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析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当代的意义

2022-06-09

熊 坤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群众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几代领导集体继续沿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前行,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内容的群众工作观点和方法论,在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方面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群众路线;形成;发展;当代意义

1 群众路线的形成

1.1 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

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是通过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含的有积极意义的哲学内涵,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群众路线思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它指明了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劳动人民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传统民本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背景。民本思想是以得民、爱民、养民、护民等为主要内容的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观念的重民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群众路线思想。

中国的革命历程是其形成的平台。毛泽东同志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两者紧紧相连。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无数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

1.2 理论内涵

1.2.1 群众路线的立场问题

根本出发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点就是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事业,必须也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1.2.2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原则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工作方法。要认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将分散的意见进行整合。并且要加强在群众中的宣传,使群众能够理解并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要相信群众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智慧,以其为师,充分学习和发扬。

2 群众路线的发展

2.1 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对群众路线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2.1.1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通过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炮火的洗礼,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特别重视人民的信赖,要求各级干部都要 “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结合群众的智慧结晶来指引的社会实践。他不仅是群众路线的倡导者,还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力,时刻践行人民的意志,来保障民主路线的顺利执行。

2.1.2 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工作的最高准则

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利益这三个标准作为衡量党工作成就的得失。这些标准客观、全面、动态,可以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个有利于”的提出深刻体现着群众路线光辉,将群众路线的精神落到实处,真正为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创造福祉,更好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3 江泽民同志对群众路线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针对新的社会发展,提出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群众路线的新贡献。

2.3.1 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是在中共党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以及社会结构发生变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和创新。它表明了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才会受到人民拥护与支持。

江泽民同志将对国家和社会事业做出特殊贡献、奉献自己力量的新兴社会阶层也纳入人民的范畴,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这充分表明高度重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3.2 从政治问题的高度来审视党群关系和党风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与腐败行为坚决斗争,表明了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群关系,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党群关系历来是中共党的高度议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发源于人民群众,也造福于人民群众,只有深刻扎根人民群众,建设好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才得以保持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2.4 胡锦涛同志对群众路线的发展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群众路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4.1 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以人为本就是在发展中做到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和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具体含义是尊重人的生命和需要,把人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落脚点来提升人民的价值。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党对于人民力量的高度重视,尊重、关心和爱护人民,与不同时期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2.4.2 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加强党的能力建设,践行群众路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群众。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保持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树立良好的形象。当前要做好群众工作,要把关注群众的事情具体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产党员应该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使社会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2.5 新时期同志对群众路线的发展

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指出当下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和与祖国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让人民能够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对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每一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否实现,这直接关系到百姓人生的幸福感。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均生活水平较以往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们的生活是否具有幸福感,这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显著问题。至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内的任务,就是使每一个公民都能生活幸福、实现理想。这样的目标体现了党对群众生活的关心,能够为每一位群众谋求其自身的利益。而这也是党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其根本宗旨的直接体现。

3 群众路线对当代的意义

3.1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

要想使得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必须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国梦是中国革命先驱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动员全民族力量、才能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来一股全新的力量,它带领着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推进改革开放。而党的群众路线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了解党的情况下、继续拥护党和支持党。历史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中国梦实现的保障。

3.2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首先,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脱离了群众路线,不重视民生建设,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只有妥善处理民生问题,才能调动群众积极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更多力量。其次,作为加强党群关系的现实要求就必须要践行群众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拉近群众和党员距离,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奔向小康社会,使国家更加富强、民主、团结。第三,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是保证群众路线顺利实行的重要条件。党和政府应该照顾和维护群众正当的个人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

4 结语

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再到同志,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建设。今天应该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以富民强国为目标,在实践中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群众路线理论。由此才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翁莹香,魏敏生.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2)

2 周忠高.实现中国梦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J].山东社会科学,2013(6)

3 高晓瑞.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何 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