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资源共享型高职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与保障研究

2022-06-09

张宪辉 ZHANG Xian-hui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 116037)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Dalian 116037,China)

摘要: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和实际运行效果,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从校内实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保障基于资源共享的功能实现进行了阐述。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training bas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 of campus training function and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training base, and described how to prote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based resource sharing.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职;汽车实训基地;功能;资源共享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utomobile training base;function;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38-04

0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与汽车行业的人才紧缺成为了这一特定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紧抓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纷纷对本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以期满足各类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汽车类高职人才的需求。

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都是各自为政,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设备设施,但大都仅限于本校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使用,从而造成了设备利用率低、设备闲置和资金浪费的不良局面。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

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是以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和完善为途径来实现的。按功能范畴分类,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可划分为校内实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层面。

1.1 校内实训功能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建设在校内的以满足专业实训教学为主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就是校内实训功能。

1.1.1 满足教学计划内的实训功能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要实现教学计划中的独立实训课程的技能操作,另一方面还要服务于理论课程的课内实践(演示、操作)教学。

1.1.2 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证功能 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胜任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性平台,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都具备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为在校生进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鉴定考核的功能。

上述两个功能是许多高职院校建立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基本目的,但往往都忽略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校园范围内还可以实现的其他功能。

1.1.3 是“双师”能力培训的最直接平台 目前,由于还依然存在着入职高职院校要跨过“学历门槛”这一普遍问题,因此,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但学历不高的企业技术骨干很难能迈进高职院校的大门。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不具备企业的岗位专业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 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同时,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教科研任务重等诸多因素, 使得这些教师很难有时间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在此情形下,依托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灵活、有效地帮助这些教师强化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就成为了“双师”能力培训的最主要、最现实的途径。

1.1.4 是师生从事技能竞赛的训练场所 近年来,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其中面向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也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师生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热情,在这种形势下,为广大师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场所已经成为参与技能竞赛的必要条件,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恰恰能够提供很好的条件支持。

1.1.5 是师生进行科研技改的主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助推职业教育水平,许多高职院校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了科研技改、专利研发等各种各样的能力创新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校内实训基地的支持,特别是象汽车这样工科类专业的创新项目,很多的实践和试验都要依托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车辆和仪器、设备才能够进行,这也凸显出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师生进行科研技改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1.1.6 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场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还都基于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大都忽略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支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职能。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承载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任务,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为切实有效地将第一课堂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内就能真正实现工学融合,就应免费面向学生开放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无偿为学生业余学习技术技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符合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实践活动场所,以满足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

如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功能方面,远非大家想得那么简单、划一,其可拓展的功能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是值得挖掘和应用的。

1.2 社会服务功能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理念。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力求体现出办学的鲜明职业特色。在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的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实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在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又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有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1.2.1 面向社会和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功能 校内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考证所用实训设备的利用率相对于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投入可谓屋之一瓦,改变这一不良局面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的丰富资源,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岗位培训,面向社会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转业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普惠制培训项目,如此,在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为政府和企业分担了一定的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也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获取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1.2.2 以校企联合培养定向班为桥梁和纽带,以校内汽车实训基地为基础,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在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践训练项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教材,为校内教师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利用企业支持的车辆和设备,拓展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而且,这些资源在满足定向班培养的前提下,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教学和培训;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职工的培训任务,从而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方的资源共享。

1.2.3 利用自身软硬件优势,实现社会化的技术服务功能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围绕汽车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维修、技术咨询、新车评测、二手车鉴定等方面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为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利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软件丰富、资料齐全、设施完备等一系列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开展系统化的车辆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在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不但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更有利于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贴近企业化运营,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内就能够进行顶岗实习,教师在校内就能够挂职锻炼。

1.2.4 依托政府支持,行业推动,实现公益化的科普基地功能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民科学普及教育,利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丰富的资源,可以面向中小学校和街道社区,为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定期开展实训基地参观和科普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真正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社会化的资源共享。

2 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功能保障

为了切实保证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校内实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必须要配套必要的功能保障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是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满足功能要求、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无论从满足汽车专业的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和所服务行业的技能要求考量,还是从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考虑,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都应具备与汽车制造企业相匹配的汽车制造装配方面的实训实践功能,与汽车后市场相对接的汽车检测维修和汽车营销方面的实训功能,因此,按照实训教学的专业归属和功能划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至少应包括汽车制造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三类实训基本功能区;同时为了满足校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面向社会的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维修服务等功能的需要,在基本功能区的基础上,还应建立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拓展功能区。具体的功能区域设置参见图1。

如图1所示,在三个基本功能区中,汽车检测维修功能区所设置的实训区最多,而汽车营销和汽车制造装配功能区所设置的实训区则较少。这是因为,汽车检测维修功能区所设置的实训区,其功能不仅能够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身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等提供满足各专业需要的大多数的实践实训条件,在校内的各专业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拓展功能区中的汽车维修服务区主要是针对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和面向社会开展车辆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而设置的;仿真(微机)实训室一方面可以用于校内的仿真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教室设在实训基地中的一个作用是能够很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另外,还可以作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的场所;职业技能鉴定区主要为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提供实操考核的场地和条件;技术研发工作室则是校内教师开展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

无论是基本功能区,还是拓展功能区,上面的阐述只是一个探索性的规划框架,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还是应该针对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实训区的区域布置方面,提出两点建议:

①汽车维修服务区作为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和面向社会开展车辆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的场所,其区域设置应相对独立,与基本功能区中不具备提供维修服务功能的实训区(如发动机维修实训区、底盘维修实训区、电气维修实训区等)应有一定的空间间隔,避免维修服务工作干扰到正常的校内实训教学秩序,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②为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资源共享的几率,建议将整车维修实训区、汽车整形实训区和性能检测实训区布置在汽车维修服务区的周边或附近,因为这几个实训区不仅具备实训教学的功能,也能够面向社会车辆提供修理、钣金、烤漆和性能检测等方面的服务,是对汽车维修服务区功能的有益补充。

2.2 充实和完善设备设施的配置,是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 现在高职院校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都倾向于建成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或相近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就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而言,学校大都希望建设成为汽车4S店的构建模式,因此,在设备的配置方面,很大程度上效仿汽车4S店进行。按功能划分,汽车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配置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①基础设施。汽车实训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常都会配置通风系统、压缩空气及管路系统、供电系统(其中包括工业用电、家用电和低压安全用电等)和供排水系统。

②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包括汽车整车、汽车总成运行台架(诸如电控发动机运行台架、自动变速器运行台架、汽车电气系统运行台架等)、汽车总成拆装台架(如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机、起动机、发电机、空调泵、制动鼓等)、汽车总成/零件的解剖展示件等。这些车辆和设备主要用于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

③工具设备。按照4S店的车间功能分为机电维修工具设备、钣金工具设备、涂装烤漆设备三个类别,具体如表1所示。

由于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还承担汽车制造装配和汽车营销等专业方面的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功能,因此,除了上述的设施配置之外,还应配置汽车装配、汽车装调等训练设备和汽车营销训练设施。对于难以通过基地实际条件完成的实训项目,可以利用仿真(微机)实训室通过软件虚拟来进行。

2.3 多方位的合作和支持,是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有力支撑 资源共享的实现一方面要有必要的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有人才、技术和渠道等软件保证,单凭学校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力的基础上,应广开门路,加强多方位合作,得到多方位支持:

①力争获得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完善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利用政府的政策倾斜实现基地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②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完善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功能,反过来,这些功能通过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培训企业员工等项目的落实,又实现了对企业的“反哺”,使资源共享形成了良性循环。

③与社会其他相关领域广泛接触,在利用汽车实训基地的资源提供服务的同时,不仅为实训基地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为在校教师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4 多元化管理和运行模式,是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 从前面的功能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可共享资源是较为丰富的,这些资源既可用于校内共享,也能与社会共享,由于共享范畴的不同,在实训基地的资源管理和运行模式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①因为汽车实训基地身处校内,所以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还是应当以学校为主体,特别是用于满足校内实训教学功能的基本功能实训区,应完全由学校负责管理和运行。

②对于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内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承担着政府的职能,所以应该由学校和政府共同派人进行管理,以学校负责运行为主,以政府实施监管为辅。

③对于校企合作项目,原则上按项目约定进行分工管理。对于校企合作培养定向班项目,通常企业都会向合作院校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但设备的所有权依然归属企业。这种情形下,由于企业的设备在学校使用,因此,项目的运行和管理主要由学校来负责,企业则为项目的健康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对其设备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④对于面向社会开展车辆技术维修服务的功能区,其运行和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完全由学校自身为经营主体开展服务。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由学校自主经营、自我管理。

第二种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经营模式。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都应派专人参与经营和管理,校企双方应明确职责,建立严格的相互监管和约束机制。

第三种是外包模式,就是由学校将该功能区承包给企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是经营主体,学校则主要起监管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承包的企业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往往会忽略和敷衍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愿为师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所以,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学校必须与承包企业签订详尽的协议,明确彼此的责、权、利。由于弊端较多,这种模式一般不建议采用。

3 结束语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入,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技能训练平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必将走向功能多元化、资源共享化的发展道路。因此,以满足校内实训实践教学为基点,研究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完善和保障,对于充分利用汽车实训基地的有效资源,将其功能辐射至行业与社会,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使汽车实训基地长期处于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良性循环状态,都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澍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陈立旦,陈开考,骆美富.高职汽车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2(06).

[3]张建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之策略[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4]吴云溪.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8).

[5]高庆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拓展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