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互联网金融探析

2022-06-09

文/李倩影 李景林

摘要: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的四点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自身的优势与面临的风险,归纳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六种模式。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优势;风险;模式

引言

随着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传统的金融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该模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服务。

1、互联网金融的起因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必要的原因,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它能够在中国发展的如此迅速,与以下原因密不可分!

1.1 互联网媒介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用户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中国的网民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高达六亿,所以这些巨大的客户群体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用户基础。

1.2 信息技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积累了很多用户的相关信息。这些用户信息形成了原始的数据集,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使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成为可能。另外随着数字证书、数字加密等数据安全技术的完善,使客户的交易信息更加保密。因此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成本和交易成本,保障了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互联网金融能够满足用户的投资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各大商业银行都为自己的一些大客户设计了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购买起点较高、持续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差,很多小众群体只能望而却步。但是这些小众群体又有投资需求,所以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时机,使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1.4 互联网金融为社会提供了积极意义

首先,互联网金融实现了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不足。自从互联网金融闯入金融行业,不仅普惠金融得以实现,就连传统金融行业都迫不及待的进行改革。其次,互联网金融促使民间金融规范化,金融服务多样化,社会消费扩大化。

2、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风险

互联网金融能够应运而生,迫使传统金融行业进行变革,除了具有客观的外界原因之外,还有其自身的优势。

第一,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媒介,交易双方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交易,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参与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机构没有必要在线下开设运营网点,从而节省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第二,效率高。投资者或筹资者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减少了客户去运营网点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另外交易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及时的对客户进行征信调查,减少了繁琐的程序,提高了放款的效率。

第三,覆盖广。互联网金融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全天24小时、无地域的融资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传统金融行业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大企业,迫使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不平衡。互联网金融打破了这种不平衡,使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成为可能,提高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起的事物,不仅有自身发展的优势,更有其风险。

第一,风控弱。传统的金融行业有自己的风险控制部门,实行的规章制度也很完善,并且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但是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是各自为政,发展的良莠不齐,所以风险控制能力弱,能够出现各种风险问题。

第二,监管弱。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够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相关的行业规范还没有完善,缺乏相应的准则。

3、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的非银行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来看,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类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简称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只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渠道。以快钱、汇付天下为代表。另一类是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简称担保性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在买方确认收货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才会把货款支付给卖方。第三方支付公司以手续费和利息等为收入来源。

第二,P2P网络借贷。是指投资者和筹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P2P模式最早在英国创立,是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是一个中介的角色,不干预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交易,只是提供一种贷款的渠道。但是P2P发展到中国以后,性质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P2P网络平台开始借入交易之中。目前我国P2P网络平台的运营模式是一方面P2P网络平台以理财产品等形式向客户进行融资,以便吸引资金进行放贷。另一方面P2P网络平台以自己的名义向借款人贷款。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活跃的P2P网贷平台大约在800家左右,要想在众多的P2P平台中脱颖而出,一方面要积累客户群体。另一方面要提升信誉,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第三,大数据金融。是指利用大数据、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对客户消费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信用级别,服务于相关的金融工作。目前大数据金融主要以阿里小额贷款和京东金融为代表。阿里小额贷款凭借自身的电子商务系统形成的半结构化数据对商家进行信用贷款。京东金融则以自己为核心企业,为自己的供应商提供担保,获得银行贷款。

第四,众筹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筹集资金并且向投资人支付收益的融资模式。众筹融资模式的核心是互联网平台,这是因为在该模式下通过互联网平台把筹资者和投资者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促成融资活动的完成。众筹的商业模式按其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捐赠和赞助模式,模式二是预售模式,模式三是借贷和股权投资模式。其中通过预售产品或服务吸引投资者获得融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

第五,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重组,形成信息化的新型金融机构。目前它可以被分为三种商业模式。第一种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第二种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第三种是金融电商模式。

第六,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将各大银行、证券等公司的金融产品陈列在平台上,供客户搜索和比价,以便客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在该模式下,互联网金融门户只是相当于一个中介的作用。它不会干预交易双方,并且交易资金也不通过该平台,所以互联网金融门户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J].中国经济问题,2014,04:98-108.

[2] 刘越,徐超,于品显. 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03:28-33.

[3] 田光宁,王德. 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分析[J]. 宏观经济管理,2014,02:58-59.

[4] 张连起,刘建,郭婷.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J]. 中国流通经济,2014,08:49-54.

[5] 冯果,蒋莎莎.论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异化及其监管[J].法商研究,2013,05:29-37.

[6] 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2:50-53.

作者简介:

李倩影,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信息管理;

李景林,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电子商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