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转型升级强实力引领发展谋新篇——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提升发展的路径选择返

2022-06-09

朱红涛1吴飞2

(1.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江苏 常州 213016;2.中共常州市钟楼区委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如何实现江苏省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的深度发展,对此提出几点思考。从内在、外在两个角度剖析了钟楼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常州钟楼开发区发展的4种战略组合。

关键词: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27

*基金项目:2017常州市钟楼区政协调研课题项目(2017001)

作者简介:朱红涛(1972-),女,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吴飞(1979-),男,医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收稿日期:2017-07-24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从省级经开区转向国家级经开区的腾飞涅槃,本文拟通过SWOT分析模型,结合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即联系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差距分析法(即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或消除差距的方法),围绕2017年刚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高度,对常州市钟楼开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战略策划。

1从内在视角看钟楼开发区的发展

钟楼开发区于2002年9月2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经钟楼区委同意与北港街道合署办公,2006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新闸工业园划入,规划面积14.65 km2。经过15年的建设,已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效益最好的园区之一。

1.1内部优势

1.1.1主导产业的大幅升级

开发区集聚形成了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3大主导产业,全区制造业纳税10强中开发区企业占据5席;是省级开发区中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6年又被授予省级“第二批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 “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被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大会评为“区域创新五强产业园区”。

1.1.2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

开发区现有企业5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园区规模企业总数的56%。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崛起壮大,重点打造的“常州科技街”板块,更是全区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桥头堡和风向标。

1.1.3特色产业的精心打造

开发区先后引进或实施超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产业项目9个,建成3大输变电、新型农机、新材料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科(常州)创新科技园、百度创新中心、大数据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北港老街文化街区等多个特色园区。

1.1.4基金+基地的独创模式

近年来,开发区积极探索,灵活运用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经建成了6支特色的产业基金,形成了“产业+金融”的强强联合。

1.2内部劣势

1.2.1产业升级困难多

开发区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层次偏低、结构不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主体总量偏少,平均规模水平偏低,缺乏品牌支撑,市场竞争力弱等。

1.2.2产业转型待突破

开发区前期发展以工业为重,且已进入瓶颈期。后续需围绕“3.0升级版开发区”目标,积极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构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塑造辐射西翼地区的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休闲文娱服务中心。

1.2.3产业集群仍脆弱

首先,开发区原本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土地等吸引企业进入,如今相关优惠政策均已取消,导致一些本该集群的企业流向政策更为优惠的其它地区。其次,由于相关产业服务不协调、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产业集群困难。

1.2.4园区提升需绸缪

周边的苏州、无锡分别有10家、6家国家级开发区(园区),而常州现有3家,对于钟楼开发区提档升级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提前作好充足准备,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

2从外在视角看钟楼开发区的发展

2.1外部环境

一是经济发达。钟楼历来是全市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中心,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占全区的45%。二是交通优越。地处常州西翼,水陆空交通便利,其中,境内的常泰高速可以为发展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发挥“大桥”经济。

2.2外在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提出了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与开发区生态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从区域层面来看,常州作为全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为开发区“以产城融合促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从城市发展层面来看,常州提出“城市西进”战略,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方向遵循。

转型升级强实力引领发展谋新篇区域创新发展

转型升级强实力引领发展谋新篇

2.3外在威胁

①人口红利渐失。开发区人口密度0.26万人/km2,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46万人/km2)。常住人口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2.94%,其中,外来人口占比31%,呈下降趋势;②土地资源制约。开发区目前的建成度达85.9%,按照2008-2015年均出让用地50.1km2计算,剩余土地仅可支撑3年。单位土地工业产值约为48亿元/km2,远低于先进开发区的水平(苏州“新加坡国际科技园”地均工业总产值为243亿元/km2);③人才资源匮乏。人才的技术层面不高、专业性不强,尤其是现代金融、资本运作、创新研发、国际商务等方面的人才尤为缺乏;④资金资源有限。土地和政策换资本模式的边际效益不断下降,并未产生实际的“盈利”成果;⑤体制机制约束大。一方面,开发区一直以来实行“区街合一”的管理体制,与北港街道“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无法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职能和优势。另一方面,行政机关设置不完全适应开发区功能和发展需求,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责确定较为冗杂,导致行政审批效率低下,工作人员服务效率不高。

3常州钟楼开发区发展的4种战略组合

钟楼开发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发展理念,走精品、特色、高效之路。现对开发区下一步发展的4种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3.1增长型战略

即“优势—机会(SO)组合”,是发展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

3.1.1做好整体规划,建好规划团队

《国务院若干意见》指出:“促进开发区整合优化发展。鼓励以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新闸工业园的划入,是开发区前期发展中一次重要的空间拓展,如今邹区划归钟楼,为开发区后期发展创造了新的拓展可能。目前仅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面积就达11.6 km2,相当于一个新的开发区。面对此机遇,当前最紧要的是应对钟楼开发区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科学的二次发展规划。在进行规划前,首先需组建一个规划团队,团队中不仅要有经验型的规划专家,而且必须让政府和开发区相关人员参与其中,避免出台的规划不符合实际、可操作性不高。

3.1.2做好“西进”文章,整合邹区资源

邹区在行政隶属上划分并入钟楼区,对开发区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机遇。大力西进、整合邹区,有利于缓解开发区当前最为紧迫的土地资源告急问题,迅速提升开发区的大项目、大产业承载力。而且,邹区刚好位于钟楼西部,接壤现在的开发区,如能进行通盘的产业规划和整合,还能满足开发区现有产业的规模扩张、产业链形成以及产业集聚的需求,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开发区西进,首先要做好两点。一是要把道路打通,从地理上打破开发区与邹区的分割。特别是星港大道西延、振中路松涛路跨运河桥梁等互通“主动脉”工程,要尽快纳入市政工程,及早启动、加快完成。加快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312国道、340省道沿线,改善镇区形象,尽可能弱化与开发区的外貌差异化,形成整体效果。二是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在扩容时有意识地向邹区进行布局,北港街道主要朝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轻资产高端产业方向打造,重点引进和发展国家级的各类产业平台。与此同时,仍然要做好开发区未来向新闸“北扩”的准备,继续建设常州科技街,有针对性地布局智能制造等产业。

3.1.3迎合“一带一路”,壮大外经实力

在对国家级开发区三维关联性比较分析时发现,外向型开发区竞争力最强。钟楼开发区属于混合型开发区,将来要努力向竞争力最强的外向型开发区进行深度转型。在新形势下,开发区必须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国务院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促进开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抓住中坦工业园项目的重大机遇,鼓励企业借力发展,转移落后产能,顺势发展物流、远洋、建筑、矿业等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江苏省日前提出了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战略构想,开发区要抢抓这一产业变革机遇,勇扛全球最前沿科技的“产业大旗”,抢占产业制高点,打造“引领型发展”强引擎。

3.2扭转型战略

即“弱点—机会(WO)组合”,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

3.2.1整合“新老”产业,促进产城融合

围绕打造“3.0升级版开发区”的目标,一方面,为传统制造业注入高科技因子,在“退二优二”的同时,突破培育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科技文化、IT通信、2.5产业及都市型、生态循环产业,积极衍生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工业旅游、会展贸易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瞄准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强调“高端化、体验化、多元化”,有重点地打造商务金融、商贸市场、文化娱乐、科技研发、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功能业态,并逐步渗透进传统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中。

3.2.2完善公共服务,打好宜居宜业牌

一方面,强调植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与老城区设立公共服务资源疏散对口区,继续从区内外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中落户开发区。积极招引国内外一流的公共服务机构,尝试引入代建理念,加快公共服务均质布局。另一方面,加强生态承载力,引导现有工业向都市工业、生态循环产业转变,探索用地机制创新和土地集约利用新方式。

3.2.3突出项目为王,做大载体平台

开发区目前要重点抓好3个产业的壮大,集聚活力要素,竖起发展撑杆,集聚高端产业构建竞争高地。①互联网产业。依托中兴能源云计算华东基地项目,打造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云计算、云储存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园,依托百度创新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通过全数据产业生态的聚集和发育,形成中国乃至国际化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②国家级平台。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联合打造“一园两翼、四区九核”的国家级科创中心聚合体,以常州大数据中心、常州时间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为依托,全力驱动“一带一路”、北斗导航、智能制造、新型智慧城市产业;③文创旅产业。坚持精心规划、精细开发、精明增长,依托殷村职教特色小镇、青春文艺公社、禅逸文化街区等项目,改造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挖掘城市故事,注入文化内涵,发展休闲旅游。

3.3防御型战略

即“弱点—威胁(WT)组合”,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

3.3.1创新融资渠道,加强政策资金保障

开发区探索“基金+基地”模式为发展融资创造了新路径,但在资金筹集方面依然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从政府层面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给与助力。一是钟楼区政府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开发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的倾斜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中的民生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从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开发区项目建设,同时争取市级适当放宽政策限制,通过采取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方式,加大财政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金融部门对开发区各类项目给予信贷资金支持,支持开发区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帮助企业发展,发行城投债等为基础设施建设募集资金。

3.3.2坚持集约高效,优化土地资源

5月23日的中央深改组第35次会议传递出一个有力信号:试点。如何实现集约高效的内涵式用地发展,开发区也许可以开创一些试点解决方案。一是可借鉴深圳“1+6”政策,研究工业规模和生命周期,针对一些产出效益低、技术进步慢、环境负担重、自身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甄选,实施关停转换等土地退出路径。二是在市级层面上解决优化开发区土地利用政策。《国务院若干意见》提出“对发展较好、用地集约的开发区,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适度倾斜”。市、区两级要适应开发区转型升级需求,加强公共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保障,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比例,适当增加生活性服务业用地供给。三是要支持引导开发区进行重大项目的包装,向上级部门争取土地指标,能在市级层面解决的话,就在市级层面解决。甚至可以学习广东佛山三水新城模式,争取省级项目或与省级部门合作项目,直接由省级层面拨出土地资源,实现盈利共享。

3.4各种经营战略

即“优势—威胁(ST)组合”,是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经营战略比较灵活多变。

3.4.1理顺体制机制,大胆试点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开发区要尽快理顺管委会以及邹区镇、北港街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明确各自职能。一方面,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充分赋予开发区相应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权限。可借鉴湖北襄阳开发区、广东佛山三水新城的行政组织构架,设置的行政机构组织不超过5个,能够进行高效的行政操作。另一方面,要减少管理层次,争取成为行政审批试点,简化行政审批环节,使得园区企业从事生产、投资、经营等各项审批事项均能在开发区集中办理。同时,建议由规划、国土、发改、建设等与审批相关的区级部门一把手兼任开发区副主任,开发区所有项目涉及的审批手续均由区级部门负责落实,举全区之力切实提高效率和执行力。

3.4.2优化人才政策,做到能用能留

钟楼开发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强化经济开发区劳动力人才市场职能,进而为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在保证高水平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促进人才流动与知识扩散。一方面,人才引进的方向应集中在专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互联网服务、文化创意、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尤其是现代金融、资本运作、创新研发、国际商务等领域。另一方面,积极引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建立高水平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平台。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实现产、科、研一体化,能促使企业加强学习、实现进步;还能促使科技产业化,促使经济开发区形成积极创新、竞争合作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何桥文.关于我国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思考及建议[J].中国经贸,2017(3).

2徐巍.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化策略[J].经营者,2017(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