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

2022-06-08

欧阳奕(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课题简介】

“两代人的对话”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教材分析】

“两代人的对话”是课标“我与他人关系”中的核心部分。“两代的对话”,共有2目。其中第一目“架起理解的桥梁”,分析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介绍与父母沟通的过程或程序;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第二目“交往讲艺术”,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交流与父母交往的窍门;有针对性地突出三点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要求,即学会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和帮助父母;介绍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强调家庭交往要宽容,宽容父母的错误,自己得理又让人,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

本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框“严也是一种爱”的小结和延续,又引领学生正确处理与父母、朋友、社会的关系。

【教案背景】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亲子之间的差异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

当前,社会急剧变化、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始终“高期待、严要求”的教育理念,而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些孩子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深。

如果家庭矛盾处理得当,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情感,努力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增进家庭亲情,提升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沟通的有效方法。

2.难点:与父母进行艺术交往的主要策略。

【教学方法】

调查法、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

【学法指导】

设疑提问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调查、导人新课

课前组织学生有序地组织一次“亲情调查”,并将统计的数据作为本节课设计的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本课的具体环节。从调查对象的确定、方式、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的统计均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践性”的基本特征。调查对象包括家长和学生两部分主体,因为课堂强调“两代人的对话”,课堂环节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收集两方面的信息使数据更加全面,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能准确地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减轻调查任务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让学生自己统计结果,希望学生从数据中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并通过数据的对比说明我们对父母的关爱、交流不够,从而切入到课题:“两代人的对话”。

调查对象:100名学生、100名家长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电话访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的调查活动展开调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二、讲授新课、灵活多样

本课的主体是指两代人,包括父母和孩子。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单纯是教师对学生的说教,会严重淡化和削弱思想品德课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而通过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围绕着“显现分歧——寻找原因——沟通交往——和睦和谐”四个环节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会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设计意图: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新鲜、刺激又充满期待的。课堂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课堂的传统模式,而且通过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模拟情境、显现分歧

中学生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期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和活动内容逐渐复杂化,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亲子之间的差异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

为形象地展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感受生活中的“火花”。

孩子:(兴高采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这次段考考了650分,在班上排第15名,比上次考试进步了5名。

母亲:(眉开眼笑)乖儿子,真不错,继续努力!诶!那个罗清水考了多少分呀?在你们班上排名多少?

孩子:(苦着脸)她这次考了760多,在班上排第一。

母亲:(大发雷霆)你怎么回事?以前她的成绩比你差远了,现在还赶在你的前面!我对你很失望!

孩子:(怒气冲冲,含泪甩门)你怎么就看不到我的优点呢,我已经够努力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表演,引发学习兴趣,充分展现才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引起家长和孩子的共鸣。)

(二)回归生活、寻找原因

“生活性”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在学生表演完情景剧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启迪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两代人产生分歧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说出更多分歧的原因。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生活化”理念的贯穿,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三)亲情互动、沟通交流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加深两代人的沟通和了解,本课设计了金牌调解、焦点人物引发现场讨论、亲情游戏等活动。在互动环节中巧妙地营造了浓郁的“家”的亲情和和谐的课堂氛围。

1.活动:金牌调解,分小组探究:你认为孩子应如何有效地解决与父母的分歧?

(设计意图:模拟江西特色栏目《金牌调解》的形式,根据情境《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中体现的“两代人的矛盾”,让学生充当金牌调解员的角色,找出有效的办法。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这一重点知识,认识到: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并在调解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情感,增进家庭亲情,努力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2.活动:结合焦点人物——“狼爸”萧百佑及其育儿理念,分小组合作探究:“‘狼爸’及其育儿理念是对是错?”

人物:“狼爸”萧百佑

家庭成员:一儿三女

萧氏家规:所谓民主,孩子是民,家长是主。

育儿理念: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教育成就: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最小的女儿目标是中央音乐学院。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主要通过现场采访家长、学生的网络跟帖、《真情告白》等具体活动,家长和学生共同探讨“狼爸”及其育儿理念,并从中总结出两代人之间交往的艺术。①将个人实例提升到社会焦点人物,以巧妙的课堂设计深深地吸引学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于“萧百佑的教育理念究竟是对是错”这一话题,家长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激发思考,活跃思维,既是课堂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时政的好习惯。②运用当前时尚的与人交流的方式——网络跟帖,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并在跟帖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跟帖过程中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反思自己平时与孩子交流的方式。③在学生清楚表达对“两代人的对话”的理解后,设置“现场采访家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展示课前录制好的一位父亲的《真情告白》(视频中的父亲讲述了儿子考试作弊后,他大声责骂的过程和事后的感受),让学生辩证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迫切心情)。

3.亲情互动游戏——《心有灵犀>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的设置,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家长。在此基础上设置互动游戏,考验家长和孩子的默契,增进相互了解和家庭亲情,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四)教师寄语、和睦和谐

本课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活动课,在课堂小结时播放flash《用心沟通》(主要内容:父母和孩子的心里都有一根线,生活中的磕磕碰碰难免会有心结和矛盾,如果不能及时沟通,线只会越缠越紧,成为一团乱麻;如果及时沟通交流,心结才能打开)。教师送上对父母和孩子的寄语,以情感式的小结结束课堂。

《用心沟通>

所有人的心底都有一条相连的线,

无论相识与否,

它都存在着,

我们渴望被理解。

我们渴望被认同,

我们渴望心与心的沟通。

(设计意图:FLASH《用心沟通》与本课主题一致。教师通过寄语的方式科学地、客观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和家长的课堂参与进行总结,鼓励性的文字语言,能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使课堂鲜活起来,突破了传统的知识小结形式,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化,使课堂氛围深深地感染、震撼和感化着学生的心灵,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三、知识梳理、板书设计

四、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的辅助剂,带动情感体验,内化教学内容。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们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难点设计问题。

作 业:爱要大声说出来

内容——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形式——书信、电话、短信、QQ聊天……

(设计意图: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部分学生对唠叨的父母经常口出怨言,对父母的干涉总是有诸多的抱怨。“爱要大声说出来”这一作业符合本课主题,要求学生走出心底的顾虑,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改变传统的应试作业模式,在情感式的延伸作业中增进两代人的沟通和交往。)

【教学反思】

1.本课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活动课。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课改核心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说教,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教学对家长发出邀请,借助于课堂这个平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2.本课设计贯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突出强调新课程标准的“生活化”,使思想品德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生活化”理念的贯穿,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引起家长和孩子的共鸣,并充分展现学生的才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本课内容的实现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突出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性”。“说”和“做”相结合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内容,内化为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达成学生观念的不断转变,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专家点评】(周自兴,江西省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这是一篇构思比较严密、切合学生实际、符合社会现状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从课前调查的有关数据切入话题:两代人之间存在矛盾。为达到教学目标,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以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两代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家长、孩子、教师的三边互动。这是本课设计的最大特色。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设置,注重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和践行教育。如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生动的细小情境《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引发学生思考;模拟江西特色栏目《金牌调解》,帮助家长和孩子寻找两代人沟通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焦点人物的教育方式的探讨,鼓励父母与孩子面对面的《真情告白》,明确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应讲究艺术。在学生聆听、阅读、观察与思考和父母与孩子的互动环节中,或学生独立静思、或组织小组探究,有分有合,巧妙地营造了浓郁的“家”的亲情和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受到教学情境的教育和启迪,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化,使学生自发自主地参与课堂交流,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提升。

本课教学设计精选了大量紧扣教学内容的、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兴趣的数据、情境故事、焦点人物等,材料过多、太散。另外,课堂上家长的参与应如何呈现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责任编辑:王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