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电子商务协同营销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共3篇)

2022-06-09

  现如今我国的电商企业可以说是蓬勃发展了,而且网购的用户数量也正在快速的增长当中,交易额屡创新高。电商企业的使命在于创造价值,随着历史发展进程的推进,不同的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电子商务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网络扶贫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研究


  杜永红(西京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而电子商务进农村正是促进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获取资源与发展的能力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存在着制约瓶颈。因此,应大力实施农户联合与经济协作,为农业一体化奠定基础;统筹规划大数据下的农产品生产,解决农产品同质化问题;推动农产品品牌战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流通生态,有效解决“卖难”问题;面向广大小散农户,健全农业质量追溯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电子商务市场,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打通“互联网+贫困户”的教育渠道,加快电商人才培训,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贫困地区;网络扶贫;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


  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引领着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2016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指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单独陈列,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农业”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新产业业态。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1]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促进了当地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市场的变革,实现了贫困家庭的脱贫和能力提升,对促进产业扶贫开发具有显著作用。


  一、国内外网络扶贫与涉农电商研究综述


  国际组织普遍认为,信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缺失,将加剧贫困的进一步恶化,反之,则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保护等多方面扶贫,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许多国际机构都提出了一些利用信息、通信等技术进行扶贫的计划。2003年题为“建设信息社会:新千年的全球性挑战”的《日内瓦-原则宣言》提出,一定要针对贫困户,尤其是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的贫困户,使他们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以此摆脱贫困。AnitaKelles-Viitanen认为信息技术对反贫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带动教育和卫生的公平供给,提升政府透明性和民众的参与权[2]。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脱贫目标,国际机构正在大力推进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帮助减贫脱贫,并已取得了良好成效。


  早在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我国学者将其与扶贫脱贫联系在一起。吴敏春(2002)就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是贫困地区发展贸易,活跃市场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一个有利因素,并对贫困地区如何实施网络扶贫提出了对策建议。汪向东(2011年)等学者持续跟踪调研不同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提出了“电商扶贫”的概念,认为电子商务应纳入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扶贫、涉农电商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依据贫困地区经济特征,结合网络扶贫的相关研究还不太完善。因此,应深入分析当前网络扶贫的主要阻碍要素,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大政方针推动下,探索如何推进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路径,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网络扶贫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内在联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快,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但扶贫开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亟待加强。从2014年至2017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共安排财政资金48亿元,支持256个示范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达到103个,通过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尤其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形成造血机制,推动电子商务和农民增收等形成良性循环[3]。


  (一)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与经济特征


  1.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我国贫困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山区、高原、沙漠等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地区,耕地资源匮乏,土地贫瘠,耕地质量差,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易遭破坏且恢复困难,以至于粗放式农业经营占主导地位。二是受大中城市的影响带动相对有限。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且大多远离大中城市,处于省际交通、信息、物流、营销等交织网络的末端,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人口总数少,经济总量小,科技信息不发达,产业发展落后,工业化进程缓慢,针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辐射带动。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多数贫困地区铁路、公路配套不完善,水利设施陈旧,电力与网络通讯建设滞后,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物流供应链等高端市场体系还未形成。


  2.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最主要的因素是获取资源与发展的能力弱。由于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本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且不稳定,生产与交易成本偏高,农民收入少,商品转化率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拮据,对公共服务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低,难以形成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低也是造成贫困的一大因素。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但由于资金短缺,科技水平较低以及其它不利的社会环境影响,贫困地区在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方面的能力弱,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有力促进因素,反而因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导致贫困状态长期持续[4]。


  (二)乡村振兴战略、网络扶贫与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高度吻合


  2015年11月29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网络扶贫力度,在网络设施、移动终端、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扶贫模式探索与创新。网络扶贫模式的出现,成为解决精准扶贫中所遇困难的强有力工具[5]。


  1.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与网络扶贫有效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网络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精准扶贫方略有效融合,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举措。网络强大的智能互联功能,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了有效路径与对策[6]。网络扶贫能够帮助贫困地区摆脱区域市场空间狭小和资源匮乏的制约,对接广阔大市场;网络扶贫通过惠民生、促双创、转方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进一步完善网络扶贫的条件,强化网络扶贫的带动力,实现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性、适用性和成长性,使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获得更多的网络红利。


  2.网络扶贫与电子商务进农村吻合


  网络扶贫实现贫困地区与城市资源对接,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品质。利用互联网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大城市在医疗、教育、金融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和服务可以扩散到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优质资源,改善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别;电子商务进农村将帮助贫困地区节支增收,贫困地区农户通过网络购买生活生产所需的廉价商品,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贫困地区农户和农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捕获开拓市场的时机,将本地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互联网帮助贫困地区进入市场服务体系,包括电子商务交易、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等,通过广泛使用网络参与经济活动,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3.电子商务进农村对网络扶贫具有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具有资源配置优化和信息集成的作用,电子商务进农村能够更好地对接贫困户与供需市场,推动多方资源向贫困户聚集,有效地统筹政府、企业、社会等扶贫参与主体实施帮扶措施,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聚合农业、科技、商务、民政等多方扶贫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调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及社会热心人士的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构建由多方扶贫主体参与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目标。大力开展网络公益扶贫、互联网众筹扶贫等新型扶贫模式,打造网络公益扶贫品牌效应,推进网络扶贫结对帮扶计划,形成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


  三、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网络扶贫工程,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据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阿里巴巴网络扶贫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至2016年,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有28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过1000万元,贫困县活跃网购用户超过2800万;截止2016年12月底,蚂蚁金服已为3514万三农用户提供信用贷款服务,为1.3亿三农活跃用户提供互联网保障保险服务,为1.6亿三农用户提供互联网支付、缴费、转账、充值等便捷支付服务[8]。


  当前,全国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县、镇(乡)、村的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已逐渐形成雏形。农村贫困地区具有产品、资源、成本、消费市场和农村社会等优势,通过互联网平台辐射到农村的生产、销售、供应等多个环节,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脱贫致富。仅以河南省为例,至2016年底,河南省分三批共有21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已建成22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1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4156个村级服务点,开设21089个网店,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突破33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180亿元,带动农村电商创业就业人员近66000人。过去的传统农户自发经营逐渐转变为农户、龙头企业、政府、合作社等协同并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工业品与农产品双向流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现代化农村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如图1所示。


  (二)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整体上看,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正处于刚起步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政府统筹引导,电商人才严重不足,市场化水平低下,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贫困户基本不具备电子商务交易能力,阻隔了贫困地区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目标的快速实现。


  1.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实现了通讯网络连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城镇居民相比,贫困农村居民的网络通讯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其使用率也低于城镇;农村交通运输设施虽有明显改观,但质量仍有待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缺乏有效维护,致使其使用年限短,不但路面质量较差,而且近半数处于季节性养护、突击性养护,甚至是长期失养状态;农村公共交通工具短缺,难以实现方便快捷运输,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影响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贫困农村农业运输设备较为缺乏,冷藏保鲜与冷链物流基本无法保证;农村交通运输和仓储等流通设施在全社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所占比重较少,从农产品交易市场看,产地专业性市场少,产地市场建设较为滞后[9]。


  2.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我国贫困地区大量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是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低的制约因素。农产品要进入市场,赢得用户,必须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和拥有较高知名度,这需要形成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并要进行品牌化建设。农户分散生产,农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化,其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农产品编码化无从实施。贫困地区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其产品种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差异,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难以提供从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筛选、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技术手段,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3.农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农产品的消费向多样化、质量化转变。但在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中,缺乏市场数据分析,无法进行统筹规划,使得产品的趋同化和低层次的重复频频再现。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农产品的相对过剩,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低层次的重复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效益,使得“卖难”现象难以解决,也丧失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农产品竞争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农产品电商的拼杀主要集中在价格的拼杀上。为了获取客户,农产品电商基本上是属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过度依赖资本的方式去获取客户,以补贴、烧钱的方式来进行促销,一旦资本市场转冷,资金链断裂,必然导致企业无法经营,难以为继,只能是迅速倒闭[10]。


  4.物流配送成本较高


  贫困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物流是电子商务进入贫困地区的一大瓶颈。贫困地区基本上是居民居住分散,位置偏远,道路不通畅,不少地区尚不能被物流企业完全覆盖,即使快递能到达偏远乡村,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区域分散、小批次、多品种的特征,物流成本也会大大增加。高额的物流成本削弱了电商运营的盈利空间,成为营销推广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贫困地区农产品上市的问题很难解决。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陇南市为例,当地盛产核桃、花椒、油橄榄等优质农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利,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呈现“富庶的贫困”现象,限制了当地扶贫脱贫发展进程。


  5.农产品供求失衡现象严重


  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非常敏感,对于相关法规执行力度和企业、农户缺乏信任,由于长期信任缺失而导致农产品供求失衡。当前使用的农资多以增产为目标,少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功能,农资的使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具有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生产经营的特点,小批量分散的农产品进行产品认证、检验的成本高,初级农产品或原料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很难监管到位;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污染以及人为掺杂使假等污染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农产品多个加工和包装环节却又掩盖了其内在污染;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隐匿劣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外部监管不到位,导致农产品市场机制失灵,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6.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网络扶贫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电子商务进农村需要的是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营销”的复合型实务人才,即掌握农业产业的特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精准扶贫,需要对产品与服务进行品牌建设与营销,平台研发设计,以及设计包装、冷藏保鲜、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由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资金短缺,使得大部分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贫困地区不仅缺少各种高端人才,即使是普通劳动力都是相对缺少的。贫困农村居民以中老年居多,其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信息和网络营销的学习能力较差,而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到贫困地区工作,导致“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留不住”现象十分常见,电商扶贫的实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优化路径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其重点为有效实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计划,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抓手,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因此,要挖掘贫困地区区域经济自身特色,明确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定位,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整合地方资源,打造电子商务经济主体;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推进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突破与转型,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实现就地城镇化;加快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农产品高效流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依托,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效推动农村经济持续、高效稳步发展,如图2所示。


  (一)农户联合与经济协作,为实现农业一体化奠定基础


  贫困地区规模分散的农户生产单位和农村个体商贩很难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其具有商业信誉的市场主体地位,必须将分散经营的农户和个体商贩组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的农协、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或经济实体,以具备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对外进行经济交往,才能使农民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竞争主体[11]。


  农户必须结成“同业联盟”,通过农户间的联合与经济协作,使农产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能够稳妥而合理地实现其价值,为构建完善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和农村资本市场体系奠定基础。农户联盟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松散的“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还有紧密型的“股份制龙头企业+基地+入股农户”组织模式,要采取平等、自愿的原则组建农业产品规模化经营的联盟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统筹规划大数据下的农产品生产,解决农产品同质化问题


  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农村产业动态监测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大数据的趋势分析,以及市场信息及时更新、多向传播,实时反馈,农业部门和扶贫机构部门要结合贫困地区农村的历史传统、资源禀赋、地质特征、市场需求以及贫困户基础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挖掘,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规模,优化产品种植结构。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规划,进一步科学定位地区分工,力求错位发展、协同发展。选择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大力发展专业县、专业乡、专业村,搞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多乡一品、一村一品等,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同时要从消费者的需求视角出发,实现柔性化生产供应,增加农业的服务价值,协调好产业做大做强与避免产业趋同的关系,引导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效益增长点。


  (三)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推动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


  品牌化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力。要推进企业、协会、媒体、政府一起做好品牌规划、培育、评价和经营;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市场信息的对称,从而指导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和加工方式的转型升级,要向“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的方向转变。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将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列入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战略规划中,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完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支持政策,制定农产品品牌认证、推广、识别、延伸、展示、评价等多个环节的规则,构建农产品品牌全程管理体系;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对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和“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主体培育,协同打造农业品牌;强化服务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目录和监管机制,及时发布农产品品牌红黑榜,加大品牌退出机制执行力度,通过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守信宣传和失信惩戒,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公开披露,为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流通生态,有效解决“卖难”问题


  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关系,使其供需之间难以协调,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性的主要特征,农产品的季节性滞销屡见不鲜。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要与区域实体经济生态圈充分融合,利用农产品区域和区域间线下流通实体渠道,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农产品线上消费能力,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以县域电商平台为中间媒介。一是通过平台实现农产品本地消费,二是县域间电商平台的信息交互,采用线上推介线下批发流转,三是基于全国性电商平台进行营销与交易。着力推进大数据下的信息交互,尽快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对称。通过县域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区域流通,以及区域间的网络推广,还可从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售卖信息中引入其它地区的优势农产品,批发至本地销售,从而真正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五)面向广大小散农户,建立健全农业质量追溯体系


  农产品的可追溯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但对于分散小规模经营农户溯源成本高。如何在分散农户生产经营条件下实现源头控制、事前监督,从而把握住对农户生产、经营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发生变化,通过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农业企业,形成农业生产联盟;二是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投入产出质量,优化土地利用资源。


  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多品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大数据的动态可追溯标准,构建基于“标识、采集、交换”三个层次条码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跟踪追溯,加强对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基地、加工生产、检验检测、运输、分拣、配送等各环节的管理,实现“从种养到餐桌”全程溯源管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打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让使用者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查询所购买到的产品信息,放心食用。


  (六)建立统一开放电子商务市场,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以电子商务园区为中心,聚集线下加工、仓储、物流,打破多部门之间分割和区域封锁,加速建设统一开放的电子商务市场。加强产销衔接力度,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的直采直供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将大大降低流通成本。


  其次,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综合加工配送企业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聚合农村物流资源,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合作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产品流通企业等流通主体建设,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协调、相互配套的农村物流队伍体系,同时发挥邮政系统、供销社系统点多面广的优势,为农村物流提供优质服务[12]。


  (七)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与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力器。阿里金融、京东白条、翼龙贷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布局农村金融市场,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起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在解决农村金融融资方面,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势,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和生存的土壤。互联网金融可协调农村市场的资源调配和农产品流通,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供需信息服务与资金支持。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薄弱,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因此,要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加强规范、引导、预警监测,以及进行针对性监督管理。建立与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体系,实施对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信息监管,成立农村互联网金融协会,加强自律监管。只有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动力。


  (八)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百姓惠及民生


  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载体,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必不可少的环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实施建设,将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发挥区域经济综合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运行质量与效率。


  构建县域电子商务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平台构建与农特产品品牌营销推广等服务功能。通过技术支撑及各方资源汇聚,开展人才培训,可提升电商企业与农户个体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通过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分销平台,为区域网商人员提供网络创业支撑,集成当地网商优势产品资源,与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获得其推广资源支持,可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在电子商务平台的知名度,带动当地农特产品在网络热销,从而助推贫困地区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到农业产业链优化的跨越式发展,并通过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助推区域生产、区域制造、区域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的品牌建设。


  (九)打通“互联网+贫困户”的教育渠道,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力度


  电子商务技能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村创业就业的骨干力量,更是建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的核心。必须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培训与精准扶贫脱贫挂钩,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培训的重点人群,打造“互联网+贫困户”的直达式教育渠道,通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的帮扶带动,帮助部分贫困户利用电商实现创业就业[13]。


  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成立农村电商培训中心,快速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储存。可采用线下集训和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并嵌入直播、微课、在线互动等新型培训方式,保证培训的效果,推进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各地组织本地化讲师培训活动;二是构建线上电商人才教育孵化体系,把外部好的资源和文化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输送到贫困地区,提升贫困户网络信息接受与自我发展能力。


  电子商务日趋成为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构建与完善网络扶贫下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服务、物流、金融、质量溯源、人才培训体系,将优化贫困地区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第2篇:电子商务环境下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李瑞吉(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130000)


  内容摘要:本文从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创新物流管理理念、优化物流发展布局、加快物流新技术应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带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业高质量策略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物流规模迅速壮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33亿元,较2016年增长14.3%,占网民总数的69.1%;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06亿元,同比增长14.7%,使用率达到67.2%。根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高达29.16万亿元(见图1),同比增长11.7%;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占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总额的24.62%。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传统消费习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给物流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物流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得益于电子商务的有效带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业服务网络体系初步搭建,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多元化的运输体系。另一方面,物流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相继建立,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型、平台型、企业联盟等多种组织模式加快发展,同城、异地、全国、跨境等多种类型服务更加便利,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强支撑。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创新,为电子商务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物流跟踪系统、自动分拣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电子传感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应用日益广泛,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物流采购、装卸、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全流程信息共享,促进了订货、仓储、运输一体化,为物流业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物流业的革命性发展。同时,强大的网络系统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能更快捷地和其他专业服务商沟通,融入客户管理过程,满足用户及时、便捷地进行跟踪查询的需求,提升物流服务商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控制能力,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实现现代物流服务真正的无缝链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现代物流服务的发展空间,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了物流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协同日益增强。随着电子商务的变革,商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现协同发展。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要素,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的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等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物流。物流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客户体验,便捷高效地物流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推动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如果没有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缺少现代物流的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的便捷就大打折扣。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日益紧密。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电子商务物流相关法规制度还需要健全完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迅速,创新层出不穷,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国界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同步跟进,针对新模式新业态的制度改革和监管难度较大,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速度,政府在政策法规、信息咨询、市场监管等方面配套服务亟待加强。电子商务物流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市场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模式、新业态,使得现有政策制度难以适应,过度监管和监管不当束缚了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在市场准入、法人注册、合规经营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监管和改革挑战,金融和税收相关政策制度仍有改革优化空间。


  物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持续提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不仅高于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8%-9%的水平,也高于印度、巴西等部分发展中国家12%左右的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偏高,反映出我国社会物流体系协同衔接不足,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物流供给体系质量有待提升。规模与质量效益不匹配,我国物流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小而散、多而弱”的状况没有改变,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相对滞后,导致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不高,成本居高不下,整体服务系统和服务能力还不够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运输结构还需要调整优化。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不合理,既增加了物流成本,也影响了效率。运输结构不合理,铁路、水运干线运输优势发挥不足。铁路运输由于运输批量大、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的特征,比较适合中长距离经济型运输。公路运输由于灵活性强、响应速度快、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比较适合中短距离运输。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运输方式的市场应用与其经济特征不匹配,特别是在中长距离运输上,公路和铁路运输资源难以有效衔接,多式联运存在联不上、联不好等问题,海铁联运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共享开放力度不够,物流信息不联通、标准不衔接、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不足等,这些问题同样也制约着物流高质量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我国物流业正处转型升级时期,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粗放,各类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协调,兼容性、配套性、系统性不强问题仍然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多种运输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无缝化衔接,高效、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还没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发展比较缓慢,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国际化战略性运输通道尚未打通,部分国际运输通道不畅,综合物流枢纽缺乏,进口资源整合能力和物流服务竞争能力与国外物流巨头存在巨大差距。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竞争剧烈,集中度不高,容易引发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公平竞争和信息安全保护亟待加强。


  电子商务物流高端人才还需要加快培养。人才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理论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学研用结合研究不足,成熟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既通晓现代物流又熟悉电子商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物流业从业人员,因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企业发展演进而来,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人才明显不足,影响物流企业生存发展,也成为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制约瓶颈。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贸易物流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知识的新型贸易和物流人才仍然缺乏。


  电子商务环境下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环境。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支持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支持物流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要坚持顶层设计战略引领,把电子商务物流高质量发展纳入整体规划,推动电商物流联动发展。进一步理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制,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相关职能,强化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深化政府职能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各类审批事项,提升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落实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规范市场、制定标准、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物流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与物流业的合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物流发展的金融产品,为物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强化物流监管手段,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行业市场秩序,构建开放多元、富有活力的物流市场体系,努力创造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构建现代物流发展体系。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管理经验,创新物流运营管理理念,探索物流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物流竞争优势,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市场需求、功能完善为导向,突出区域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大大宗商品物流体系的整合力度,实现运输体系和空间体系的有机结合提高物流企业水平和档次,培育一批信息化、高端化的物流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对区域物流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推动物流运输向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实现包装、运输、保管、查询、接收一体化服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快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国内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互联互通,努力提升物流产业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优化物流布局,推动城乡物流协调发展。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充分借助电商平台优势,推动深化物流行业改革,优化物流产业和设施布局,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和互通性。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大力推动冷链物流、快递物流、汽车物流等,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无缝化”衔接,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提升物流体系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物流组织模式创新,推广无车(船)承运人等新型运营模式,推动各种物流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各类运输方式有效组合,推动各物流环节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物流效率。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物流发展,完善城乡配送体系,统筹省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物流发展,加快重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人才、信息、技术、设施等各类资源共享,推动物流服务互联互通,推动国内其他主要物流区域之间的联动合作,建立通畅高效、协同共享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物流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邮政快递、城乡配送中心建设,打通城乡物流壁垒,建设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努力推动城乡物流高质量发展。


  加快新技术应用,提升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顺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推动电商物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紧跟电子商务发展步伐,聚焦物流智慧化,加快条形码、传感器、自动识别等先进技术应用,打造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体系,推进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本增效为重点,着力优化物流供给结构,着力提升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一代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储基地等物流节点的设施数字化,助推乡村物流转型升级,打造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条和一站式物流生态圈。大力推进绿色物流发展,推广绿色仓储设施和绿色运输装备,促进节能减排。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推广先进物流组织模式,千方百计节能降耗,提升物流绿色化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要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强化供应商与跨境物流公司的配合,充分整合海外物流资源,构建完善的电商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实现高效便捷的跨境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满足跨境电商的物流需求。积极适应各个跨境国家的相关政策,合理安排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仓储方式,实现国内物流和跨境物流的无缝化衔接,满足跨境物流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借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有利契机,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合作,建设一批为物流产业配套的境外合作物流园、仓储中心、交通枢纽、重要港口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打造国际物流合作平台。加快物流企业“走出去”,通过战略投资、合资合作、重组并购等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优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布局,构建服务全球的物流支撑体系,提升物流全球配送能力。进一步整合跨国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相关优质资源,形成资源合力,发挥资源协同效应,共同打造舒适便捷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和消费体验,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国际化高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3篇:基于电子商务背景分析服装零售业的线上线下协同营销


  李明扬(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对服装零售业的线上线下协同营销进行分析,以期对服装零售业的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装;零售业;线上线下;协同营销


  1电子商务背景下服装零售业面临的营销问题


  1.1缺乏对实体店渠道资源优势的重视


  但相对比网络销售渠道而言,服装零售实体经营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就需要如何通过线上活动进一步推进线下消费的问题进行考虑,而这对于提高实体店的销售额则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


  1.2缺乏对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整合的效率


  作为服装零售业而言,脚步不应该只在线上推广宣传和线下体验购物上停留,而是应该对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进行有效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的提高营销的效率。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一个全渠道营销渠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1.3线上线下产品体验服务受到限制


  事实上服装零售业实施线上线下系统营销模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顾客对产品的体验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达到顾客忠诚于此品牌产品的目的。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在开发顾客体验服务上,只有一些比较知名的服装企业开发了此项体验服务项目,但是大部分的服装零售企业并没有开展,而且在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还采取的是推送商品促销信息的方式,缺乏线上和线下之间的有效互动,而且从根本上来说和以往的营销模式并无根本上的区别。还有一些店铺存在对自家的商品宣传过度的情况,这不但让消费者无法进行商品的体验,同时还会被商家的不准确商品消息影响了对商品的正确判断[1]。


  2电子商务背景下服装零售业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营销策略


  从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发展的现实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不但生活在网络时代环境下,就连我们的消费模式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因此作为传统的服装零售业而言,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技术上新兴电商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利用,还能够为营销的精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就需要传统的服装零售业在大数据营销上进行积极的尝试,将转化率得到最大的提高,采集线下会员的信息的同时,积极的应用个性化推荐,进而将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存在的信息隔阂彻底的打通,真正的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营销的精准化。


  2.1线上引流,线下体验


  无论是在引流还是在品牌的宣传上,可以说线上渠道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服装零售业而言,则可以通过电商渠道具有的广泛影响力,达到推广自家品牌的目的,进而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实体店进行消费。除此之外,借助大数据,服装零售业以通过线上渠道快速累积用户数据,通过抓取用户消费习惯等个性化数据,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商品和服务。而对于线下体验而言,情景体验店不得不说是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以美特斯邦威“新零售”思维的体验店为例。在浙江杭州庆春路美特斯邦威就开设了全国首家体验店。因为在这个店面的门口摆放着iPad,这让前来体验的顾客可以进行随意的浏览,在打开App之后顾客就可以对店内的最新的促销活动进行查询,而这个时候顾客就可以在喝着咖啡的同时,去享受选购商品的惬意时光,如果顾客喜欢上一件衣服,顾客就可以点击上面的预约试衣,这个时候就会有营业员在现场拿来衣服给顾客进行试穿。这样顾客不但享受到了非常好的服务,同时也拥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购物体验。于此同时在店铺内设立的还有触摸屏,顾客可以通过给模特试穿之后,对搭配衣服的效果进行查看,这样方便顾客决定是否购买。如果有顾客喜欢欧美风格的服饰,可以针对其需求,可以开辟出欧美风衣服大排行,并定期向其传递新款衣物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网上的衣服的型号,款式各种各样,可以适应各种消费者的满足,还可以开设网上服装特色定制服装店,根据顾客的喜好及需求,来制作服装。


  2.2基于线上线下系统营销的产品营销模式


  作为服装零售业来讲,在采取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模式期间,一定要对互相推动线上和线下客户流量加强重视起来。传统的服装零售业具有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种类齐全,分类详细购买人群多的优势,是消费者(尤其是对价格比较看重的求实购物者)的不二选择,如果将这种模式引入到线上线下协同营销中,并且详细说明各类商品、类型、价格识别清楚,也会引起大量购物者的购买。服装零售企业可以对顾客进行准确的划分,并对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价格承受能力进行精准的细化,这样可以方便企业对产品线上,还有线上的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让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得到显著的提高。


  2.3线上线下全渠道无缝连接营销模式


  新零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商品在全渠道上的无缝连接。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想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模式是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的,而这是实现线上布局线下体验的根本动力支持。而从当前的实际电商发展情况上来看,如果是共享仓库,就必不可少的会涉及到挑拨货品的问题,而这就离不开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也就意味着要想“两线”融合,首先就需要重建系统。在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系统是否对全渠道进行了涵盖,是否将路径规划的科学合理。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物流系统都是着眼于O2O和仓配,而对于客退并不是非常护理。比如城配的规划,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就近门店发货,但是如果消费者选择退货,则需要将货品退回到电商的总仓库,然后再由总仓发给缺货的店铺。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客户退货直接就近退回缺货的店铺,这样既节约运费,也避免了商品销售时间的浪费。虽然传统的服装零售渠道在短时间内会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但是如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电子商务对服装零售企业进入到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服装零售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2.4基于线上线下协同的营销促销模式


  相对比实体店铺而言,网络促销的成本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更是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网络促销活动。以往实体店铺在开展促销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诸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等,因此实体促销活动总是无法顺利的开展。但是从网络上购物的消费群体来看,大部分主要集中在青年群体,基于此在促销的过程中可以更为精准化,同时促销活动的主题也可以选择一些年轻、时尚的内容。除此之外,可以同时进行网络和实体促销,采取两者之间进行互动的方式,扩大了促销的范围,也对比了两者之间的促销效果。从目前来看较为知名的品牌在网络销售上,都有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销售额,因此在进行网络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将宣传品牌作为一个重点。在进行线上促销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线下实体广告投放在线上促销当中,进而达到对更多线下消费者吸引的目的,不但如此,在过一些比较重大的节日或者是店周年庆的时候,可以在实体店当中投放一些产品进行促销,进而达到让线下实体店人气增加的目的。


  2.5基于线上线下协同营销的渠道


  作为服装零售业而言,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应该如何对线上销售渠道和线下资产进行有效的融合,事实上,线上线下并不是一个无联系的业务单元,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对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切实有效的融合。如果网络店铺营销比较单一化,则需要通过对零售实体店铺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对实体和网络店铺进行有效的整合。其实实体店会是受到现实条件的诸多限制,比如服务时间和空间等都是非常现实的因素,由于企业只能够将企业当中部分的产品展示出来,而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注意力又非常的受到限制,根本不可能将店内所有的服装都浏览一遍。而这就需要企业对服装零售业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对线上渠道,还有线下渠道之间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按照消费者的偏好将其感兴趣的产品及时的进行推送,同时还有对线上和线下渠道的产品展示,产品的销售进行合理的安排。


  3结束语


  总之,作为服装零售业而言,要和电子商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对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整合,不得不说,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采取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模式,对于服装零售业来讲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在进行线上销售的同时,也发挥出实体店铺的优势,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得到真正的满足,这样不但让限制着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得到了切实的解决,同时也让传统服装零食业的销售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提高了服装零售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了服装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