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想象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2-06-08

陆平,周月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要:通过课例研究发现,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执教想象作文的策略有:带领儿童观察大自然,丰富表象,为重组表象奠定基础;以“第一人称”口述,角色转换,进入想象性的童话世界;顺应儿童心理,以富有意蕴的直观情境,触发儿童联想;以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和直观情境构建出“情境链”,渲染出广远的意境,营造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李吉林;想象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72-02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只要求学生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教什么、怎么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想象作文的拓荒者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她就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一系列想象作文教学课例。本文以李老师的经典课例《我是一棵蒲公英》为例,探析其想象作文教学策略,以便年轻一代语文教师们研习和借鉴。

一、课例呈现

笔者研读了《我是一棵蒲公英》想象作文课例[1],从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表现这几方面作了归纳、梳理:

课前,李老师带领孩子们到野外寻找野花、认识野花,感受野花之美。这一堂想象作文课有如下教学流程:“环节1”,启发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忆观察印象,再逐渐聚焦于蒲公英,在学生自主拟题的基础上,择取《我是一棵蒲公英》为题,以“第一人称”口述;“环节2”,引导学生依次介绍“我”的名字、模样、住处、兄弟姐妹、家中常客等情况,教师折断蒲公英的茎,学生联想到土壤妈妈,说“我”长大后的去向;“环节3”,理清思路,讨论确定文章的中心;“环节4”,引导学生凭借观察印象,分段口述,先介绍名字、模样,再举例说蒲公英的品格,而后观察蒲公英飘飞的种子,展开想象;“环节5”,教师总结,学生连贯口述全篇。“回忆说整体印象——多角度介绍情况——拟题、提炼中心——分段口述——连贯口述”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推动儿童饶有兴味地投入回忆、思考、想象、口述活动。

二、教学策略赏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2]。想象作文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如何凸显这一亮点呢?从上述课例来看,李老师的如下想象作文教学策略值得我们研习和借鉴:

第一,带领儿童观察大自然,丰富表象,为通过想象重组表象奠定基础。在本课例中,上课之前,李老师通过精选观察场景、组织开展观察活动。野外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交织成一幅幅图画,会激起学生的热情,在他们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活的,任何没有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赋予它鲜活的生命。李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表及里,按“叶——茎——花”或“花——茎——叶”的顺序观察植物,这种指导蕴含着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美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些具有美感的丰富的表象为放飞儿童的想象力添上了有力的翅膀。

第二,以“第一人称”口述,引导学生角色转换,进入想象性的童话世界。李老师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的呢?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即“我”的口气拟题目,拉近儿童与观察对象的心理距离(环节1);其次,以简笔画为抓手,告诉学生“现在你们大家就是蒲公英”,学生齐说“我是一棵蒲公英”,进一步缩短儿童与口述对象的距离(环节1);再次,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想象、口述的问题,均采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感到老师似乎在对“蒲公英”提出疑问,如“现在有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你们,你们得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环节2)最后,在学生口述交流过程中,教师关注儿童以“第一人称”作拟人化表述的正确性,例如一名学生说:“我帮××改一下:‘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照得它们闪闪发光。’”李老师提醒道:“不要说树叶上,而说:‘我和姐妹身上滚动着露珠’,那就更好些。”(环节4)此时,“我”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就是“我”,儿童与口述对象蒲公英融为一体,主客合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想象性的童话世界中自由驰骋。

第三,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富有意蕴的直观情境,触发儿童的联想。当学生介绍了“我”的名字、模样等情况后,李老师提醒道:“你们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没介绍。”学生迷茫,思维陷入困顿状态,李老师就折断蒲公英的茎,在行间走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花茎里冒出的白色的乳浆,并提醒:“你们看到蒲公英里面冒出白色的浆,你们想还可以介绍你家的谁?”学生顿悟:“我知道了,蒲公英里面的浆是吸取的土壤妈妈的乳汁。”李老师又问:“你们长大了,准备到哪儿去?”学生的思维顺势拓展到“荒山”、“草原”、“森林”、“宝岛台湾”等地(环节2)。这样,教师引导儿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当学生描述了想去的地方,李老师走到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种子飘飘悠悠地飞到窗外,边描述边启发:“你抬头往上看,看见什么?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又来到什么地方?那儿你刚去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后来又是什么样子?”(环节4)教师引导儿童就像一部移动的摄像机,从不同的视角,以动态的眼光,创造性地观察、想象、描述。

第四,以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和直观情境所构筑的“情境链”,渲染出广远的意境,营造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整体观照课例,共设置了5个情境:情境①,带领学生观察野外生活情境,为想象作文提供表象、酝酿情绪,“环节1”即借助此情境展开的,引导儿童回忆,在脑海里重现“蒲公英”所生长的野外场景;情境②,通过简笔画和语言描述,推动儿童角色转换,由真实情境逐渐进入虚拟的童话情境(“环节1”),引导学生借助此情境,介绍“我”的名字、模样、住处、兄弟姐妹、家中常客等,构筑了一个由野花、野草、蜜蜂、蝴蝶等组成的色彩斑斓、生动和谐的大家园;情境③,让学生观察折断的蒲公英的茎,联系到土壤妈妈,丰富了童话情境的意蕴;情境④,通过描述、提问“那你们长大了,准备到哪儿去?”进一步拓展了童话情境的空间(“环节2”);情境⑤,学生观看窗口飘飞的种子,此情境,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展开想象,有学生想象“我”是如何将“荒山变成了花园”,有学生想象“我”是如何面对暴风雨的打击的。在老师所渲染的广远的意境中,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过崇山峻岭,飞向浩渺的云霄,飞向人们足迹不能到达的地方……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就这样“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性作文,不失时机地启迪、发展儿童的想象”[3]。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儿童的“想象之树”蓬勃地生长着,他们的创造性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文集(卷七):我们去寻找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47~4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李吉林.想象习作的设计及其策略[J].语文世界,2012(5):44.

(责任编辑 张海鹏)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