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郁达夫《迟桂花》的美学意蕴

2022-06-08

齐慧爽

摘 要:《迟桂花》中的景物美、女性美、人性美以及意象美使其独具韵味,笔者拟从这四个角度详细阐述《迟桂花》中的美学意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迟桂花》 翁莲 美

郁达夫先生的著名作品《迟桂花》给读者以清新、积极的感受,使读者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一、《迟桂花》简介

在作品《迟桂花》中,郁达夫先生将主人公设定为一个“病态”男子,而主人公在山清水秀之间忘情游历时心灵得到大自然的净化和陶冶,心理逐渐归乎健康与平和。另外,“治愈”主人公心理顽疾的还有一剂“猛药”——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翁莲。翁家山被郁达夫先生用细腻的笔调刻画为宁静、圣洁的人间仙境,而翁莲就是飘逸于山水之间、花草之上的精灵,人格中的纯洁、善良、乐观散发着桂花一样的清香,洗涤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郁达夫先生眼中,翁莲就是“一个洁白得如纸似的天真小孩”,也是一个清纯、善良、美丽、没有世俗气息的女子,更是感召和点化主人公心灵的仙子。

二、《迟桂花》中的美

在郁达夫先生的《迟桂花》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自然景物非常精细的描写,他笔下的那些男女主人公也显得格外的多愁善感,自然界的阴晴雨雪,一景一物,花开花落的季节流动,都无不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变化与震动”。[1]

(一)《迟桂花》中的景物美

通过阅读郁达夫先生充满诗情画意的《迟桂花》,读者可以真正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实含义。在《迟桂花》中,“青葱的山”“如云的树”“撩人的桂花香气”“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秋虫的鸣唱”“白茫茫的透明雾障”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安详、静谧、幽美的氛围,显现出大自然的博大与和谐,从而使人们身上的世俗气息得到洗涤和净化。安静祥和的大自然不但给予主人公情感方面的共鸣,还能够治愈主人公心理方面的疾病,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郁达夫先生为了让主人公“病态”心理的“突然好转”不让读者感到意外,就要对自然景物进行精雕细刻层层铺垫,水到渠成之时主人公便“得意忘形”产生了“性”的冲动,使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可以说,主人公的得意忘形与大自然的美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广阔静美的自然环境很容易让主人公进入“忘我”的状态之中,大自然的“催情功能”也很容易让主人公产生“最原始的生理冲动”。

(二)《迟桂花》中的女性美

在《迟桂花》中最美的人物当然就是翁莲了,作品中的一号女性。关于翁莲的外貌描写有很多,尤其是对翁莲脸红的细腻描写特别多,例如,翁莲“身体强健,两颊微红”“脸上又红了一红”“面色又涨红了”“她红红的双颊”“她就又涨红了脸”等。翁莲是一个已经结婚的寡居女性,居然还存有少女般天真无邪的淡淡羞涩,表现出翁莲单纯、淑雅、柔和、质朴的个性。“听听她的那种舒徐清澈的语气,看看她那一双天生成像饱使过耐吻胭脂棒般的红唇,更加上以她所特有的那一脸微笑”,而“我竟恍恍惚惚,像又回复了青春时代似的完全为她迷倒了”,从主人公对翁莲的痴迷程度,侧面烘托出翁莲外貌的美丽。翁莲丰满迷人,“挺突的胸脯,和肥圆的肩膀”迷得主人公感叹“她的身体,也真是发育得太完全……”翁莲不仅凭借完美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迷倒主人公,而且还具有封建女性所难以具备的乐观积极,表现出翁莲性格方面的超人之处。翁莲在婆家受到虐待而被迫回到娘家,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丢娘家脸的事情,为世俗所不容,但寡居在娘家的翁莲并没有悲悲戚戚哭哭啼啼,“终日没有在她脸上流露过一丝悲寂的痕迹”。另外,翁莲敢于和主人公一起游览翁家山也说明翁莲不像其他封建女性一样落后守旧消极无能,她敢于面对新生活,从而表现出翁莲质朴、纯真、自然的个性。总之,“女性的青春形采和情韵馥郁的内在魅力的融合便构成了莲儿清婉瑰丽、形神兼备的美质”。[2]

(三)《迟桂花》中的人性美

“女性可以说是郁达夫创作生命的支点,他笔下的女性大多优美可爱,而且带有能使人灵魂净化的圣洁气息”。[3]《迟桂花》中的人性美不但表现在翁莲的积极乐观、自立自强的个人魅力,更表现在主人公“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痛改前非上。翁莲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以及寡居的个人实际情况使主人公在生理上产生一点点性方面的初级冲动,而主人公与翁莲一起游览美丽山景的时候,翁莲优雅的气质、自然的心态、纯真的个性、圣洁的气息深深吸引着主人公,导致主人公忘情地欣赏着翁莲完美无瑕的身体,产生了非常自然的生理反应,“似乎要起性欲冲动的样子”。然而,翁莲表现出来的清纯质朴、天真圣洁让主人公瞬间清醒,使主人公对自己因为对方的美而产生性冲动感到龌龊和丑陋,看到自己的渺小和低俗,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自我谴责感和愧疚感,从而促成主人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巨变。主人公与翁莲结拜成兄妹,将个人性欲望和性冲动升华为兄妹之情——一种非常健康、高洁的个人情感,从而实现个人思想意识的提升。

(四)《迟桂花》中的意象美

散发“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的迟桂花多次在小说中提到,不但迟桂花的清新雅致的香气得到郁达夫先生的精雕细刻,连迟桂花的生长环境都得到一些笔墨的渲染,创设出迟桂花清香飘逸的幽静、祥和的山谷环境,而迟桂花自然就是翁莲的化身。“小说中莲的形象和迟桂花交相辉映,作者将女主人公的人格品性置身于翁家山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仿佛她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更是大自然美和宁静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迟桂花’:芳而不俗,芳香纯净,纤尘不染”[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翁莲和迟桂花一样具有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的高贵品性,当主人公的生理反应日趋明显的时候,翁莲“高山深雪”般的纯真质朴给予主人公“醍醐灌顶”级的启迪,从而使主人公对自己的行为大彻大悟,看到了自己对“美”的亵渎,对圣洁的侮辱,终于使主人公幡然悔过,痛改前非。主人公的知错就改也突出了翁莲的高贵品性,使翁莲具有迟桂花一样的清香,从而在作品结尾处实现翁莲与迟桂花的“二合一”,使迟桂花完美地成为翁莲的意象体。

三、结束语

仔细研读郁达夫先生的《迟桂花》,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景物美、人物美、人性美以及意象美,觉察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积极元素,看到郁达夫先生的文学创作渐渐摆脱沉闷走向清新,开始了新的创作历程。另外,文章中具有迟桂花般美丽与清香的翁莲展现了人性中高风亮节的神奇作用,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1]赵艺遐:《一切景语皆情语——解读郁达夫作品<迟桂花>》,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4期,第86页。

[2]袁生根:《郁郁馨香报诗情——郁达夫<迟桂花>意蕴新探》,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第23页。

[3]王晓雁:《一种净化的诗意的美——读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第224-225页。

[4]叶俊:《浅析郁达夫小说<迟桂花>中的迟桂意象》,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 第55-56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力.寄意于象的人性净化之路——细读《迟桂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3):127-131.

[2]郁士宽.浅析《迟桂花》的抒情风格,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92-94.

[3]刘鹤.《迟桂花》与《伊豆的舞女》的审美比照[J].浙江社会科学,2008,(6):112-116.

[4]张文娟.五四文学中的女子问题叙事研究——以同期女性思潮和史实为参照[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齐慧爽 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4570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