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于4G网络模式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022-06-09

  [摘要]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但基于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产业仍处于“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状态。就目前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以及网络技术环境来看,移动电子商务参与方众多,各方的竞争与合作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随着4G网络的深入推广,电子商务产业有望发挥更大的优势。4G移动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用户,培养了用户的使用行为与习惯。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基于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对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问题提出的一些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4G网络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18 
  1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商务在发展历程中,一次次创造纪录,又一次次打破纪录,谱写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恢弘篇章。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其影响已经超过了商务活动本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极大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电子商务的门槛,运营商对4G网络的建设逐步完善,从终端到应用的4G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逐步成熟,这些都将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手机更贴近个人用户,而与之配合的4G移动互联技术也随之发展,随着4G技术研究与推广,先进的4G网络更加方便灵活,网络订票、网络购物、网络交易、银行业务等已经成为4G移动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同时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可以通过4G网络实现网络商务活动,并且4G网络比宽带互联网的接入更便捷,从而为移动电子商务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24G网络模式下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1)方便快捷。随着4G业务的开展,智能卡成为一个支持多应用的业务平台,支持更高通信速率、更强数据处理能力、更大存储容量、更安全的鉴权体系。(社保卡、交通卡、身份证、移动支付……)并且随着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之快,使微信营销也走进千家万户,打开了微商这一产业链的发展。消费者们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到心仪的产品。 
  (2)电子优惠券。电子优惠券没有纸质优惠券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环保还可以帮助商户节约投资成本,并且能在网页上进行很好的宣传,并且随着电子商务推动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对手机上网的需求越来越高,移动购物与移动即时通信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网上社区与网上论坛成为消费者进行购物交流的重要渠道。 
  (3)避免了商家与消费者在实体店铺之间交流的尴尬,促进了交易的完成。 
  (4)移动电子商务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发展,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腾讯凭借微信,似乎已经成功占领了互联网上的社交流量入口。 
  34G网络模式下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4G移动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和制度等还不够完善,而构建安全方便的4G移动支付模式是将来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因素,以手机为例,手机是最为方便和快捷的终端设备,但手机支付限制较多,安全也令人担忧,植入性病毒对手机的破坏性更强,所以手机不能完成大额订单的支付,这就给4G移动电子商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1产品质量有待改进 
  随着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的普及,对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问题却得不到一定的保障,网上假货商品泛滥成灾,海外商品代购、商家购货渠道不明,假货层出不穷,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造成一些刷好评的平台层出不穷,商家的信誉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大大削弱了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欲望,消费者对网购信心不足。 
  3.2消费者处于市场培育期 
  从用户角度来讲,一方面数量庞大的手机用户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用户已经开始习惯使用移动支付方式进行购物、娱乐等,但是从整个用户群层面来看,总体的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普通群众尚未形成真正的使用习惯,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3.3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商务活动,每一次交易涉及众多参与者,众多参与者必须承担一定的信用责任,但是企业和公众普遍缺乏信用意识、信用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奖惩措施有待出台、商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所以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完成,并且移动支付带来的是方便快捷但是安全性仍然有待改善。 
  4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4.1严格把控,提高警惕 
  对厂家供货渠道以及商家的购货渠道进行严格把控,杜绝“假货泛滥”现象的产生与发展,通过一定的网络手段提醒消费者购物时提高警惕性,多多观察商品属性,商家所提供的商品质量参数……避免在一些信誉差以及不明客户端、网站进行网上购物。网络上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对于店铺商家进行有效的筛查,以产品质量优先。 
  4.2辨别真伪,定期检查 
  可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网购交易观的视频,辨别产品真伪的视频,避免网络欺骗的持续发展,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商品进行检查,严格把控质量关。网络相关媒体后台针对消费者投诉状况进行有效的记录与分析,妥善的解决问题并倡导诚信消费理念。 
  4.3提高手机支付安全性 
  随着各种手机软件的普及化,各种手机植入性病毒也愈发猖狂,这些病毒对手机的破坏性极强,针对4G移动平台出现的手机支付安全问题,政府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漏洞所造成的安全威胁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4G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不仅要提升网络速度和服务的质量,完善和健全手机支付安全系统也显得格外的重要。 
  54G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将发展电子商务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经济的重大优先发展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相关产业,有效推进我国经济转型,争取在未来国际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建设适应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着力打造以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中国服务品牌,大力宣传中国网购、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人才等硬实力和软实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形成稳定发展的对外贸易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传统服务行业转型或衍生出相关产业链上垂直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传统零售企业大规模进军网络零售。旅游、机票、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B2C网上交易平台应运而生。电子商务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5.1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 
  生产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大幅提高产品利润水平。 
  5.2电子商务促进新兴服务行业发展 
  电子商务促进了各种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在线旅游、数字内容服务、网络游戏、社交媒介等快速发展,个性化定制在林有电子商务中逐渐凸显围绕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业体系。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第三方电子支付、物流快递、网络营销/代运营等相关现代服务业呈蓬勃发展趋势。 
  5.3电子商务促进涉农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在农村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整体效率,促进订单农业的逐步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5.4电子商务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家建设的主力,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电子商务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拉动个性化服务,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占领国际化市场,提高经济活力。 
  5.5电子商务促进商贸流通发展 
  商贸大流通是促进产业融合、调整经济结构机遇,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成本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经济有助于建立国际化大流通环境。以电子商务供应链优化为龙头、建立相关产业融合体系、促进商贸流通体系的有效建设,是我国商贸流通的发展方向。 
  64G网络模式下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设想 
  4G网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极大地促进了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中,4G网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将会有一个飞速的增长期。4G网络的发展将会推动电子商务中一些大型零售业的发展。4G移动网络的发展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全球无缝的网络接入链接,为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用户成本大幅度下降。4G并不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只是一个前提,移动电子商务的真正核心在于支付。支付手段的易用性、安全性、信用度和用户接受度会影响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体验到高科技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快速和便捷,体会到新技术的提升给社会带来的转变。同时,在享受现有技术的同时,人们不禁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我们认为在今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在4G网络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更应该致力于大型企业的服务与应用,为公司职工们提供高效率,高保障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收入,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5~10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仍将快速发展,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一代将成长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电子商务必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并带动世界经济的变革和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巨大,但是各级领导的认识还很有限,政府工作协调机制、法律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监管和社会环境还不适应环境趋势,发展电子商务经济需要从国家经济建设目标出发,制定宏观发展战略,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建设良好的支撑体系,才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经济的健康发展。 
  7结论 
  移动电子商务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变化,也给不少传统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从我们日常的社交、购物到娱乐、餐饮、出行、旅游等。移动电子商务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比如如何做到安全、方便、用户体验好。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在这里有先发的优势,然而目前绝大部分移动商务公司都来自于PC端电商,尚未看到独立的、具有规模的移动商务运营公司。此外,除了B2C,企业级移动电子商务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与移动电子商务所匹配或衍生的领域,如移动支付,将会是前景无限。移动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主要均来自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格局没有因为移动的介入而发生任何变化,有部分商户的模式特别适合移动,比如特卖类,但仍然无法撼动阿里巴巴的位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移动电子商务对纯线上零售的电子商务来说是一个必需的辅助渠道。 
  互联网在不断地演化,速度越来越快。当我们还在PC上购物的时候,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这是一个时间被高度碎片化的时代,消费者再也没有大把的时间坐在PC前了,他们的时间被迅速的分割成众多的小块。智能手机的出现,迎合了这种需求,同时使得这种碎片化的趋势变本加厉。现在,我们可以没有电脑但是不能没有手机。于是相应的,消费者的各种消费行为也在发生改变,他们不再有耐心坐在电脑面前从海量的商品中进行选择,他们更依赖于朋友圈子的推荐,并在手机上快速完成购物,他们开始喜欢拿着手机逛商场,在完成线下体验之后,直接在手机上完成支付并且告别了排队的烦恼。他们开始希望能够在他们的手机上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网速”问题,4G网络高速模式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给那些“手机控”们也带来了福音,也给众多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人员带来了高效率高品质的工作环境。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大势,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今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宽广的,人们的生活学习状态也将随之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走进移动支付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陈进,聂林海.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周翔.决战移动电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钱英皓.浅析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12). 
  [5]覃伟霞.4G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电子商务,2011(7). 
  [6]黄若.我看电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7]苏静,翟旭君.传统企业电商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8]曾强,王潼.电子商务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9]王世军,逮宇铎.国际电子商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建忠.电子商务运营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