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但是”的语法化再探

2022-06-08

摘 要:“但是”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最常见的转折连词,常常与“虽然”成对使用。然而在古代汉语中“但是”最初是两个词,由副词“但”与系词“是”组合而成,它经历了从两个单音节词连用到双音节副词再到转折连词的发展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但是” 语法化 连用 词汇化

在古代汉语中,“但是”最初是作为两个词出现的,是副词“但”与判断词“是”的连用形式,这个“副+动”的组合经过词汇化逐渐形成表“限止”义的副词“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副词“但是”又进一步虚化,发展成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转折连词。

一、“但是”的古今用法差异

(一)“但是”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但是”作为一个词组连用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在这一时期“但是”一词连用的例子很少,“但”和“是”只是偶尔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位置相连,用例极少,两个词各自的意义及用法并没有联系。

到了唐宋时期,“但是”逐渐由两个单音节词融合为一个双音节词,并逐渐发展出表示轻微转折的意义。根据王力的说法,直到《红楼梦》时代,才有连词“但是”出现。[1]这里“但是”和“虽”连用,构成了典型的现代汉语的转折关系。清代的连词“但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清以后“但是”朝着更为虚化的方向发展。

(二)“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但是”的释义是“表示转折,引出与上文相对立的意思,或限制补充上文的意思,连接小句或句子,也连接词、短语、段落。连接词、短语时,所连接的多为修饰语。”[2]《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又将“但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前后两层意思互相排斥,正意在后面”;二是“前后两层意思并不互相排斥,正意在前面已经说出,只是用‘但是’表示语意上的转折,引起下文对前面的正意作进一步的限制或补充”。

在古代汉语中,“但是”及其引导的后续成分在句中可以充当状语、谓语,而现代汉语中的“但是”作为一个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前或主语后,但在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

“但是”是怎样由两个单音节词连用逐渐发展为副词又虚化为连词的呢?有什么样的原因,其中又有何联系呢?

二、连词“但是”的产生

学术界对“但是”的定性已达成普遍共识,即早期的“副+动”组合词汇化为副词“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一)“但是”语法化为副词

1.词组“但是”

古代汉语中副词“但”主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范围的限止,构成“副+动”短语,义为“只,仅仅”。

(1)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这里的“但”出现在动词“见”前面,构成典型的“副+动”结构,表示“只见,只看见”。

文献中“但是”一词连用,最早的可查的例子出现在汉代。

(2)但是其人,明为其开,非其人则闭,审得其人, 则可以除疾,灾异自消,夷狄自降,不须兵革,皆自消亡……道有可为出,不妄行,是其人则明,非其人则不可行。”(《太平经》)

此句中副词“但”与判断动词“是”构成修饰关系,词组“但是”表示“只,仅仅”义。文献中的最后一句话“道有可为出,不妄行,是其人则明,非其人则不可行”。《古汉语虚词手册》中解释“非,副词,表示假设性的否定,用在偏句或紧缩句的前头。”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非”是否定词,表示“不是”的意思。句中“但是”与“但非”在结构上对举,意义上也是相对而生的,因此,“是”是一个表肯定的判断动词,“但”在这里使用的是它的古汉语常用义“只,仅仅”。“但是”的意思为“只要是”。这一时期的“但”“是”仍然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节词,偶尔组合成词在句中表示“只要是”的意思。

自隋唐起,随着判断动词“是”在语义上的成熟与发展,“是”受副词“可”“只”“但”等词修饰的情况越来越多,在与这些词的结合过程中,“是”的语义逐渐虚化,甚至丧失了独立表词的词汇意义。特别是表示少量意义的“但”与“是”连用的次数逐渐增多,两个单音词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副+动”的内部关系逐渐由微词性转为偏正性,语义重心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转为表示少量意义的“但”,这也成为“但是”表示轻微转折的语义基础之一。[4]这一时期“但是”连用的次数逐渐增多,在文献中和口语中有不少“但”和“是”连用的例子。如:

(3)上来所述,但是提纲。(《禅源诠序》卷下之二)

(4)见说被送来者不是唐叛人,但是界首牧牛耕种百姓枉被捉来。(《入唐求法》卷四)

(5)但是贫寒速遍寻,无论好丑须济(齐)赴。(《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

(6)则公一个病,但是诸人亦复如然(《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

(7)则公一人,但是世人亦复如是(《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

(8)上疏谏曰:伏见有司税关市事条,不限工商,但是行人尽税者,臣谨按《周礼》九赋,其七日“关市之赋”。(《旧唐书》卷九四)

(9)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禅源诠序》)

(10)曹溪菏泽,恐圆宗灭绝,遂呵毁住心伏心等事。但是除病,非除法也。(《禅源诠序》)

上述8个例句中“但是”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分别概括为以下几种。其中例(3)、例(4)两句中的“但是”是“只是”义,例(5)、例(8)中的“但是”义为“凡是”,例(6)和例(7)中的“但是”义为“还是”。例(9)中的“但是”在主语之后,作谓语,表示“只是”义,是对主语“禅门”的限制性判断。例(10)中的“是”与否定词“非”对举,在这里依然用作表肯定的判断动词,“但”表示“只,仅仅”。总之,上述“但是”都有表示“小量存在”义。上述例句中的“但是”在句子中的位置,有的处于主语的后面,有的位于整个小句的句首,这一时期的“但是”都还处于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阶段,尚未构成一个词语。“但是”作“凡是”讲,或者作“只是”讲,在隋唐以后都是大量存在的,它既可以位于主语之后又可以处于小句句首。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两个单音节词联合在一起使用的频率增加了,这直接促进了双音节合成词“但是”的形成。

2.合成词“但是”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但”“是”的词性和语义逐渐虚化,加上高频率的使用,特别是“是”的判断性减弱,使得“但是”逐渐凝固成一个词。凝固成词的“但是”位于小句的主语后面,副词作状语,用来修饰谓词性成分,表示“只是”。

(11)空宗之言但是遮诠,性宗之言有遮有表。(《禅源诠序》)

(12)圣人何事不理,但是与人自不同。《朱子语类》

例(11)中的“但是”在主语“空宗之言”和谓语“遮诠”之间,“但是”在这里是副词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遮诠”,表示“只是”义。例(12)中的“但是”表面上看位于小句句首,其实这里省去了小句的主语,主语“圣人”是可以补出来的,因此“但是”仍然可以说位于主语之后。

关于副词“但是”产生的动因,笔者认为除了语义和语用的因素外,还不可忽视“双音化”“口语化”对“但是”组合成词的推动作用。[5]“由于‘是’对‘但’的依附性很强,‘但是’就自然构成了一个双音节韵律词,并在经常连用的组合中凝固化。”这便是很多学者都提到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但”和“是”本为两个独立的单音节句法单位,但由于经常在句中紧邻出现,因而很容易形成一个双音节单位,这样的词组往往演变为双音节词,这是汉语词汇化的一种基本方式。其次,由于“但是”是一个口语性很强的词语,历史上六朝时期口语和书面语开始走向一致,因此在语言使用中特别是书面语的使用中,人们倾向于选择口语性较强的词语,如用副词“但是”表示“只,仅仅”。所以,口语化也对合成词“但是”,乃至于后面论述的连词“但是”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但是”虚化为连词

1.并存时期

在晚唐时期“但是”开始结合成一个词,在语义不断精简化、句法环境不断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副词“但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继续用作副词,表示“只要是,凡是”,另一个则发展为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此时“是”的判断义也在逐渐减弱,有演变为词内成分的趋势。这一时期“但是”发展出表示轻微转折义的例子如以下出自《朱子语类》的句子:

(13)此意須要于不做工夫时频频体察久而自熟,但是著实自做工夫不干别人事为仁。

(14)忠信只是一字,但是发于心而自尽,则为忠验於理而不违,则为信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发。

(15)孟子说伯夷伊尹与夫子是则同,看伯夷伊尹与夫子岂是一样人,但是此大节同若此不同則不足为圣人矣。

(16)圣人取象有不端确处如此之类今也只得恁地解,但是不甚亲切。

(17)唐人亦不见有祭, 但是拜扫而已。

上述例句中的“但是”都位于小句的句首,语义逐渐虚化,从表示“只,仅仅”的限制用法向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发展。这里“但是”的本义多数仍然可以译为“只,仅仅”,只是语气上有了前后对比的转折意味。这是副词“但是”向连词“但是”过渡的一个阶段。其次,在《朱子语类》中也存在“但是”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的例子。如:

(18)颜子却但是不以我去压人,却尚有个人与我相对在。(《朱子语类》)

这里的“但是”表示“只是”义。在宋代,“但是”大多位于小句句首,同时也存在少数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的例子,二者处于并存状态。即“但是”既可位于小句句首表示“只,仅仅”义,又可位于主宾语之间表示“只,仅仅”义或者“凡是”义,有时还可表示“只要”义。语言的发展要求“但是”的语义和功能不断自我完善,因此“但是”朝着一个语义更加简单、表意更加准确的方向发展。

元明时期,“但是”在句中的位置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个时期“但是”几乎全部都位于小句句首,只有在极个别的例子中位于主宾之间。“但是”的转折语气增强,不过从具体语义上理解仍然是“凡事,只是”义。有少部分的词开始用为单纯的转折连词,并且转折语气加重。

2.转折连词“但是”

副词“但是”经常位于小句句首,表“只,仅仅”之义。在这一特殊环境下“但是”逐渐通过语境吸收将表示数量或程度对比的语义内化为自身的语义标记,从而独立标明转折义,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折。[6]“但是”由副词转变为连词,除了语义和句中位置变化对它的推动作用外,还有人的认知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智能活动之一,语言是人类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认知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在不断发展,人们主观认识的转变,要求语言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这也是推动表“限制”的副词“但是”向转折连词“但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上双音化、口语化等因素的影响,历史淘汰了原有的“然”和“而”等转折连词,选择了口语性更强的双音词“但是”。

现代汉语中的“但是”常常与“虽,虽然”搭配使用,表示让步、转折。关于连词“但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学术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是在北宋时期,如丁烨在《谈“但是”的语法化》一文中说:“宋代,有相当多的‘但是’有转折连词的用法。”他举的例子如下:

(19)亦能于壁间写字,但是墨较淡,不久又无。(《朱子语类》)

此句中的“但是”位于整个小句的句首,“但是”后面有句子的主语,在这里作连词表示转折。[7]

有的学者认为是在清代,如王力在《汉语语史》一书中指出:“但是”这些都可以译为“只是”“只要”“仅仅”等义,这些都还是副词,而不能认为是连词,因为它们在语法上不能代替“然而”。

笔者认同王力的观点,认为在北宋时期“但是”表示的语义仍然是“只是”“仅仅”,处于副词“但是”向连词“但是”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如上述丁烨所举例句中的“但是”,最多可以说有轻微的转折义,这些轻转的具体含义都是靠“但是”的上下文表现出来的。副词“但是”表示“只是,仅仅”义,本身就体现出句义前后不一。正如王力所言,“这些‘但是’都不能代替‘然’‘而’表示前后两项之间的转折意义。像真正的转折连词‘然’‘而’等是绝不能随意把它们放在不表示转折的上下文中的。”[8]可见,“但是”在北宋时期仍然是一个副词,它真正作为连词,应该出现在清代。

“但是”作连词的用法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如:

(20)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红楼梦》)

(21)今日海棠复荣,我们院内这些人,自然都好,但是晴雯不能像花的死而复生了。(《红楼梦》)

这个时期的“但是”开始出现与“虽,虽然”搭配使用的情况,在整个句子中“但是”的转折意味增强,逐渐形成一个单纯的表示转折的连词。这一时期“但是”在句中的位置几乎全部处于小句句首,只有极个别的还处于主宾之间,表示“凡事,只是”义。据统计,在清代产生的大量语料库文本中总共有166例“但是”全部处于句首,其中163例用为转折连词,这些“但是”并非都与“虽、虽然”配对使用,“但是”转折的意味都很明确。[9]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但是”发展得更为成熟,还发展出“但是”“但只是”“但只”等多种形式,且使用的频率很高。可以说,此时的“但是”已经普遍用作转折连词,完成了从副词向连词的演变。

三、结语

连词“但是”表转折,从两个单音节词的偶尔连用到经常连用,经过词汇化过程演变为表“限制”的副词“但是”,副词“但是”又经常放在小句句首使用,经过口语化、人的主观化以及重新分析等因素的作用,语法化为表转折的连词“但是”。总之,连词“但是”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在连用的时候语义逐渐虚化,最后失去了两个单音词的实词语义而结合成一个仅表示转折意义的连词,这种语义的演变乃是“但是”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第一步。“但是”一词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意义逐渐虚化,最后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最常用的转折连词“但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蔡甜.“可是”“但是”“只是”的词汇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

[4]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5]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李艳军.连词“但是”的语法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0).

[7]丁烨.谈汉语[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8]席嘉,近代汉语连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李洪琳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40133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