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安徽农村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2-06-09

李松鹤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加速工业发展对于安徽省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农村工业水平的提升又是安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农村工业发展模式的分析,阐述了安徽省农村工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安徽农村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安徽;农村工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03-03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以工业扩张、结构变动、产出增长、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特征的特殊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从不发达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目标追求。农村工业作为我国城乡分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工业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的关键。农村工业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形成的,短短的三十多年内,农村工业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了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工业基础较差,农村工业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但是,农村工业的发展对于安徽省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 农村工业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农村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轻工业发展不足、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也就是依托农业原料和农村市场,供应当地农村市场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资加工业发展模式。但是,随着农村企业的发展壮大,许多地区的农村企业在产业升级的促使下,开始脱离农业这一基础:一方面,一些企业依托城市经济,在城郊地区开办工厂,利用城市工业的剩余原材料生产一些市场短缺的工业品,或为城市大工业生产一些辅助配套产品;还有的企业,接收国际定单,进行贴牌加工,转向外向型的出口加工业发展模式。例如,苏南地区邻近上海,区域内又拥有苏州、无锡、常州等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其农村企业就是依托城市经济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转向采掘业,兴办起许多小煤矿、小铁矿,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储量,交通运输较为发达。

实际上,发展农村工业,就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业的比较优势,农村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因此,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应把发展重心放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坚持面向“三农”,围绕农产品加工来调整和提高安徽的农村工业水平。

2 安徽存在哪些农村工业

安徽农村工业的发展借鉴了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全部照搬,安徽农村工业具有自身的发展特色。安徽省总体经济实力较弱,二元经济结构分化明显,农村工业企业基本都分布在城乡结合的地区,因此可以将安徽农村工业看成县级行政区及以下的工业。在此基础上,安徽农村工业主要包括4个方面: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的加工以及农村范围内的其他工业。

首先,安徽地处中部地区,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各地区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已经形成了水果、茶叶、中药材等10大主导产业,同时,皖北规模农产品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皖南、皖西地区特色生态农业、江淮之间的高效农业等区域特色农业经济逐步兴起,为农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农业基础,进而形成了如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加工业。其次,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安徽省具有多品种、高储量的矿物质资源。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形成了煤、铁、铜、硫、明矾石等五大优势矿产,同时,煤、铁等矿产的保有储量全国均名列前茅,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依附丰富的矿产资源,成立了恒源煤电、铜陵有色、马钢股份等大型上市公司。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采矿为主的自然资源开采业和采掘品加工业。再次,安徽县域范围内还存在着过去留下来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轻纺、服装、小型化工、传统机械制造等农村工业种类。

3 安徽农村工业的发展现状

3.1 农村工业取得积极进展,但相比先进省份,水平依然较低。

安徽农村工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到很大发展,到2008年,农村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8.4万人,总产值达到53.02亿元。但是,与广东、福建等农村工业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从表中可见,不论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还是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安徽省均不及农村工业发达的广东、福建等省的指标,同农村工业化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主要因为安徽省农村地区多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相对这些地区都比较落后,同时这些地区的农村工业多以发达沿海城市为依托,发展比较迅速。而且,安徽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形成马太效应,导致农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工业发展越迅速。

3.2 南北地区工业发展不协调

安徽工业化程度呈现出“南部地区发展迅速,北部地区行动迟缓”的特点。安徽北部地区多以农业为主,工业化基础较低,超过90%的工业强县集中在淮河以南的地区,尤其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皖江城市带市周边居多。由于南北工业基础的差异,造成了安徽省农村工业发展不协调。皖北地区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淮南和蚌埠等6个主要城市,虽然国土面积占了全省的三成,同时,拥有全省一半的人口资源,但经济结构依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致了工业发展严重落后。以2010年为例,皖北六个市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安徽省工业总产值的22%。其中,宿州市国土面积9781平方公里,人口651.66万人,芜湖市国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5万人,但是宿州市的工业总产值676.92亿元,芜湖市的工业总产值2251.01亿元,宿州市工业总产值仅为芜湖市的30%。

3.3 农村工业集聚效应差,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

目前,安徽农村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依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集聚效应,不利于农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全省聚集在产业园区内的乡镇企业数量仅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20%左右,依附在产业园区内的乡镇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只占全部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同时,由于安徽农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因而不能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有效地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加剧了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矛盾。2009年,78个县(市)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2.3%,而全省工业化率为40%,全省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2.1%。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3.4 农村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资源浪费依然存在

目前,安徽农村工业依然存在一些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传统粗放型加工业。大多数农村工业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环保意识不足,使得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污染问题已然成为了安徽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工业自身发展的缺陷,粗放型的产业结构使得企业不能从源头上有效的解决污染问题,造成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不足。

4 对策建议

4.1 利用安徽农业优势,发展特色农村工业

安徽以第一产业为主,具有十分明显的农业优势。许多地区都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例如,皖北砀山的酥梨、亳州的中药材,为发展农村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今后安徽农村工业发展的重点,不仅能够发挥安徽农业的优势,同时,还可以拉动包装材料工业以及农产品的储藏、运输、供销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发挥安徽特色农村工业,还应发挥安徽省特殊的区位优势,依靠皖江城市示范区的建立,增强区域内特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芜湖奇瑞、马鞍山钢铁、铜陵有色等企业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安徽农村工业的发展。

4.2 促进农村工业向城市工业协调发展

我国在体制转轨时期发展起来的农村工业,技术上相对落后,但机制却是先进的,而同一时期的城市工业,技术上相对先进,体制却是落后的,但是,安徽省城乡产业结构趋同,各自成体,未能形成相互协作、合理分工的城乡一体化工业体系。安徽省应改变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分割的局面,促进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融合发展,实现彼此的分工与协调发展。鼓励城乡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发挥农村地区的比较优势,将一些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分包给农村地区的企业完成,使农村中小企业同城市大工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

4.3 农村工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引进

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和高科技人才,而单纯的依靠农村劳动力的话,由于农村教育水平低,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不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去,来实现安徽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安徽省是科教大省,拥有许多一流的大学,涉及到农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等各个学科,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2012年,安徽省应届毕业生数量达到27.59万人,政府应该鼓励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带着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投身到农村工业的建设中去,这样既能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够带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减少安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

4.4 重视农村工业污染问题

首先,提高农村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农村工业企业是农村工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农村工业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只有企业自身发挥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工业污染的问题。各基层政府不仅要在农村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还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其次,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对企业进行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杜绝粗放型、重污染的企业项目投入生产。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故意进行污染排放的企业予以严惩。再次,增加环保资金的投入。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农村工业解决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注 释:

①安徽统计年鉴(2009年)。

②福建统计年鉴(2009年)。

③广东统计年鉴(2009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震。新农村建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2010(6)。

(2)郭书田。对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89(02):20-23.

(3)刘平量。论中国农村工业向城市工业的转换[J]。求索,2003(4):8-12.

(4)张德元。安徽农村工业化研究。中国三农研究中心[EB/OL],http://www。snzg。com。cn,2007-4-27.

(5)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6)马成文。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财贸研究,2006(1)。

(7)成德宁,郝扬。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工业的困境及发展的新思路[J]。学习与实践,2014(3):37-4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