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以核安全文化引领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解读

2022-06-09

文,郭承站

摘要《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是我国政府关于核安全文化的首个政策声明。文章对新形势下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声明》对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并对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提出了相关倡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核 安全文化;核安全观;核能:核技术利用

2014年12月,国家核安全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发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这是我国政府关于核安全文化的首个政策声明。迄今为止,由国家核安全监管当局会同核电发展部门、核工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在国际上还是首例。 《声明》展示了我国政府对于推动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态度和鲜明立场,对引领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3月,主席在荷兰海牙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核安全峰会上阐述了中国“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强调“发展与安全并重、权利与义务并重、自主与协作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做出了“我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继续致力于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的庄严承诺。同年4月,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核安全正式纳入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从战略上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核安全走向了国家安全的主干线、主战场和主阵地。

当前,我国核电建设在福岛核事故后再次并入规模化发展的轨道,核技术利用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确保核安全的压力持续增大。目前,中国已投运核电机组22台,在建机组26台,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按照我国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接近当前美国水平。在核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在用的放射源11万余枚,在用射线装置近13万台(套),并且放射源数量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核技术利用国家之一。

日本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三年,但国际社会对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的结论表明福岛核事故是天灾更是人祸,核安全文化缺失是导致事故处理进程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具有深厚核安全文化素养的运行与管理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虽然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执法和企业的有效整改,这些问题大大减少,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发布《声明>是有力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核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核电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整个核行业乃至全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美国在2011年由美国核管会( NRC)发布了《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对推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由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主导,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做法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照。

当前发布《声明》的重要意义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有力保障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从长远角度看,《声明》对全面推进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促进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的转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保障核电安全的角度看,做好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工作,推进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对保证我国核电营运单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安全运行业绩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发布《声明》,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是国家核安全局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核安全监管的重要职责所在,是我国核安全监管者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要体现。发布《声明》意在贯彻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战略,落实中国核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

一是贯彻十八大“文化强国”战略,发挥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支撑作用。在核能核技术利用行业乃至全社会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推动核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是落实习主席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的中国核安全观以及“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指示。总结与吸纳国际核工业界和各国监管当局优秀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传承与发扬我国一线核电建设与运营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实践。

三是响应国家安全战略,凸显核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战略定位。塑造全社会理性、科学认知核能、核技术利用、核安全的文化氛围,将确保核安全的意识统一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上来,促进我国核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全行业培育核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声明》,为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有利于凝聚行业力量,形成对核安全文化的共识,统一核安全文化的术语和基本表述,鼓励在努力提高技术完备性与管理科学性的同时,消除任何自满情绪,鼓励进一步查漏补缺,从各个方面加强与培育核安全文化,全面提升全行业核安全水平;有利于加强社会公众对核安全文化的了解,增强公众对核能、核安全的理性认识,减少误解,提升全社会核安全认知水平,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核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核安全与核安全文化的“中国化”定义

核安全

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

这一定义参照了国际组织及主要有核国家对核安全的定义,吸收了中国核安全实践的经验,体现了核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战略中丰富的内涵。除了包括大型民用核设施外,覆盖范围更全面,囊括了所有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等。定义中既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也有为实现目的与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诠释了核安全的完整概念。定义外延与内涵交代得清楚明了,简洁易懂。

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是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

各主要有核国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核安全文化传统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对核安全文化分别进行了自己的定义。《声明》综合考虑了这些定义,突出了“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既体现了中国业界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也表明了我国良好核安全实践经验的总结;既覆盖IAEA对核安全文化定义的基本内涵,也对定义进行了中国化;既切合了我国核安全的监管实践,也明确了最终目的与目标。

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安全观

中国核安全观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核安全观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精髓,也兼蓄了西方文化中“责、权、利”精神,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核安全文化价值观完全一致。中国核安全观必将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从事核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现阶段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中国核安全观是“安全第一”在我国核实践中各种有益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核安全的本质规律,对指导核安全工作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安全观的内在联系

中国核安全观是我国核安全文化的高度结晶与凝练,是培育发展核安全文化的指导思想;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是中国核安全观在我国核安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核安全观是核安全文化的旗帜,引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是现阶段统领我国核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推动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持续发展。

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

八大特性的提出依据

《声明》提出了培育和实践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即决策层的安全观和承诺,管理层的态度和表率,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培育学习型组织,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建议反馈机制,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这八条主要特性在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了国际先进经验。美国核管会《安全文化政策声明》概括的九条核安全文化特质,包括领导层安全价值观、潜在问题的认定和解决、个人责任心、工作过程控制、学习型组织、自由提出安全担忧的氛围、有效的信息交流、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质疑的工作态度。同时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 WANO)提出的健康安全文化八条特征包括:核安全人人有责、领导做安全的表率、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培育质疑的态度、倡导学习型组织、评估和监督活动常态化。

《声明》中八大特性的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培育良好核安全文化的执行对象,另一方面是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内外部环境。培育良好核安全文化的执行对象是核安全文化响应的各层级人员,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人。前三条特性的内容分别给出了对各层级人员的要求,即:决策层的安全观和承诺、管理层的态度和表率、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内部环境则包括学习型组织、有效管理体系、工作环境以及对安全问题的态度。鼓励质疑态度与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的精神。建立经验反馈机制目的在于减少共因失误。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外部环境即和谐的公共关系。

八大特性是主要特征,核安全文化的特征却不仅限于此;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各种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安全文化。

八大特性的突出亮点

《声明》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创造和谐的公共关系”两个新的亮点。

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声明》提出的“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设置适当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建立公开公正的激励和员工晋升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客观公正地解决冲突矛盾,营造相互尊重、高度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这一条既吸收了国际组织和其他有核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培育经验,也考虑了我国核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实践。

培育核安全文化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核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其直接目标是促进行业从业者自觉维护核安全主观意识的养成。核安全文化与其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与培育良好的核安全文化体现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有人讲,保障核安全是国家、核领域的大事,而工作环境的优劣相对而言是小事,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其实,这里的“大事”和“小事”是相对的,自觉维护核安全的意识是形成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关键,而这一意识的养成对从业人员来说不一定会被当作“大事”来对待,与之相对的“工作时间”、“激励机制”、“工作条件”、“工作氛围”等内容却是绝对的“大事”,有了这些物质层面的保障,也就有了适宜的工作环境,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好的核安全文化就有了前提和基础,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维护安全职责的意识就会“水到渠成”。因此,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是塑造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构建和谐的公共关系。核安全文化倡导的“和谐的公共关系”就是推行和建立核安全文化的组织中,各种核安全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全体成员处于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和谐相处、自觉维护核安全的状态。向外拓展的话,就是确保组织与外在社会环境、地域环境协调发展,组织内部层级之间、个人之间和谐运行,组织个人与个人环境、私人关系的和谐共处等。和谐的公共关系要求,各相关组织要妥善对待和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也要做到把核安全的信息、要求、状态向公众传播和解释,还要把公众的核安全要求和信息向组织内进行传播和解释,使之互相适应,互利双赢,达到和谐。

核安全文化中和谐的公共关系,也包括公众的理解、支持和接受,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客观公正的角度对待核安全与核风险,在全社会广泛普及核与辐射安全知识,传播核安全文化,培育发展公众的核安全文化,为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两个方面都要求建立与核安全文化相适应的、共同发展的、互相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公共关系因素。这些因素将影响组织的核安全状态和核安全氛围,同时这些因素也将受到组织核安全状态和氛围的反作用。适宜的环境、和谐的关系将会促使核安全文化和核安全状态水平的保持和提高。

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质疑的工作态度,避免任何自满情绪,树立知责任、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持续提升个人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从业人员”的用人单位要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将核安全文化素养作为从业人员招聘时的资格要求,并尽可能量化该要求中的具体指标,定期评价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表现,并将其作为该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一。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单位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单位要做出承诺”是指企业要形成制度保证,而不仅仅是口号。“构建企业自身的核安全文化保障机构,保证安全,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是指企业应建立有关“核安全文化”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核安全文化的体系文件,要求所有人员遵守该体系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应建立有效的记录制度,要求所有人员在从事核安全文化相关工作时留有足够的客观证据;应识别与核安全文化相关的关键事项,由有资格的、经过授权的合格人员予以验证。

“对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实践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的规定实际上是对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因为管理者负责提供资源。“定期对本单位的核安全文化培育状况、工作进展及安全绩效进行自评估”包括以下三个层次:首先是高层管理者的自我评价,主要评价整个企业的核安全文化的状况及其实施的有效性;其次是中层管理者对所负责领域的自我评价,主要评价该领域中核安全文化的实施情况;最后是个人的自我评价,主要评价人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水平和素养。

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期待和愿景

追溯IAEA与NRC所定义的核安全文化的原始意义,宣传与推广核安全文化的任务是意识形态、道德层面的一种倡导,在东方文化的氛围内,文化在道德层面的约束比法规约束更为宽泛。核安全文化建设是对现有核安全法规要求的一项重要补充,通过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凝聚全行业对核安全的共识,形成全行业共同维护核安全、维护发展稳定大局的良好意识,增强文化软实力。

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让核安全文化成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信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得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是指“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成为从业者普遍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外化于形,是指建立一套以安全和质量保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结语

《声明》的发布是我国推动核安全文化培育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 《声明》的发布已经在全行业从业人员中掀起了学习核安全文化、宣传核安全文化、自觉融入核安全文化的热潮,对核安全事业开始产生积极的影响。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普及和推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核安全文化的坚强推动者——核安全监管当局来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广阔,我们相信,通过齐心协力、正确引导、积极行动、全员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将逐步走向深入,“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关口”的安全理念将升华为行业人文精神、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将持续提升,全社会核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将不断提高,进而为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强力支撑。

主要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EB/OL],2014

12-19. http://www.zhb. gov. cn/gkml/hbb/haq/201501/W0201501135901825 74816. pdf.[2]刘华.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环境报,2014-07-11.

[3]郭承站,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核安全,2013,12 (Sl):1-4.

(作者系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