并且,对于教师而言,不但明确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完成这一任务”、“怎样完成这一任务”,更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得知任务完成了没有”,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实施、评价心中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以下是笔者就“面对责任的选择”一课设计的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评价任务:

最后,活动聚焦目标。课堂中一切活动的开展、一切行为的指向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案例的选择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关系?与学生的成长有什么关系?设计某项活动是为了实现哪一目标?对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归纳、提升要达到什么层面要求?对于新生成的课程资源,巧妙利用还是果断舍弃?如果利用,用到什么程度最好?对于即时评价的反馈,是否需要对原有教学设计做出调整、如何调整?诸如此类,一切关键教学行为的选择都始终指向一个共同的焦点,即教学目标的落实。

总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其设定和落实应致力于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教师的眼光应由只关注“课”转向更关注“课程”,由“教学观”走向“课程观”,逐步增强课程意识,切实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将国家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对于培养未来公民的独特价值,使思想品德课更“有人气”。

(责任编辑:罗松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