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言之有“礼”:试论播音主持人的礼仪风范

2022-06-08

姚瑶

摘要:从文化传播者的角度说,播音主持人的礼仪风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人文情怀、涵养德行的综合展现;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说,播音主持人的礼仪风范是个人形象、文化修养、节目水准的真实写照。从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礼”,从称呼之礼到穿戴之道,涵养高尚的礼仪风范,塑造播音主持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播音主持;语言礼仪;仪态规范

《论语》曰:“不知礼,无以立。”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唯收视率论”的“洗脑”和“个性论”的“煽动”,不但在各种模仿当中丧失自我,甚至连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也大都被抛掷九霄。不礼貌的言语、不恰当的语气,配以不适宜的镜头语言、不得体的妆容服饰、夸张的仪态等,在许多类型节目中比比皆是。传媒人应坚定地肩负起礼仪文化传播者的目标和使命,“自卑而尊人”,在自觉的道德约束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受众,传播正能量。

观众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观众都会在心里默默的打出“印象分”,有些主持人的表现甚至会让观众直接换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除了极少数不知道道德修养为何物的人外,大多数主持人的内心还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只是缺乏礼仪常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仪:度也”,也就是说,“仪”是指人的外表或举动,包括容貌、服饰、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如果说“德辉”是头脑、语言是喉舌,那么“礼容”就是躯体。

一、称呼之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经常会有对嘉宾的介绍、称呼等称谓语。在《弟子规》中就有“称尊长,勿呼名”,但这里的“尊长”运用到实践当中又该怎么称呼呢?

1.称呼职务、职称或学衔等

访谈的对象如果具有某种职务就要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例如:“×主席”“×省长”等。如果对方有几个职务,就以最高职务的那个身份来称呼他。如《养生堂》节目,请来的嘉宾多来自医学界,主持人在介绍时会说“北京中医院副院长王国玮”,在节目当中也称其“王院长”而不是“王大夫”。而在一些学术氛围较浓厚的节目中,为了凸显嘉宾的权威性则以对方的学衔为称呼,例如“王博士”“张院士”等等。

2.称呼姓名

在不同的节目类型当中,称呼是否得体要根据节目的定位、采访的对象等来具体的判断。如《非常静距离》访谈对象多为明星,主持人多以老朋友的口吻和嘉宾聊天,这时如果是年龄相仿的嘉宾就可以直呼其名,甚至为拉近距离叫其小名或英文名。如叫娜娜(谢娜)、小璐(李小璐)、eason(陈奕迅)等,让嘉宾和观众都觉得很亲切。

3.称呼外宾

正式的场合尽量用敬语。如:对部长级以上高官,一般称“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对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殿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陛下”。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如“上校先生”。

4.中华称呼的文化

时下,一篇中华文化礼仪用语网间流转,诸如: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请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这些中华礼仪语言精粹体现了尊重、

文明和修养,应恰当选择使用。

二、仪态之礼

仪态属于人的行为美学范畴,是指人的肢体所呈现出的各种体态,以及其变动过程中产生的面部表情。古书上对于仪态礼仪的记载有很多。例如《礼记·玉藻》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之荣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荣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德,色容庄,坐如尸。”这段话的意思,君子平日里的体态是舒缓的,但与自己所尊敬的人见面时,立即会整肃仪容,显得非常的谦恭。比如走路要沉稳、手不能乱放、不能斜眼看人等等。对于主持人来说,举止高雅、得体与否,可直接反映其有什么样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甚至会影响整个节目、整台晚会的文化水准与审美高度。

1.表情得体

表情,指人的面部神态。一个人可以通过面部五官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而在这其中担当重要“角色”的是目光和微笑。恰当、得体的表情变化是一种无声却力量强大的语言。得体的目光总体要求是:自然、真诚、亲切、平和。然而,现如今的一些主持人却习惯双眉紧皱、满脸质疑、目光逼人,仿佛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大法官,而被采访者往往被这骇人的目光弄得不知所措,观众也压抑到想换台。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才是风格、才是看点。但是这些人却忘记了新闻人的职责是什么,难道就只有用如此的方式才能挖到新闻点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善待我们的采访对象,虽然不至于对谁都如沐春风,但也不至于要嘉宾都如坐针毡吧!

河南电视台《临行会见》主持人自节目开播以来已经采访了200多位刑事犯,她始终坚持站在平和的角度进行对话,节目的开头都会用“唤醒人性回归,感悟生命可贵”来作为开头语。采访开始的时候,她会询问犯人在狱中的情况,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她用专注的眼神、关注的视角、平和的语气,从细节方面追问人性。主持人也因此荣获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十佳主持人称号。

2.姿态规范

“坐”和“立”是常见的两种姿势,但就是因为最常见、最普通,才不被人重视,为此常出现失礼的情况。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无论是“坐”还是“站”都应该符合中国传统的“礼”的要求。

首先,站立时要精神、挺拔。男性双腿可分开,双脚间的距离最多与肩齐。女性双腿应并拢,脚尖微微外撇。切记因紧张而双腿不自觉的抖动,或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一些用耳麦的主持人,双手习惯性的在胸前交叉抱紧,这种姿势从心理学角度上看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势,非常不利于和观众以及嘉宾间的交流。坐,要保持上身的正,双腿要并拢不要打开,无论男女都是如此。坐椅子或沙发时一般只能坐前二分之一左右,不要坐满,身体略向前倾,两眼专注地看着对方。在某访谈节目当中,女主持人坐在沙发上时,双腿不但跷着二郎腿,而且两条腿前后拧成“麻花型”,雅观有余,大气不足。

其次,儒学讲究身体的“正”和内心的“中”要高度一致,认为这是君子内外一致的表现。讲究站姿与坐姿并不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代表的是一种伦理与尊卑。《弟子规》中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只有从内心真正地领悟到,才能从行为中体现出来。某电视台一档谈话节目,所邀请的嘉宾身份都很高,几乎都是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大学者,主持人则比较年轻。可是,每次年老的嘉宾入场,鞠躬向观众致意的时候,年轻的主持人都安坐不动。接着,嘉宾走过来和主持人握手,主持人依然不起身,坐在椅子上与嘉宾握手。节目结束时,嘉宾起身向观众鞠躬行礼,主持人还是安坐不动,嘉宾转身与主持人握手,主持人还是坐着与他握手。笔者认为,这位主持人有自大之嫌,自视甚高,是对嘉宾和观众的极度不尊重。

3.手势恰当

手势是播音主持人与观众交流的副语言之一,在仪态礼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人际交流中,语言所起的作用只占三分之一,而通过副语言传达出的信息占三分之二,可见其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手势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各种各样的手势表达丰富多彩的意思。

在节目当中,主持人指示大屏幕、介绍嘉宾、提问现场观众、指点物体、请人做某件事等,都需要用手来指示。规范的手势应该是:五指自然并拢,掌心斜向上,上身略微倾向手掌指示的方向,目光朝向对方,表情自然亲切。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手势主要作用是配合、强调语言的内容,要自然协调,避免做作、僵硬和夸张,更不要错用、滥用手势。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始于上古,又称作揖,《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礼节。2013年央视春晚,在除夕夜接近12点时,朱军动员起观众们,向长辈行拱手礼,“左手在外,右手握拳……”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首先,拱手礼只适用于平辈和非正式场合,而向长辈行礼应该是叩礼,也就是磕头。由此可见,春晚上的“向长辈们行拱手礼”反而是对长辈的不敬。其次,拱手礼又分为吉礼和丧礼。行吉礼时男士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士相反;行丧礼时男士左手抱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士相反。这是因为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伴随着传统文化复兴,想要恢复作揖的礼节,如果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含义,所以难免会闹出笑话。

三、穿戴有礼

《礼记》中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现代人把服饰视为“人的第二肌肤”,可见,好的服饰不但能帮助个人建立自信,更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而这一点对于作为公众人物的主持来说尤为重要,是“副语言”。从礼仪的角度看,服饰搭配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是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来选择服饰。那么针对与不同的节目类型应该选择与之相和谐的着装与搭配。

1.新闻类节目

男播音员以深色西装搭配衬衣、领带;女播音员也以西装为主,颜色和款式可有较多的选择,但如果是有搭档的对播新闻,要考虑是否与搭档的服饰相协调。总的来说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着装整洁,奇而不怪,时而不俗,这既是工作性质的需要,也是一种传播导向。自新闻频道改版以来,央视的女播音员的服装在颜色、款式上变得比以前时尚了,甚至还可以带一些小的配饰出境。当今观众的欣赏品味不断提高,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要求更高,眼睛就像戴上了放大镜,无论谁稍有不慎就被拍下来“晒”到了网上。例如,一位网友发帖说,央视《朝闻天下》早间档天气预报,主持人某某穿“透视衣”,能清楚看到内衣的颜色。还有网友在某论坛上爆料央视另一名女主持人身穿粉色短袖衬衫“透露”照片炒作一番。近几年来,各种不雅“着装门”“补妆门”“哈欠门”等频频曝光,不注意形象,不讲究礼仪,有失新闻职业道德,有损中央电视台的声誉,应当好好反省。

2.综艺娱乐类节目

主持人的服装选择的余地要大得多。倪萍在她的《日子》中写道:“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服装是你的开场白,是你给予观众的见面礼,是你与观众在认同感中无言的沟通……”例如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除了华丽的LED背景、精彩的节目之外,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串联整台晚会的主持人了,而主持人的服装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印象深刻。2013年蛇年春晚,董卿的礼服,颜色都为饱和度较高的中国红、宝石蓝等很正的颜色,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款式也以鱼尾等修身款型为主,显得主持人非常的挺拔端庄;而在设计元素上多用中国味儿十足的大朵牡丹花点缀,造型独特又不乏严肃。可见服装的选择,不仅要符合晚会主题还要具有民族特征,不仅要体现主持人个人魅力还要引领时代潮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珊.中华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林友华,路琴.东南学术:1998.1230 转引网络博文《让226个死囚说话》http://blog.sina.com.cn/zjun2636.

[3]百度文库.机关文明礼仪演讲稿,http://wenku.baidu.com/view/0feec70e4a7302768e993919.html.

[4]魏雯,许海杰.传世礼仪[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3).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