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纷纷扬扬”的历时演变情况

2022-06-08

摘 要:本文以石锓先生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统计法分别探究“纷纷”“扬扬”“纷扬”在古代文献中的历时使用情况。“纷纷扬扬”是明代出现的一个形容词的AABB式,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纷纷”和“扬扬”在组构AABB式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这表明虽然从汉语史整体的发展脉络看,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渐萎缩,但通过个例研究可见此时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仍在不断产生新词,并尝试以四字格的形式保留在汉语中,由此可见形容词AABB式发展的复杂性。

关键词:纷纷扬扬 单音状态形容词 叠加式

一、理论背景

石锓先生在其专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中就形容词AABB式的类型、演变历程做过详细的描述。本文拟以石锓先生的研究成果为理论背景,对形容词AABB式中“纷纷扬扬”这个词做历时考察,分析其形成过程、词义变化情况、语法作用的演变等。

汉语形容词AABB式有重叠(AB→AABB)和叠加(AA+BB→AABB)两种结构方式。其中,AABB叠加式可再分为两种:第一,A与B都是单音状态形容词,如穆穆皇皇;第二,A与B都是单音性质形容词,如红红绿绿。AABB重叠式也可再分为两种:AB是双音状态形容词,如参参差差;AB是双音性质形容词,如高高兴兴。

唐以前的AABB式中,A、B都是单音状态形容词的叠加,但此时有些A、B可以连用,有些不能。如穆穆皇皇,“穆穆”是“穆”的重叠,“皇皇”是“皇”的重叠,“穆”“皇”都是可单用的单音状态形容词,但是未发现“穆”“皇”连用的例证。再如炜炜煌煌,“炜炜”的基式“炜”和“煌煌”的基式“煌”可以连用,临时构成“炜煌”。《文选》中有:“輶轩蓼扰,彀骑炜煌。”这种基式可以连用的AABB式是后世该结构产生质变的重要过渡阶段。之所以说是过渡阶段,是因为:第一,从语义上说,“炜炜煌煌”是“炜炜”与“煌煌”语义的简单相加,语义尚未凝固;第二,从结构上说,“炜炜煌煌”结构未完全定型,还可以构成“煌煌炜炜”,或在“炜炜”和“煌煌”之间插入其他成分,如“灼煌煌以炜炜,独崇朝而达暮”。

唐宋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逐渐消亡,沿着三个方向发展:1.带词尾而存在,如“卓然”;2.两个单音状态形容词词汇化为一个双音状态形容词,且逐渐演变为双音性质形容词,如“苍茫”;3.与意义范畴相同的单音性质形容词组合,构成双音性质形容词,如“寂静”。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随着能产性下降以及描述性减弱,也在唐代变为一个小类,明清之后逐步消退。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新产生的一些AABB式,如“漫漫汗汗、渺渺茫茫、恍恍惚惚”等因单音状态形容词的消亡,无法继续分析为叠加式。又因为“漫汗、渺茫、恍惚”等单音状态形容词连用的现象在唐代之前已经产生,此时只能把“漫漫汗汗”分析为漫汗的重叠,“渺渺茫茫”是“渺茫”的重叠,“恍恍惚惚”是“恍惚”的重叠。但它们还不是真正的重叠式,因为此时AABB式的词义仍是AA与BB的简单相加,结构不凝固,因而把它们称为准重叠式。AABB式结构的重新分析形成了一种类推机制,催生了联绵式状态形容词或双音性质形容词重叠而成的AABB式在唐代出现,这才是真正的AABB重叠式。如由联绵词“从容”重叠而成的“从从容容”,《全唐诗》:“与之放旷浪浪兮,从从容容”;再如由双音性质形容词“明白”重叠而成的“明明白白”,《寒山诗注》:“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休”。联绵词和双音性质形容词都不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AB式已经是单一的意义,故而由AB重叠而成的AABB当然不可能是叠加式。

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步萎缩,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双音状态形容词重叠式逐渐分化,基式语义域较窄的几近消失,语义域较宽的向性质形容词转化,其重叠式也继续保留。与此同时,双音性质形容词重叠式和单音性质形容词叠加式都得到迅猛发展。

二、“纷纷、扬扬、纷扬、纷纷扬扬”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统计法,我们具体来看“纷纷扬扬”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检索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纷纷”“扬扬”在战国时早已出现且使用频繁,“纷扬”在战国时也已经出现,“纷纷扬扬”最早见于明朝小说。那么“纷纷扬扬”究竟是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的,还是由“纷扬”重叠而成的?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验证:其一,从结构上看“纷纷扬扬”这个词是否固定,可否在中间插入“而”“以”等连词?从意义上看,“纷纷扬扬”的意思是否为“纷纷”和“扬扬”的简单相加,是否有凝固的词义产生?如果该词结构不固定、意义为简单相加而成,则“纷纷扬扬”是叠加式或者说“准重叠式”。其二,“纷纷扬扬”与“纷扬”比较,是否是“纷扬”意思的强化?如果是,则“纷纷扬扬”是重叠式。

(一)纷纷

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可归纳出“纷纷”的4个义项:①杂乱;②众多;③多而杂;④接二连三地。其中义项①、②、③为形容词,义项④为副词。统计“纷纷”在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可得下表:

表1:“纷纷”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由上表可知,“纷纷”在古代文献中多作形容词,使用最多的义项是“多而杂”,这一义项在古代文献中共出现184次;使用较多的义项还有“众多”,共有122处。副词“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最早见于东汉,但使用极少,只出现一次。例如:

(1)至初元中,有天渊玉女、钜鹿神人、阳侯师张宗之奸,纷纷复起。(东汉《全汉文》)

(2)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六朝《三国志》)

直到唐宋时期,义项“接二连三地”的使用次数才稍显提高。真正运用最多且用法稳定的情况出现在明朝,此时“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的使用频数是94次,“多而杂”这个义项的使用频数是85次,两者相差无几,成为“纷纷”这个词最常用的两个义项。这个结论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纷纷”的两个义项是完全一样的,可见在现代汉语中这一结论也适用。

为什么“纷纷”最终会稳定在“多而杂”和“接二连三地”这两个义项上呢?李利波《形容词AA式、AABB式重叠现象历时研究》一文将AA式分为三种类型:1.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如“悄悄”;2.一个语素重叠而成的合成词,如“悠悠”;3.不成词、属于构形方式,如“大大”。“纷纷”和“扬扬”都属于第二种类型,即合成词。唐五代时,由一个语素重叠而成的合成词AA式表现得相当活跃,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其所描写的对象在语义上具有明显的类化特征。因而唐五代是其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此后经历了宋元的发展,明清时期基本稳定下来,语法功能大体维持不变。在语用方面,它们所修饰的对象大都是名词,或具体如自然的一草一木,或抽象如人的思想情感等,同一个AA式所修饰的词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共性,有的甚至只能修饰一类或一种事物,而具有特指性,朱德熙先生说过:“描写性修饰语往往带着潜在的指称作用。”

唐以前,义项“众多”使用频数是“纷纷”的4个主要义项中最多的。唐代,“多而杂”的使用频数第一次超过了“众多”,且是大幅度超越。虽然在五代时期稍有起伏,但北宋之后,“多而杂”这个义项就已经占具优势了。“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也是在唐代实现了突破,使用量增多,但在唐之后发展迟滞,直到明代才真正成为“纷纷”的主要义项之一,使用次数甚至超过了“多而杂”义。

通过统计“多而杂”义项分布的主要情况能得出下表:

表2:“多而杂”义项适用对象的分布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多而杂”这个义项的释义对象主要集中于“议论、雪花、落叶落花”这几种事物,其中“议论”涉及的次数最多,高达65次,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固化为“议论纷纷”这个四字格。“雪花”和“落叶落花”所占的次数相近,分别为25次、26次。石锓(2010)认为,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随着能产性下降以及描述性减弱,也在唐代变为一个小类,明清之后逐步消退。上述现象并不违背石锓先生的结论并不违背。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唐代,“纷纷”最多用于描述“雪花”和“落叶落花”这两种事物,描述议论的仅有1次。在唐代,“纷纷”的描写性已经急剧下滑了,这表现在“纷纷”前可有表程度的副词出现,这一现象在诗歌、散文中具有例证。如:

(3)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唐《崔颢诗全集》)

(4)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唐《唐国史补》)

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为保留自己的生命力,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比如不少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与所修饰的词常以四字格的形式出现,如‘纤纤玉手’‘源源不断’‘气势汹汹’‘碌碌无为’‘天网恢恢’‘茕茕孑立’等,部分还凝固为成语。”[1]“纷纷”即采用了这种方式,与其所修饰的事物“议论”相结合,组成“议论纷纷”这个四字格。唐以后的“纷纷”若单独出现也多是在诗、韵文等描述性的作品中。这就是为什么“多而杂”能够成为“纷纷”的一个主要义项的原因。

再看“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该义项使用的高峰期是明代。通过观察,该义项主要作副词,常用于小说、散文等文本中。如:

(5)入京道路,及兵部门首内府诸处,计约某日可追及敌,不待报至,便纷纷扬言曰:“某将官追上敌了。”(明《练兵实纪·戚继光》)

(6)靖三年之称本生皇太后。与夫七年之直称圣母皇太后而始定耶?诸臣纷纷哭谏伏阙者。徒自取谬遣耳,然事君则当如此矣。(明《万历野获编》)

(7)将过山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明《三国演义》)

(8)你走到这个尽头路上来,怎么载侧?况兼阴司里面有许多魍魈之鬼,纷纷的告状说道,是甚么抚夷取宝的人,枉杀了他。(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9)寄华一一批答,好的歹的,圈的抹的,发将下去,纷纷争看。众人也有服的,也有不服的,喧哗闹嚷起来。(明《二刻拍案惊奇》)

(10)原来后唐末年间,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明《喻世明言》)

(11)去了准提道人,只是睁着眼,张着嘴,须臾间,顶上盔,身上袍甲,纷纷粉碎,连马压在地下,只听得孔宣五色光里一声雷响,现出一尊圣像来...(明《封神演义》)

(12)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砂冲散,那些天兵神将,都乱纷纷堕落阵前。(明《水浒传》)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纷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最初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义项有“杂乱、众多、多而杂”等。唐代以前,这三个义项并没有稳定下来。唐以后,“纷纷”主要用于描写“议论”“雪花”“落叶、落花”等多而杂的现象。在唐代,“纷纷”描述性减弱,后选择与最主要的描写对象“议论”凝固为四字格“议论纷纷”,而描写“雪”和“落叶、落花”的能力大为削弱。在明代,“议论纷纷”成为“纷纷”作为形容词的一个最主要用法。

第二,“纷纷”还可作副词,释义为“接二连三地”。这一义项最早出现于东汉,也是在明代才得到突破性发展,成为“纷纷”的一个常用义项。

第三,在现代汉语中,“纷纷”主要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形容词“多而杂”,一个是副词“接二连三地”。

(二)扬扬

据《汉语大词典》和实际用例可归纳出“扬扬”的5个义项:①得意;②神采飘逸;③飘扬;④自若;⑤美善。统计“扬扬”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可得下表:

表3:“扬扬”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由上表可知,“扬扬”在古代主要的义项为“得意”。在明代之前,“扬扬”的其他几个义项还有零散分布的用例,但明清时期,“扬扬”已经全部用于表示“得意”了。

“扬扬”和上文所介绍的“纷纷”是一样的,描述性都在逐渐减弱。为继续生存,保留最主要的义项“得意”,并形成“意气扬扬”“扬扬得意”“得意扬扬”“喜气扬扬”等四字格。例如:

(13)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战国《晏子春秋》)

(14)然其人亦自有间:顾最为无耻,在京居间干谒,扬扬得意。盛则闭门炼药,不干外事。若朱本加衔里居,未尝入都也。(明《万历获野编》)

(15)人家奉承的,所过州县,无不谄謀之,满以为知县会出来迎接,得意扬扬的站在署门。初听此言,犹以为唤别处的差官。(清《海公大红袍传》)

统计常用几个四字格的使用情况可得下表:

表4:“扬扬”的四字格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可以看出,“意气扬扬”这个四字格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在战国之后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战国时的“意气扬扬”是偶然得之,不是固定搭配,直到明代才逐渐凝固。明代时产生了新的四字格“扬扬得意”,清代又有“得意扬扬”。这三个四字格在明清两代使用得相当广泛,明代“扬扬”共27处,四字格占了21处;清代“扬扬”出现55次,四字格有39处。这都表明“扬扬”在自身描述性减弱后,采用了凝固四字格的方式继续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据《现代汉语词典》,“扬扬”在现汉中的用法就是“得意的样子”。[2]

综上所述:“扬扬”作为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义项共5个,但到明清时期,其最主要的义项为“得意”,这也是它在现代汉语中唯一的义项。唐代,单音状态形容词衰落,“扬扬”的描述性减弱,后逐渐凝固为“意气扬扬”“扬扬得意”“得意扬扬”等四字格。

(三)纷扬

“纷扬”在古代文献中只出现了两处,最初见于《楚辞》,后为东汉刘向《九叹》所引,原句为“叹曰: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壅滂兮。”句义为:就像那奔腾的江水轰轰隆响啊,风卷大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啊。“纷扬”在这里指奔腾的样子。

但“纷扬”在古代文献中仅见于此处,他处不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这个词。说明在唐以前虽有“纷”“扬”连用的现象,却是孤例,“纷扬”不成词。即使将其看作一体,“纷扬”的意思和“纷纷扬扬”的意思相去甚远。此时即可判断“纷纷扬扬”不可能是由“纷扬”重叠而成的。

(四)纷纷扬扬

据《汉语大词典》,“纷纷扬扬”有两个义项:①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②传说纷纭。“纷纷扬扬”最早见于明朝,经统计得下表:

表5:“纷纷扬扬”的义项在古代文献中的分布情况

由上表可知,“纷纷扬扬”主要用于形容雪花纷乱飘扬的样子。例如:

(16)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明《水浒全传》)

(17)见丈夫回来。看看又是冬景至了,其年大冷。忽一日晚,彤云密布,纷纷扬扬,下一天大雪。高氏在家里思忖,丈夫一去,因何至冬时节,只管不回...(明《警世通言》)

(18)月有余,看看十一月天气,连日朔风紧起,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飞下一天瑞雪来。好大雪!(明《金瓶梅》)

(19)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和尚道:“这便是雪道兄了。”当夜纷纷扬扬落下一场大雪来。那雪下了一夜一天,积了有三尺多厚。(清《儒林外史》)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纷纷扬扬”只有一个义项,即“状态词。(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3]说明“传说纷纭”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三、结语

本文以石锓先生对形容词AABB式的历史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对“纷纷扬扬”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纷纷扬扬”是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的,属于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形成之初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一个是传说纷纭。到现代汉语中,“传说纷纭”义不见。

第二,“纷纷”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作为状态形容词的主要义项是“多而乱”,主要用于形容议论流言,次要用于形容雪花、落叶、落花等。“扬扬”也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其主要义项是“得意的样子”,除此以外还有“神采飘逸、飘扬、自若、美善”等义。在“纷纷扬扬”中,“纷纷”指“多而乱”,是其主要义项,并且“纷纷扬扬”在出现之初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传言、雪花”等,与“纷扬”一样;“扬扬”的“飘扬”这一义项出现于唐代和北宋,且在这两个朝代都是孤例。“AA”和“BB”义项的主次之别是“AABB”式很有趣的一个地方,值得思考。

第三,“纷纷扬扬”出现于明代。据石锓先生研究,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已经逐步萎缩,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很低。为什么还会有该形式的新词出现,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为保存自身而凝固为了叠加式的四字格?至少说明,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在元明清时还有一定变动,不能认为这之后它们就低迷消退了。

注释:

[1]李利波.形容词“AA式”“AABB”式重叠现象历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0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83.

参考文献:

[1]李利波.形容词AA式、AABB式重叠现象历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石锓.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朱妍娇.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泛化特点及动因[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2-106.

(白婧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