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文化到环境设计浅述昆山市阳澄湖中小学景观设计

2022-06-09

摘 要:本文试图从昆山市阳澄湖中小学景观设计出发,通过对项目本身基地的分析和建筑设计的研究,思考环境与文化的关联,希望对教育类项目的景观设计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试图运用中式的景观设计风格,给中小学的使用者以全新的景观感受,在使用环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使用者传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使景观与建筑功能本身达到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景观设计;新中式

1 项目分析

项目位于昆山市阳澄湖附近,位于大学城区域,周边有杜克大学、昆山市委党校、艺术学校等多个教育机构,区位文化传统非常浓厚。

项目包括小学和中学用地,总体占地约8万平方米,其中小学占地3.5万平方米,中学占地4.5万平方米。基地呈长方形,东西长380米,南北宽250米。昆山市委党校通过南面博士路相接,北侧萧林西路与中心湖公园相望。东侧、西侧均为住宅用地,东侧为观林路,西侧紧贴市政河道。景观设计面积约:33928平方米。

建筑设计为新中式建筑,保留了中式的特征元素,结合现代的使用功能采用了简洁、大气的立面形式,通过浅色调的色彩营造轻松的就学环境。

景观设计通过对原始规划平面图的建筑立面、空间布局特征、空间尺度、教学及后勤功能分区、消防流线等影响景观的因子一一进行分析解读,发现本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建筑的延展面与景观接触度高,建筑使用者更容易接触到景观环境;半围合的建筑布局形成庭院空间,景观空间被形成一个序列;但各庭院面积分配较均匀,缺乏重点和高潮;各个空间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不利于整体空间环境的营造。

2 设计策略

针对以上对规划建筑方案的分析,我们从基地规划布局特征、建筑风格特点、校园文化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思考和探索。

首先从规划布局来看,建筑布局自然形成三到四进的空间构成。“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建筑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前后进为合成一个“庭”的空间。从建筑风格分析,建筑风格为以简洁直线条为主的现代中式,具有鲜明的中式元素;建筑色调淡雅、明快。中式景观的“起承转合”,可以同时满足建筑序列的递进和现代景观的使用功能要求。

从校园文化分析,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学校存在的灵魂。在本次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学校历史的调研,可以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提炼并保留文化的部份,并在景观中体现出来。同时,校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在校人员提供一个或赏、或游、或学习的功能空间。当然,优秀的景观设计也应该保证校园内的道路既能疏导交通,又能让穿越其中的师生感受环境的美丽,尽量减少无效的道路设计,人车分流,使得在校师生能更高效率的工作学习。

所以,从景观设计技巧出发,在做校园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休闲娱乐——校园设计应考虑供学生、师生交流的场所和休闲的空间。

B、生态发展——可持续、低耗能、生态环境是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生态的景观设计能保证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C、心理需求——通过道路、构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让身处此环境中的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联想,对校园中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上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通用法则,当然由于本项目包含小学校园和中学校园的功能使用,在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区别对待。

因此,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包括:活动场地——小学生天性好动,景观设计中需提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场地,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并考虑其安全性。教育性——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展现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开放性,不仅仅是思想上的教育,还包括“行为习惯、身体锻炼、与人交往、学科知识”等一系列人的内涵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核心价值。导向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可塑性强。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让孩子们容易接受,体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对他们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利用景观元素不失时机的将教育潜移默化于各种活动之中,突出一个“活”字。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包括:交流的空间——中学生行动自主性强,乐于在娱乐活动中获得知识、渴望交流与沟通,景观设计中应提供方便交流的空间,形式可以较为私密,但是要注意空透和亮化。空间的布局——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也长,休息时间有限,所以主要的活动空间集中在教学楼附近,空间以开放性的交流空间为主。景观元素——中学校园的景观风格和元素尽量简洁大气,主要营造可供学生能够静心学习的环境。

3 景观设计主题

综上所述,我们推导出了以下的结论:本项目有着传统的书院布局、倡德重教。因此,“新中式书院”的校园景观是本项目景观设计的最佳方向。

新中式书院校园景观主题就是“书院文化”。中国传统书院教育有鲜明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以研究和传播经典文化为己任,教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经世安邦之策,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倡德重教、刚毅诚信、厚德悠远、仁爱通和精神。对于今天的青少年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领会传统经典文化具重要的引导熏陶作用(图1)。

通过对景观设计方向的确定,我们也就对整个景观设计确定了几大重点。层层递进的空间层次、经典的视线转折关系、具有中式古典感的装饰元素、简洁硬朗的直线条、淡雅低调的色彩组合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一直强调并努力去做的。

体现在具体的设计内容中,我们在几个重点场所进行了强化。入口——“门”塑造入口大门包括入口广场的严谨感、秩序感。庭院——“庭”挺希望塑造师生之间交流学习的空间,四个合院,合而不同,同而不合。景墙——“墙”运用直线条表现出“有井有序”的校园文化,利用景墙划分引导空间。水景——“水”的运用让空间灵动起来,同时也能够成为吸引师生交流的一个景观元素。

4 设计规划

通过对原始建筑地块分析,我们发现了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地块划分均匀,由建筑围合成相对内向的庭院空间,但较为零碎;硬地面积过大、地块之间缺少联系。所以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强调了景观是以直线条为主的现代中式风格,以呼应建筑的立面和平面布局。同时,设计时强化景观轴线,通过主次分明的轴线安排和视线焦点的转换,把各个地块串联起来,空间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在小学区域的景观设计中,我们了解到校训是尚德、启智,校风是文明、守纪、求实、创新。所以我们重点确定了绿化品种以种植果树、开花树种为主,并确定了慧泉、聪明弄和游子吟广场几个主题空间。整个设计思路注重新老校区的文化传承、注重新老校区景观的衔接关系、注重传统中式+新式表现手法(图2)。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了解了规划存在的几个问题,空间主要缺少收放和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进行强化调整,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强调了对景关系。利用轴线的转折,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在初中区域的设计中,我们了解到校风是高尚、爱国、求实、奋进。所以我们在设计时,要求绿化简洁、成组成片种植,多运用高品质树种。并大量使用景观的科技感,突出展现体育文化,着重校园入口设计。整个设计思路注重新老校区的文化传承、注重新老校区景观的衔接关系、传统中式+新式表现手法(图3)。

在规划中中学区域与小学区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通过景观设计,强调了明确的空间序列,以特色景墙和校训题字强调了对景关系。并利用轴线的空间转折和不同的广场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5 结论

在昆山市阳澄湖中小学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项目本身基地和建筑设计的利弊,通过对环境与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希望对教育类项目的景观设计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整个项目设计中中,我们试图运用新中式的景观设计风格,给中小学的使用者以全新的景观感受,在使用环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使用者传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使景观与建筑功能本身达到统一与协调。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