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2022-06-09

汤月娥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 北京 100091)

【摘要】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形成发展的始终。本文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要分析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而揭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当代意义

1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不仅是马克思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的结果,而且还是对当时青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流派把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背景下所建立的交往理论的纠正和整合。

“交往理论”这个概念最初论述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考察,并不是从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形成和作用开始的,而是以异化劳动作为理论基础和方法,从异化劳动这一个角度,揭示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扭曲。他把劳动作为历史的发源地,从私有制出发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他指出“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另外,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从人与自然关系的依赖关系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交往”,认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由于当时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比较大,因而此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带有明显的抽象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萌生的起点。

1845年,马克思出版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本书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认为应从劳动实践出发,对劳动生产中生产的交往关系的运动过程进行研究,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解说为科学的交往理论打下了实践的哲学基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并没有使用异化这一概念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而是从现实的人的交往活动出发,把生产和交往结合起来,阐发了比较完整的交往思想,但他对交往的内涵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

马克思真正第一次对“交往”的具体含义予以明确阐释是他自己对“交往”一词做的注释。他指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Verkehr(交往)这个术语很广。它包括个人、社会团体、许多国家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可见交往一词所包含的范围之广。

马克思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以及给查苏利奇的信中,对东方社会的发展比较重视,他站在了世界历史性交往的高度对交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化。马克思认为,与发达国家交往才能使俄国摆脱贫穷。这种交往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而且也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沙皇俄国之间的交往。这就从更宏观和广阔的视野内对“交往”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揭示。

2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涵

交往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完善及发展的各个时期。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交往概念确切的定义,并且在不同的著作中因为侧重点不同,往往赋予交往多种含义。因此,关于“交往”概念争论很大。笔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范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交往是人的本质体现,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交往是人作为人存在时才有的活动,即只有人才有交往活动,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交往的产生源于人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以及个人的能力有限,个人无法驾驭自然界,为了获取生存资料,个体之间必须联合体来,于是,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其实即使人的社会关系的表现,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难看出,马克思研究交往,突出人在交往中获得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形成的,这是理解交往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二,交往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verkehr)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显然,交往是生产的前提,而生产又决定交往。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社会历史的第一个活动,而这种活动又是在人们的交往中进行的,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产是不可能进行的。而生产又决定了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伴随着生产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会推动交往向前发展。由此可见,生产与交往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社会的,极大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第三,交往形式与生产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马克思提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并将这一矛盾进一步解释为“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因此,交往形式和生产力作为一对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他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往的广度、深度是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的。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论述了交往的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交往的最初形态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狭隘的地域交往。在这一阶段,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分工尚不发达,社会交往也并未扩展。第二种形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然要求世界范围内扩大市场,资本的扩张性使人超越了狭隘的地域限制,极大地扩展了交往空间,建立起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关系,促使人的交往活动丰富化。第三种形态,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特征的全面交往。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以雄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条件,生产资料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是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性生产基础上的人,摆脱了地域和领域的限制,进行着全新的交往活动。由此看来,这三种交往类型的不断更替,其实就是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矛盾运动的结果,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四,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交往类型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马克思曾经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活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由此可见,物质交往关系在人们的诸多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交往关系。物质交往决定着精神交往、政治交往、思想交往、道德交往等形式,并且精神交往、政治交往、思想交往、道德交往等形式对物质交往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第五,普遍交往促进世界历史生成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世界历史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世界历史指的是“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式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由此可见,交往在世界历史的生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人类的交往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从而打破了各民族之间的封闭状态,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深化以及相互依赖增强。因此,正是因为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使得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

3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交往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人在交往中生命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人、民族、国家的发展都被纳入到普遍交往之中。深入挖掘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按照马克思的看法,“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域都必须单另进行;一些纯粹偶然的事件,例如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因此,抛开交往而单独地淡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都是不得要领的。人与人之间物质生产关系的形成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交往促进和维持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种物质生活本身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进步,正是随着物质生产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才使得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一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反过来不断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探究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影响时必须深入地分析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唯有如此才能真切地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

第二,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交往作为人的本质体现及由此形成的交往关系作为人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都奠定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关系中,自然地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通过交往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又会不断促进或抑制人的自身发展,成为人们交往的动力因素。”而且,“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最终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所提出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因此也就能丰富和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这种交往的深入也势必为人类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就使得交往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性交往的展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而这也同时实现了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多样。在这种大背景大世界观的影响之下,人类之间的交往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多样选择的条件,因而在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也就显示出了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马克思关于交往理论的阐述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学习,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责任编辑:薛俊歌]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