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科技创新产业链发展作用研究论文(共3篇)

2022-06-09

  科技创新它主要是为了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核心动力之一,产业升级也都是能拉动技术创新的,二者之间也都是起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科技创新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药理学国际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穆鑫,赵颖,周文霞,张永鹤,李学军,张永祥,杜冠华


  摘要:为完成国际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作用的系统研究,该文通过实际参与、资料研究与分析、专家访谈等方式,以国际药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为切入点,对其举办目的、整体设计、组织形式、特点特色、举办效果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国际学术交流对科技创新,如药理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新药研发、人才培养等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与利用国际专家和专业资源,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药理学;新药研发;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学术交流,有助于详细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和动向,对于研究与开发主攻方向、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的确定等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对于增进国际同行对自己工作的深入了解,进而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十分重要。此外,对于各层次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也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学科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药理学在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新药创制,以及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也是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活跃的热点领域之一。该文从药理学这一重要“桥梁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入手开展研究,通过实际参与、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等方式,对不同区域、类别和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的特点、作用及意义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和精准定位,全面了解药理学不同层次国际学术交流的特点和价值,分析其对促进和推动药理学研究、新药创制等创新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整合与利用国际专家和专业资源、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的建议。


  1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是指在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信息的沟通与互换。学术交流是伴随着科学研究而产生的,最早是以社团和沙龙形式出现,后来随着正式科学刊物和研究论文的出现,使学术交流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同的学者和论文之间通过引用关系,形成知识交流的学术网络。近年来,电子出版和在线文献数据库的大量涌现,提高了论文的可访问性和学术交流的速度[1]。学术交流可分为面对面、合作式的直接交流,以及以纸介为载体的间接交流。在这两种交流方式中,学术会议耗时最短、交流最直接、效果最突出,可以说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学术会议由各种方式的科学家聚会发展而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术会议的目标体系、组织形式、交流方式、运行流程、文化氛围等,都不断变化[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学术会议的选题也更加注重实际,在瞄准科学发展前沿的同时,集中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连接,直接为促进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和谐社会服务。学术会议已然成为了当前学术交流、科技合作、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平台。


  2现状分析与评估


  2.1国内外学术会议现状目前,国内主办的学术会议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特点,不仅有全国和地方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还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会议。学术会议已形成“百花齐放”之态势,但各方举办学术会议的目的不同,内容也各有特点。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学术交流活动的国际化趋势也愈发明显。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2014~2016年,境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由2014年的571次增长到2016年的791次,增长38.5%;参会人数从204805人增加到243762人,增长19.02%;会议交流论文篇数从64624篇增加到94931篇,平均每次会议交流论文数从113篇增加到120篇,增长6.04%[3]。从实际效果看,这些交流和对话通过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有效地培养了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科学事业,进而借助比较与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化水平和地位。但就其层次和水平而言,我国相对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说,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学术理念和实践来推进我国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步伐是大势所趋,更是符合应对我国各学科未来发展的需要。


  2.2国际学术会议案例分析


  2.2.1世界药理学大会(WorldCongressofPharmacology,WCP)WCP是由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每4年召开1次,旨在推动全球药理学工作者共同探讨药理学及相关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交流科研进展,分享研究成果,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药理学学术大会,堪称药理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


  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6年,中国药理学会在北京成功承办了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0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国外代表2200余人,国内代表1200余人,其规模为历届之最。在本次大会上,世界药理学研究最新进展、最高水平得到了展现,很多研究领域出现了突破,无论是研究的深入程度和广泛程度,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许多以前没有被重视的领域得到了重视,一些经典的重点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型的研究领域大量出现,表现出药理学发展的良好前景[4]。


  从申办到成功举办这一世界最高水平药理学学术会议的8~10年的时间内,中国药理学研究和人才成长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中国药理学会及中国药理学工作者逐渐走上了国际舞台,大大加速了学科发展及人才成长的步伐。例如,从参加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的近千篇论文中来看,当时有些研究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我国大批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中国药理学会成功举办世界药理学大会,从科技创新、技术发展与进步以及人才成长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不但对我国药理学事业发展发挥了有力推动作用,也对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产业发展,以及两年后我国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后,2010年第16届(丹麦哥本哈根)、2014年第17届(南非开普敦)、2018年第18届(日本京都)世界药理学大会,中国药理学会均积极参加,并积极推荐我国药理学家走上国际讲坛,报告人数不断增加,学术交流内容不断扩大。通过世界药理学大会,一方面,中国药理学家在国际药理学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药理学家连续5届当选为IUPHAR执委,并在多个IUPHAR分会中担任领导职务,在会员国代表大会上的投票席位也是屡创新高。另一方面,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的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IUPHAR组织专家到我国举办示范性药理学实验方法培训班,中国药理学会也推荐工作人员到IUPHAR总部秘书处学习组织学术活动和管理的经验,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整合与利用国际专家和专业资源,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


  自中国药理学会成为IUPHAR会员后的三十多年来,中国药理学工作者从世界药理学大会的普通参加者,到大会主办者,再到核心成员国的进步,不仅见证了中国药理学研究学术水平的提高与人才队伍的壮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药理学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提升。同时,参与IUPHAR主导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对中国药理学事业的发展、新药创制、制药行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2.2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议(ExperimentalBiologyAnnualMeeting,EB会议)EB会议是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FederationofAmericaSocietiesforExperimentalBiology,FASEB)的年会,旨在推动生物医学和实验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目前,主要由美国5个生物医学学会联合举办,分别是美国解剖学会(AAA)、美国生理学会(APS)、美国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学会(ASPET)、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ASBMB)、美国病理研究学会(ASIP)。


  FASEB成员学会每年轮流主办EB年会,共同探索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的最新前沿科学问题,每年约有1万~2万名科学家和20余个客座学会共同进行学术交流。客座学会可以根据各自学科热点问题,确定会议主题并组织专题会议,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科学问题、疾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和药物研究等最新进展。


  EB年会致力于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发布进展报告的方式,促进科技融合与创新。例如,2012年,FASEB以上一年度EB会议的资料为基础,整理发布了题为“投身转化研究的基础科学家:抓住机会、克服障碍”的进展报告。该报告提出了转化研究中的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探索了基础科学家、临床研究人员和医师间合作的新模式。FASEB同时也在当年的EB年度会议上继续开展转化研究项目,为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提供深度合作的机会和资源,有效地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发展。另外,会议还吸引了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相关新型仪器设备生产销售商,通过Workshop等方式介绍其新产品的技术和案例,极大地推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新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带动了科技在新方向、新领域中的快速发展。


  2.3中国药理学会国际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近年来一直以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内、国际科技交流方面积累的经验,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计划组织实施,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和活动,在引领学科发展、创制新药以及推动医药产业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药理学会开展的国际学术活动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


  2.3.1创办体现中国特色和学术引领作用的国际学术会议我国在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2008年,我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当选IUPHAR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主席,积极开展工作,与中国药理学会及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共同努力,于2009年在杭州成功创办了首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IUPHAR多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已分别在中国杭州、中国澳门、新加坡和英国阿伯丁连续举办了4届,每届会议中国药理学会都为主要组织者。会议学术水平、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IUPHAR的品牌学术会议,受到IUPHAR高度重视和赞誉,多次在IUPHAR执委会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这是中国药理学会多年努力的结果,不仅为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中药、天然药物研发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常重大。鉴于中国药理学会为此做出的杰出贡献,IUPHAR正在考虑在中国设立一个分支机构,专门负责国际天然药物与传统药物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


  2.3.2助力国家重大需求的专题国际学术交流重大专项是我国为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目标,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设立的科技重大计划。2008-2020年,共组织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共有3个,即“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为积极配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中国药理学会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针对性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5月,中国药理学会邀请IUPHAR在西安举行执委会年度工作会议,同时举行“新药研发关键药理学问题”国际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IUPHAR专家和国内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药理学专家参会,与IUPHAR的专家就新药研发中有关药理学问题,如中药新药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临床试验等有关问题进行研讨。IUPHAR专家围绕新药研发中,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试验的思路、方法及国际注册等进行了报告,国内专家针对新药研发所遇到的药理学问题做专题介绍,然后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IUPHAR专家针对我国新药研发有关药理学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题研讨会针对性强,是中国药理学会利用国际学术资源,助力国家重大需求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2.3.3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学术培训及人才培养近年来,中国药理学会一方面与IUPHAR积极合作、主动承担国际事务;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国际先进学术资源,为我国药理学人才培养服务。为提高我国药理学科研的规范化程度和水平,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在2015年5月,IUPHAR执委会在我国西安召开期间,我会与IUPHAR商定了多项合作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2016年由IUPHAR组织专家到我国举办“整合与器官系统药理学培训班”(Intergrative&OrganSystemsPharmacologyCourses,IOSP)。


  IOSP是IUPHAR的一项教育培训计划,旨在为世界各国提供基础药理学实验研究的课程。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合作,于2016年6月,分别在北京和山东烟台各举办了一期IOSP培训班,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5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英国利兹大学神经科学和伦理学系的DaveLewis博士主讲。Lewis博士时任IUPHAR整合与器官系统药理学分会主席、英国药理学会动物伦理和实验药理学分会主席等职务,主要致力于动物伦理与实验药理学的专门培训和研究教学工作。在华培训的重点内容是药理学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伦理相关知识和要求、药物发现和评价实验规范化操作、实验设计等。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本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了解了发达国家实验药理学教学的理念、关注点、目标和方法。此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深受教益,对于提高我国实验药理学科研、教学、新药研发中的法规意识和规范化程度,以及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3.4与产业发展及区域创新相结合的国际学术交流为响应中国科协和国家有关号召,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药理学会积极探索开展学术团体-区域、学术团体-科企联合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建设与发展,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发展。经中国科协推荐,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中国药理学会与江苏省科协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等,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8月,在连云港市共同主办了两届“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对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还与连云港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在药物研发、学术交流、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在“2017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还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坛”,主题是针对企业在中药新药及功能食品研发的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发展对策与解决方案[5]。本次论坛是学会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研发相关技术问题,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我国国际学术会议存在的问题


  3.1存在多而乱的现象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的共同特点是特色十分明显,如英国、日本等药理学会年会等。而国内很多相同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却有许多组织和单位都在举办,存在重复举办、缺乏特色、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些甚至不以学术交流、提高科技水平为目的,不能有效发挥对科技创新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2学会与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定位分工不清部分学会举办的综合性学术大会与所属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专业学术会议存在分工不明、定位不清的现象。部分学会由于各专业委员会各自举办本专业的学术会议,影响了学会举办的综合性学术大会,使得大会参会人数不多、分支学科交叉不够。许多国家更加重视综合性大会,如英国、日本、意大利等药理学会年会,学科齐全、规模大,有利于药理学各分支学科充分交流。


  3.3多学科联合性学术会议较少联合性会议由多个学会或多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对于多学科共同研讨、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但目前,我国几个学科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还比较少,缺乏知名品牌的联合会议。美国实验生物学大会由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紧密联系的学科共同举办,收到良好效果,已成为国际品牌学术大会。


  3.4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过少,影响知名国际学术会议申办虽然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加入国际组织和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的数量过少,在国际组织相应领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足,这些都阻碍了有深远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来华召开[6]。


  4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对策与建议


  建议重点加强对以下类型学术会议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给予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对学术会议进行绩效考评,对于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有利于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学术会议给予奖励,引导学术会议发展的方向。


  4.1支持特色明显、学术水平高的精品国际会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精品国际学术会议支持计划,支持在华召开知名国际学术会议。一方面,推动我国科学家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科学家更加重视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会议的学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对于针对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具有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应给予优先支持,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4.2根据有关问题开展针对性学术交流和研讨会重点支持能解决有关问题,并可提供思路与方法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如药理学学科针对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科学问题如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靶点与生物调控网络的关联等;技术问题如药理学研究及新药研发瓶颈技术、底层核心技术、前瞻性新技术等。


  4.3鼓励多学科交叉性学术会议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学科增长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通过多学科融合或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有利于激发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很多科学难题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合作予以解决的。因此,建议鼓励两个或多个学会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这对于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思路与方法很有意义。


  4.4支持与国家科技计划紧密结合的学术会议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需求,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并建立重大科技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术交流机制,如配合“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针对重大专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服务科技创新。


  4.5支持与区域创新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术会议与产业发展及区域创新相结合,开展学术团体-科企、学术团体-区域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学术活动,使学术交流活动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此外,加强学术团体与企业的合作,为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或指导,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6鼓励支持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组织事务,大力推动和推荐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促进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参与度、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计划地酝酿和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


  第2篇:科技创新将在深圳先行示范区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将深圳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深圳一直承载着中国改革发展探路先锋的历史使命,从经济特区到先行先试区,再到先行示范区,其定位都代表着中国对其先行的期望。根据《意见》,深圳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要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新创业创意之都”;要建设“国家深海科教中心”,建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从定位和目标的关键词可以看出,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科技创新是重要内容。


  深圳一直是科技创新领导型城市。根据2018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深圳创新总指数为77.83(全国创新总指数为36.57),位居全国第二,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中居主要地位,且增速很快。根据《关于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2.4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9000多亿元,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就达37.8%。


  深圳的科技创新活动非常活跃,在万人研发人员数、科技支出占比、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上都在全国位居前列。近年来深圳的创新投资指数一直位列全国第一。2016年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为4.32%,虽然低于北京5.96%,但高于全国创新型省份2.5%的指标,也高于上海的3.82%,提前实现了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2020年R&D投入强度达到4.25%的目标值。近年来深圳市政府也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9.58%,高于上一年度的6.09%,高于北京的4.46%和上海的4.94%。万人R&D人员数和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也位居全国第一,且远高于其他创新城市。同时,深圳的“小政府+大企业”模式也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内的创新活动。民营经济是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高技术企业都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达32%,企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值3.90%,高于北京的0.99%和上海的1.74%,工业企业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3.93件,是北京的2倍、上海的3倍,特别是在PCT专利申请和美国专利拥有量上表现突出。


  从建设经济特区开始,深圳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仍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2018年深圳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又加大了在基础研究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创新发展的一些约束性条件,如位于深圳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属科研机构较少,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数也不多,主要靠吸引外部高技术人才促进本地区发展,这也是造成深圳的基础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之一。《意见》里提出的包括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建设目标也与解决这些约束条件密切相关,也是深圳更快更好发展的新尝试。


  第3篇:科技创新链促进海南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


  刘锐金1,2,莫业勇1,杨琳1,何长辉1,符莉1,伍薇1,罗微1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摘要:在厘清海南省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科技创新链理论设计海南省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的运行框架和机制。海南省橡胶制品业基础薄弱,天然橡胶以初级产品形式输出,附加值低,通过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整合省内外各种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形式。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实行董事会为核心的运行制度,其研究重点依时间顺序分别是天然橡胶材料创新、乳胶寝具研制、高附加值橡胶制品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产品开发,覆盖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以及产品生产、升级与市场开发。


  关键词: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科技创新链;海南省


  橡胶树生产期长达25~35年,投产后可多年连续收获,为种植户带来相对稳定的现金收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橡胶种植为海南省扶贫事业、农村经济、农民发展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2003—2013年间,海南省橡胶主产区不少农户依靠橡胶收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建房子等;2014年以来,虽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但橡胶种植在保障种植户家庭获得持续现金收入流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山地、丘陵地区,目前还没有第二种作物能大规模替代橡胶树并确保无滞销风险,天然橡胶仍是海南省农村特别是省内中西部市、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根据抽样调查,海南省橡胶主产区2012年橡胶收入在家庭中的占比高于50%的农户比重为42%。其中在白沙县,全县民营橡胶种植面积约7万hm2,占全县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98%,90%以上的农户都种有橡胶树;全县农业户籍人口人均橡胶林约0.353hm2,其中南开乡人均橡胶林达0.713hm2,大于其他作物种植面积。2018年,海南省成为我国天然橡胶的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正在划定56万hm2生产保护区。要管护好生产保护区,就需要从提升产业自生能力着手,延伸产业链是重要的手段。海南省工业基础薄弱,亟待通过发展天然橡胶全产业链来应对其产业附加值低的挑战。在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宁波橡胶制品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借鉴例子[1],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集团)正在积极尝试向全产业链拓展。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本文对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科技问题


  1.1橡胶种植业


  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区域目前集中在亚洲,非洲地区发展较快,全球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天然橡胶全球供应能力强,预计未来5年可能还会处于相对低迷的市场状态中;国内供需缺口大,生产集中在海南和云南省。根据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统计,2017年年末,海南垦区橡胶种植面积达24.51万hm2,产量为17.42万t;民营橡胶种植面积达29.78万hm2,产量为18.79万t。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和技术体系,但民营胶园面临着底子薄、种植意愿弱、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在优良品种、割胶劳动生产效率提升、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供给还不足,部分技术采用率较低。


  1.2天然橡胶初加工业


  依据本研究的初步统计,海南省岛内18个县市均有民营天然橡胶初加工厂,大部分规模比较小,2014年以来持续低迷的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导致不少加工厂倒闭。这些民营加工厂以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为主,广东农垦和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有设厂。初级产品以技术分类橡胶和浓缩乳胶为主,但细分产品分类繁多,根据海南民营橡胶网(以下简称民橡网)的统计,包括全乳胶、绉标一、凝标一、子午橡胶、轮胎橡胶、标二、等外胶、胶清胶等。海南橡胶集团的初加工工厂分布在省内12个县市,设计产能大部分是万t级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助推了产品质量提升,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2014年海南橡胶集团标准胶加权平均单价为13439元/t,浓缩胶乳(折算为干胶)为15600元/t,分别比同期全国标准胶和浓缩胶乳价格高1000~2000元/t(民橡网数据显示,2014年海南橡胶集团全乳胶单价为13567元/t,绉标一胶为12356元/t,凝标一胶为12791元/t)。除海南橡胶集团生产的SCRWF标准胶符合期货市场交割品的等级要求外,海南省尚未有民营企业生产的标准胶符合期货市场的要求进入期货市场。当前,对于天然橡胶质量形成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比较欠缺,绿色和高品质生产技术的供给不足,导致海南省天然橡胶初级产品整体还存在品质良莠不齐、一致性差等问题。


  1.3橡胶制品业


  2016年我国橡胶制品业占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9.50%,较2015年下降了0.76个百分点。海南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仅仅高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如图1)。虽然北京市的工业销售产值也很小,这是其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但海南省经济远没有达到北京市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积累,尚无主动调整的基础和空间。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性产业,海南省应当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2016年,我国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为3743.29亿元,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4省所占份额达79.04%,海南省为5400万元。我国橡胶制品产业规模大,但整体科技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较少,价格优势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创新使得我国橡胶制品的技术含量整体相对低,在国际竞争中缺少核心竞争力。性能和寿命是橡胶制品的两个关键技术。


  根据本研究调研的初步结果,目前海南省橡胶制品业非常少,澄迈县老城工业园区内的一家乳胶手套厂因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厂房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已经倒闭;万宁市原有一家轮胎翻新厂,海南司克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曾为其炼胶,但后来也倒闭了;橡胶板管带可能有私人在做,但都是小规模;2017年经营状况较为良好的是海南司克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海南经纬乳胶丝有限公司,但年消耗天然橡胶不足1万t。


  2科技创新链研究进展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链从科学发现开始,通过不同的环节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全过程应包括知识创新、孵化新技术、采纳新技术的环节。从另一个角度看,过程包括基础性、应用性科技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创新过程还需要金融、人才、市场的支持,转化阶段的关键在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基础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知识资本、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和风险投资家的金融资本的集合[2]。必须要围绕核心技术建立技术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核心技术不解决,创新链的水平和深度都是受限的;没有配套的技术,就可能出现创新链的断裂。创新链的运行包含基于平台、专利池和协议研发的3种机制[3]。知识创新链的动力机制、主体构成与管理目标,对于开拓知识创新研究视角、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具体到海南省天然橡胶科技创新链(见图2),技术创新链是区间上的一条连续曲线AA,从研究延伸到产业;曲线BB表示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曲线CC表示产业界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技术创新链需要将技术链和产业链对接起来,即从b点向c点靠拢,或c点向b点衔接。


  2.1创新链的阶段论


  从农业科技创新角度看,创新链包括开发阶段、示范推广阶段和产业化阶段[5]。从区域重点产业技术看,创新链包括4个环节: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如江阴市[6]。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从研发到市场可以分为概念产品结构化、创新技术工程化及产品可批量生产、技术成果产业化商业化3个阶段,其中结构创新、工艺创新、市场结构方面的障碍最为突出[7]。一个完整的创新链,包括创意构思、产品设计、试制、生产、销售等阶段,以研发完成生产技术准备和产品上市为标志,会涉及多个主体。创新链各环节衔接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一是正向推进,包括前端突破、线性推进和成果转化两种;二是逆向推进,包括先生产后技术、先后端再前端;三是中间突破,分别向两端推进;四是瓶颈诱导,互动推进[8]。如果创新链条中某些阶段出现断裂,就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分析断裂的原因并进行修复和接续[9]。在某种意义上,创新链可以用于描述一项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链状结构,揭示知识、技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10]。从资源结构的角度看,创新链可分为资产类和知识类[11]。


  2.2创新链与其他链条的关系


  创新是一个连续、互动、系统的过程,优化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及区域之间的创新竞争与合作关系尤其是创新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合力打造创新链是提升整体和自身竞争力的关键[12]。创新链中政治网络、技术网络和商业网络对创业绩效、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但对机会获取、运营管理等的影响不同[13]。创新链与其他链条的衔接是其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如农业技术采纳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度低,而农业技术创新链断裂则主要源于研发、推广、社会化服务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不完善[14];金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是落实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关键在于构建金融链是对创新链和产业链前端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15],如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基金;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协同机制、各种金融工具的协调机制、科技链金融配套机制、创新链各环节的风险防控、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等是主要研究议题[16];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的内在机制,实现这三链融合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17-18],对于制造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其交易机制完善有利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的有效衔接[19]。如果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完善,存在弱链、断链环节,那么技术优势与产业优势不能相互转化,比如天津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创新链发展状况[20]。


  2.3创新链视角下的创新分析


  一是科技政策体系方面,主要从政策数量、政策等级和政策针对性3个方面对2006年以来我国国家层面339项科技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科技政策较为完备,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应用研究环节政策数量较少、产学研结合缺少专门政策支撑等[21]。二是新兴技术产业方面,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新兴技术产业化具有更大的风险,要能够准确识别新兴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内在要求、存在的市场瓶颈和制度障碍。培育新兴产业,需要对创新链、产业链、产业链融合机制、社会系统配套机制4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22]。三是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产业技术创新链能够动态协调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的关系,使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以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突破口。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新路径[23]。四是农业技术方面,在分析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中各类主体技术创新动力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有学者强调要通过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信用机制、协同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的相互作用来强化技术创新动力[24]。五是产业共性技术方面,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技术创新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25]。此外,运用创新链工具分析创新的内在机理,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创新方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要想在创新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在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26];针对研发活动主体间的要素流动不畅和活动目标不一致、成果转化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促进知识、信息、人才和资金在主体间的流动,形成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创新链的具体策略与组织模式来解决[27]。


  3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科技创新链的构建


  创新链在整个创新发展过程中反映出各创新主体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借鉴北京纳米科技创新链的经验[28],本研究认为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链应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品设计、试制检验和营销售后等环节,参与创新链的主体不仅要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还应该重视中介机构以及农户及其相关组织的参与,通过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来整合海南全省科技资源,加强在创新链上各环节的攻关,多主体共同参与(如图3)。其中,创新中心要以打通技术创新链为核心任务,不仅要开展系列的研究和产品设计,还需要为整个行业提供一定的服务;此外,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创新链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29]。


  创新中心成立初期,创新主体之间协调机制不完善、中介服务市场不完备,政府应当提供一定的支持和进行一定的干预,并要覆盖创新链的全过程[30],通过支持天然橡胶材料和制品领域的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等,实质性启动创新工作。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人才与创新结合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因此政府要出台和落实有关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其他省份和国外人才加入创新中心。人才链始终是创新能否贯通的关键,特别是在海南省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引导人才来为创新中心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创新链和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与创新有关的产业、金融、知识产权、贸易、财税等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对创新的统筹、协调、引领和带动作用。注重培育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围绕企业的创新链分析创新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31]。促进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融合,让创新提升上中下游产业发展,让产业面临的科学问题成为创新链应对的核心问题,让创新和产业在时间轴上相互提升、相互促进;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对接融合,让金融链助推创新链,激活创新动力,同时创新链为金融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实现创新链与人才链对接融合,加大对创新性人才的激励,配套更为完善的措施,引得进、留得住人才,同时确保省内人才队伍稳定;创新链与政策链无缝对接,形成立体化的促进创新的政策体系,让政策更好地引导创新、服务创新。


  4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与重点方向


  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的融资方式,在初期可由政府和会员共同出资,逐渐过渡到自我发展;治理模式,实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项目运作,专注于从技术甄别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1)基本定位。瞄准天然橡胶材料与制造产业及国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项目研究开发为载体,以资本、技术、标准和市场为纽带,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开放心态吸纳行业内致力于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单位,积极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或重点科技专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形成多层级、宽领域的合作模式,加大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业的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企业运营咨询等服务,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提升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运用现代经济与管理前沿理论为行业内企业出谋划策,发挥行业技术突破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海南省和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协作机制。一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受益为基本原则,以项目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链成员为骨干,充分利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平台等创新资源,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产业信息、设备平台、智力及技术等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商业化体系。二是以天然橡胶材料和制品的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为重点,按照天然橡胶新材料、日用乳胶寝具、高端轮胎、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先序编制行业规划及相关技术标准,积极向各级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产业发展技术咨询,提出产业及科技政策建议,为其制定各种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引导创新资源聚焦重点技术,掌握本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三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综合运用政策性引导资金、贷款、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支持创新链中自主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促进自主创新成果技术应用转化,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四是以知识和资源充分利用为切入点,使创新链成为各成员单位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协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各种问题。五是以培育行业创新型专业性人才为基础,鼓励高校为成员企业培养人才、提供进修培训和技术辅导,企业为高校成员提供人才实习基地,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


  (3)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橡胶集团、海南司克嘉橡胶制品公司等已有的力量,近期重点在天然橡胶新材料开发和乳胶寝具研发方面加大攻关;中期以高端橡胶轮胎和民用航空轮胎为重点,吸引大型企业在海南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轮胎测试场,引进大型橡胶制品制造企业在海南建立生产基地;远期以提供橡胶制品制造的一整套生产技术服务为目标。


  (4)重点领域。如图4所示,一是天然橡胶材料创新。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原材料、助剂等是提高橡胶制品特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依据海南省的资源禀赋和研究基础,可以率先在高性能天然橡胶材料上继续推进研究与开发。二是乳胶寝具业创新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的购买意愿和有效需求,以天然乳胶为原料的乳胶寝具市场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但据本研究的初步调查,海南省内还没有生产线,明显落后于浙江等地,以及泰国,而开发乳胶寝具不仅能够促进海南省岛内橡胶制品业发展、带动就业,还可以契合海南省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三是橡胶制品制造业。以引进大型轮胎企业为主要方向,利用大企业投资生产基地来发展产业集群,产品以高端轮胎和民用航空轮胎为主。由于我国轮胎制造业中低端产能已经过剩,但高端轮胎和民用飞机轮胎仍依赖于进口,或依赖于国际大型轮胎企业提供,同时我国出口轮胎平均单价远远低于进口,高附加值轮胎生产能够较好地应对运输等问题,因此海南省应引进轮胎研发机构、建设轮胎测试场,发展轮胎制造服务业。四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是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远景目标。


  5建议


  一是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6年海南省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的申请授权量为1939件,其中发明专利383件,仅仅高于澳门地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不足广东省的1%;根据《海南统计年鉴》,2016年制造业还没有纳入统计范畴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鉴于海南省科技资源较少、科研实力弱,特别是制造业要实现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等要素,并流向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中,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首先是完善产业链条,目前海南全省橡胶制品企业少、规模小,亟待引进更多橡胶制品企业;其次是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形成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加强多渠道筹集产学研合作资金投入的努力;最后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轮胎试验场。


  二是正确认识天然橡胶材料和制品业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天然橡胶材料及制品在装备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居民生活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从战略高度提高天然橡胶材料及制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全产业链发展对海南省解决天然橡胶产业价值链短、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作用,以及天然橡胶新材料和制品制造对促进海南省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链的政策支持体系。将天然橡胶材料和制品行业的创新人才列入省重点引进人才范围,特别是要将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引入海南省;出台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橡胶制品企业落户海南省,实现产业链对创新链的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分享机制,研究无偿资助、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发展,引导银行和创业投资参与创新链建设,为创新链的成员单位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四是设立海南省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基金。建设初期,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的研发水平和力量还不足以支持海南省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设立或整合资金加大支持省内主要平台和生产基地开展持续性研究,促进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围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织重大或重点科技项目,支持申报国家实验室,国家和部门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能够极大地推动创新进程[32]。


  五是加大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链的公共平台建设力度。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橡胶集团的现有平台基础上继续扩展研究领域,改善硬件条件;与国内外大型轮胎和橡胶制品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支持这些企业在海南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建设具有热带气候特色的轮胎试验场。


  六是制定海南省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图。成立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高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为海南省研究与开发天然橡胶新材料和高端橡胶制品提供咨询服务;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对产业技术发展布局进行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并进行动态交流、评议和持续研究完善机制,引导人才和资源聚集。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