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位移事件看“上”的语法化

2022-06-08

摘 要:“上”作为最基本的趋向动词之一,表示由低处向高处垂直方向或由远向近(由后向前)水平方向的位移活动,在使用过程中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位移事件概念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语法化活动进行分析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解释趋向动词“上”的语法化过程。

关键词:趋向动词 上 语法化 认知语法

一、引言

“上”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是人们表示方位的概念之一。据资料记载,“上”出现于动词后作趋向动词的用法,直到汉代才算出现。如:

(1)齐襄公与鲁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军车。(司马迁《史记》)

(2)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班固《汉书·邓通传》)

“上”用在动词后,表示前面动词的位移趋向,这被认为是“上”作为趋向动词的用法开始出现,表示一种由低处到高处的位移。目前,“上”作为典型的趋向动词随处可见。其最主要的用法便是位于动词后,表示谓语动词动作位移的趋向。对于这一用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较为权威的有吕叔湘(1980)、刘月华(2001)、孟琮(1987)等对“上”的解释。这些研究把“上”分开研究,细致全面,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趋向动词“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以蒋华(2003)对于“上”语法化历程的描述为脚本,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趋向动词“上”的语法化活动。

二、“上”的虚化过程

蒋华(2003)根据“V”与“上”的关系,将“V上”结构分为以下四类:1.“上”表示“V”的趋向;2.“上”表示“V”的结果;3.“上”表示“V”的时态;4.“上”表示轻松的语气。

(一)“上”表示“V”的趋向

趋向动词“上”表示“V”的趋向是指“上”出现于谓语动词后,表示谓语动词的趋向意义。而“上”在表趋向意义时,其后常标引具体的处所宾语。如:

(3)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苏轼《登云龙山》)

(4)皇甫殿直拽开脚,两步赶上,捽那斯回来,问道:“甚意思?看我一看了便走”(冯梦龙《喻世明言》)

该类用法中,趋向动词“上”在结构中保留位移趋向本义,并由原来独自承担谓语的功能变为与动词共同充任句子中的连动谓语;这时,“上”开始虚化。

(二)“上”表示“V”的结果

该类用法指“上”出现于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表示结果义,其后仍带宾语,但不再是具体的处所宾语。如:

(5)谨小楷一本寄上,却求为书,抛砖之谓也。(苏轼《东坡文集》)

(6)马翰和王遵领了榜文,後到钱大王府中,禀了钱大王,求他添上赏钱。(冯梦龙《喻世明言》)

该类用法中,趋向动词“上”产生了虚化,不再表示位移趋向,而是出现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与谓语动词结合紧密,多表示谓语动词所能达到的结果。

(三)“上”表示“V”的时态

随着结构式“V上”的使用,“上”的语义进一步虚化。该类用法指“上”出现于谓语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持续状态,后多不标引任何宾语。如:

(7)咱们只要多派几个人儿,再重重的悬上赏,还有个拿不住人的?(文康《儿女英雄传》)

(8)这可不是想不到的投上缘了?(曹雪芹《红楼梦》

这时,“上”的虚化程度更高,结构式整体结合紧密,多表示动作的开始或持续状态。结构式使用已含有口语化色彩。

(四)“上”表示轻松的语气

该类用法中,“上”处在谓语动词后,表示一种轻松的语气。如:

(9)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孙犁《山地回忆》)

(10)明天是五四青年节,我和几个同学想骑车到远郊区野餐,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申力雯《虎年车祸》)

结构中,“上”被“他(它)”替换以后,总体意思不变。其中,“它”是个表语气的衬字,使语气显得轻松,随便。因此,可以说“上”也表示轻松的语气。该类用法口语色彩更加浓厚,常见于口语表达中,表达轻松、随意的语气。

上文是对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历程的简单描述,下面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从认知方面对语法化活动进行解释说明,让语法化过程更直观地为人们所理解。

三、位移事件理论框架及其分析

位移事件概念是Talmy(2000)提出的认知分析理论,最初用于对动词“go(去)”演变成用来表达将来时的助动词的分析。在认知语言学中,一个位移事件可看作是动体在背景上移动的路径,其中,至少有一个动体在现实空间中发生物理位移或者是概念域的抽象位移。在现实空间层面,位移事件主要包括目标取向、变化和视点这三个方面。假设有一条从A通往B的开放路径,主体的位移趋向总是指向目标体B,那么,可以说它有目标取向的特点。如“他爬上五楼”属于位移事件,其中动体的位移趋向始终是由下向上的,因此,可以说“上”具有目标取向的特征。在位移的过程中,动作主体沿着路径不断变化,最终抵达终点,相应便可以用以说明“动作/变化<>位移”这一基本关系。在位移事件中,动作主体和移动路径与背景形成对照,背景充当位移趋向的参照点或“界标”。在具体使用中,受说话者对现实世界认知的制约,动体路径在概念上通过开启不同注意力视窗来获取,相应这种表现在“(当前)视点<>界标”这种相互关系中也可以得以说明。下面便通过位移事件概念对“上”的不同语法化阶段进行说明。

(11)中国运动员分别于1960年和1975年登上了珠峰。

(12)直系军阀曹棍采用贿赂国会议员的卑劣手段,当上了总统。

(13)没喊几声,家珍就在那里呜呜地哭上了。

(14)办上几桌菜、干上几年、哭上一个钟头、跑上几圈。

上述4个例句是“上”不同语法化阶段的不同体现。根据上述对语法化过程的描写,趋向动词“上”最基本的义项便是由低处向高处的位移趋向,因此可以看作是有目标取向的位移事件。例(11)“登上了珠峰”代表“上”语法化过程的第一阶段,表示动体的空间位移活动。在位移事件中,它选择“开启结尾视窗”,并把“终点”选作背景,在这个过程中组成事件框架部分的概念内容被背景化。其中,“开启注意力视窗”是指凸显事件框架中特定部分的认知过程,位移事件中“终点”因视窗的开启,便会通过显性的语言表达来指称路径的特定部分来达到,相应位移事件中其他未被注意到的组成成分因被忽视而被背景化或阻断。

例(12)中,结构式结果义的具体使用显示了位移事件前景化方面如何导致概念的扩展,即具体位移目的地转喻为相关目的或目标。这一阶段可理解为是一种认知转喻机制,是用目标取向的移动代表有意的行为,如:“当上了总统”,便是由目标取向移动转喻为有意的行为去达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主体终点不再是具体的处所,而是相应的目的或目标。这种认知转喻机制,是在“PATH”“部分——整体”意象图式和“目的<>目标”基本经验关系决定的映射域下产生的。并且,以对沿着路径移动的动体的概念化为基础的“目的<>目标”变化<>位移”这两种相互关系可以将“上”的结果义用法隐喻映射为表积极向上的变化,好的目标的获取,如:“考上大学、住上新房、买上汽车……”等较高目标、较高标准的实现,抽象目标物作为一种心理预期被凸显出来。这类隐喻映射是以“上”的位移事件为基础的,但受人们主观认知经验的限制,具有较强主观性。相应结构式接触义和添加义则是由于不同注意力视窗的开启而达到的不同认知凸显的结果。

当有意的、有目的的行为这一源概念转移到呈现的状态时,隐喻映射再次受到以位移事件为基础的映射域控制,即由“上——下”意象图式和“视点<>界标”“变化<>位移”为基础的映射域,产生新的隐喻扩展。在扩展中,有意的、有目的的行为源概念转移到呈现的特定的状态这一目标概念上,便表现为时间域上状态的变化与持续。如:例(13)中“呜呜地哭上了”,即“哭”这一状态在时间域上的呈现与持续。最后一个阶段如例(14)中“上”已不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依附于谓语动词后,表达一种轻松的语气。

四、结语

“上”作为典型的趋向动词之一,最常见的用法是用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谓语动词动作趋向。但在具体的使用中,“上”的语义表现日趋复杂,不再单纯表示趋向义,而是渐渐虚化,最终成为相当于进行体标记的词。位移事件理论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提出的一种认知方法,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是与其认知能力紧密联系的,语言的运用是基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经验的不同感知,从认知角度去分析趋向动词“上”的语法化过程,能够给语法化建立一个认知框架,很好地描述出“上”语法化演变轨迹,解释力较强。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华.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5).

[3]李燕.现代汉语趋向补语范畴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4]刘仪蒙.趋向动词“上/下”作补语的粘合式述补结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侯苏皖 江苏南京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2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