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的启示

2022-06-08

胡瑞芳

摘要:孙中山一直重视国民教育,把国民教育放在“立国根本”“振兴之道”的位置,强调教育是关系人才培养和国家强盛的重大问题“, 不可稍缓”。综观古今中外,教育与人才培养、国家富强,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社会文明的进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孙中山国民教育的理念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对当代中国的公民教育有着极大地借鉴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孙中山;教育;国民教育;公民教育

一、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孙中山一直重视国民教育,把国民教育放在“立国根本”“振兴之道”的位置,而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少年时代在海外学校西式教育的熏陶,清政府旧的皇权专制制度的逐渐衰亡密不可分。同时17、18世纪,国际民主潮流的影响也使孙中山眼界大开,对其国民教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1.个人背景:早期海外学校西式教育的熏陶

在孙中山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少年时代的海外生活是其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879年6月,孙中山随母亲前往夏威夷的檀香山,就读的学校归属于基督教会,不仅系统学习了英语、圣经、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深受基督教义的影响,孙中山在1912年的演讲中曾说:“兄弟数年前,提倡革命,奔走呼号。始终如一,而知革命之真理者,大半由教会所得来。”1

2.国内背景:清政府皇权专制制度的衰亡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腐朽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日益没落,逐步丧失了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地位,由一个封建帝国沦为了一个被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处于史无前例的危难之中。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对皇权的专制,加剧了孙中山对民族不平等的愤慨。另一方面,孙中山两次上书的失败,使得他对清王朝失去了信心。这双重的挫折更坚定了孙中山对平等的公民权的向往,加剧了其对建立公民的国家的意愿。

3.国际背景:当时的国际民主潮流

17、18世纪,英、美、法相继爆发革命与战争。英国最终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在通过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民主原则。法国大革命规模巨大,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民主政治为手段,使日本迅速成为东亚强国。俄国十月革命更是以法国无产阶级革命为榜样,推翻了沙皇对俄国的长期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民主思潮的风起云涌,为孙中山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提供了革命的动力。在政治体制上,孙中山欣赏英美的宪政精神和共和制,认为其完备的法律能够最好地保障公民身份;在政治理念上,孙中山向往法俄的社会主义,尊崇其追求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在政治目标上,孙中山认同日本的富国养民目标,希望民主国家能够为公民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安全保障。这些政治主张,在教育和号召中国民众在心理上反感清朝皇权、亲近民主政治,接受民主政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国人重视,教育救国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当时,孙中山奔走呼号,传播教育思想。孙中山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断,归纳起来包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民主风气;提倡社会力量办学,推进国民教育几部分。

1.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众所周知,素质是人的先天与后天相结合的产物,后天的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人的先天的潜能。孙中山认为,先天不足的人通过教育和实践,是可以变得更聪明一些的。但由于当时中国教育既不发达,又不平等,使很多有志提高自己素质的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普及国民教育。所以国民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育是否普及,是否发达。因此,孙中山一贯坚持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思想,希望通过教育普及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孙中山认为要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赶超欧美”,就必须倡导教育,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要回复人格,“第一件须从教育始”,“学问为立国根本,东西各国之文明,皆由学问购来”②。他还把发展教育视为“振兴中华”、建设“共和新国”的长远大计。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南京临时政府颁行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措施,促进了国民教育的发展。他反复强调:“中国富强事业,非先从事于普及教育,使全国人民皆有科学知识不可。”③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当时对普及教育观念的重视。

2.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民主风气

孙中山对德育问题极其重视,1923年10月,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发表演说时,孙中山强调:“青年会的宗旨,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项,改良人类来救国,”如此,则是“全国所欢迎的。”④他要求青年学生要摒弃“自私自利”、“学而优则仕”的旧思想,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众人服务的思想。认为道德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铸就好人格的关键,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孙中山强调要重视伦理道德、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要重道义、轻私利、做到言而有信,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共处。孙中山认为,人类应以互助为原则,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他还希望,“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而不以夺取为目的。”传统的道德观往往把道德看成是个人自我完善的手段,过于强调个人对忠孝仁义道德的自觉践行,而未能重视将道德与互助服务联系在一起,孙中山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对传统道德观的传承与创新。

3.提倡社会力量办学,推进国民教育

倡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孙中山认为,社会力量办学是对国办教育补充的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社会力量办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及各行各业学习者的需求,应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民国建设之初,百废待兴,孙中山一方面要求尽快恢复原有学校的教学秩序,一方面认为只有倡导社会“多办学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当时他在《临时政府公报》第十九号中提出要求“民国新造,凡有教育,应予提倡”。是孙中山对社会力量办学,在政策上和道义上给予的支持。1922年1月22日,孙中山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可以说是一次集中阐述社会力量办学的演说,并提出了义务办学的主张。孙中山还鼓励地方自治办学,指出了地方自治区域必须先建立学校,实施教育,而后才能发展。作为孙中山倡导的发展教育方式,社会力量办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当时虽然未能全面实施,但它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是显然的。社会力量办学的主张,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三、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启示

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公民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对增强国家凝聚力、提高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当代社会的公民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对公民心理的影响和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1.当代公民教育要注重“德育为先”的理念

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一抹重彩,也正是这个做法极大的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素养,推动了革命的胜利。在当代社会,德育依然是育人最为重要的先导要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党中央极其重视德育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德育为先”理念为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是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当代演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德育工作也受到了很多挑战,西方文化和不良信息的冲击为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必须进行大胆的创新,采用新方法、拓展新途径、丰富新内容,形成社会德育大环境,以此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的社会化、网络化、结构化,使得社会文化蕴涵德育、网络文化承载德育、学校、社会、家庭贯通德育,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当代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公民心理

孙中山曾讲到:“国家政治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是以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⑤当代公民的教育,我们也必须和公民心理相结合,把握公民心理的变化规律,适时引导公民心理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们要善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通过内外激励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动机。孙中山在批判国民心理劣性的时候,不忘肯定其优秀的一面。他激励国民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们没有发挥出来,如果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便可以恢复我们固有的地位。当今社会的公民教育,更要注重激励的作用。坚持激励原则,要求教育者从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出发,努力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行为动力机制,以培养教育对象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从而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3.当代公民教育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21世纪,中国进入了一个急速变革的社会,日益更新的社会文化要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而当今社会的公民教育也必须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社会成员必须以独立的公民资格和平等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和利益分配中来,从而形成了权利、义务与利益的有机联结。党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对公民教育提出了现实的、紧迫的要求。这就要求把公民的教育,与实际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要把公民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地、合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要与社会生活的改进同步进行,营造有利于公民教育的舆论环境,成人社会应当为未成年的公民社会树立榜样,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应当改造成为“公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使当今社会的公民教育与现实生活不脱节,不冲突,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

引文注释

1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第二册)[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9-10.

②孙中山.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422,423.

③孙中山.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22.

④孙中山.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

⑤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北京书局,1985:158.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