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2022-06-08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从党的群众路线入手,从语境上解释、剖析了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沿着时间这条主线,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由萌芽逐步走向成熟。第三部分总结了毛泽东群众路线对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所带来的启发与要求,并且结合2013 年党的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我们提高对群众路线的认识,继而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教育;和谐社会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共产党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经过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检验,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套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灵魂,若对其进行剖析,应先从文意入手、进而研究其语境内涵,即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始研究。

1.“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体现在共产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同时也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群众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在行动上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就要在一切的工作中,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优先。毛泽东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2.“ 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源源不断的为共产党提供发展能量和精神动力,我们理应在工作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毛泽东从未忽视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发展阶段中的决定性地位,他意识到人民群众对党的决定性作用,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上地位决定的。在革命战争期间,他谈到“兵民是胜利之本”,后来把它总结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必然成为党的力量源泉。”共产党的智慧,归根结底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智慧。所以,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要“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只有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

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肉相连。

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到,“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并在群众中坚持下去”,也就是说,将群众中的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这个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还说:“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三个阶段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首先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丰富思想,对于学习掌握这一重要理论,搞好这次教育活动,很有必要。

1.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阶段

毛泽东一直对农民有着深刻、全面的了解,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他就说过:“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919年7月,毛泽东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提出“要进行以小联合为基础的民众大联合,以民众大联合对抗强权贵族和资本家,以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主张。毛泽东在1923年6月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要以农民为主力,向一切反动势力进行革命斗争”。这便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最初的雏形。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随着国共合作的稳步推进,各阶级迅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开始重视农民阶级这一支革命力量。1924年12月, 毛泽东在湖南亲自创办了党的第一个基层组织,这种组织农民学习,使其接受党的教育的组织,在今后对壮大共产党的革命力量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在国民大革命初,共产党就“谁是可以依靠的力量”产生分歧:一种是把革命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将群众置之门外的右倾主义,以陈独秀为代表。另一种是左倾主义,以张国焘为代表,把工人阶级看成唯一的革命力量,同时忽视了农民的作用。当时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通过总结群众运动的实践经验,吸收党内的正确意见,于1925年12月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说明“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应该“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号召全党坚持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针对外界向群众运动提出的一些责难,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在中国革命里广大农民作用巨大,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

1927年7月,第一次国民革命运动惨败。毛泽东吸取教训,把精力放在了农民革命运动上。他创办讲习所和农民组织协会,培养农民的反抗精神;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把战斗的主战场放在农村,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同时他还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29年12月,在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要通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党的一切决议和工作”。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该文阐述了如何针对共产党内产生的教条主义做斗争的方式方法,指出只有通过深入群众去调查、和群众一起去实践,并且要善于向群众学习,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才能使党制定出正确的工作策略。群众路线在文章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概括。

1934年1月,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在文中表明了党与群众的关系,指出革命是群众自己的事业,阐明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道理。

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指出在工作中必须关心群众利益、重视改善群众生活质量;阐明了只有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才能真正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使群众拥护党的章程、支持党的工作。这些文章把群众路线当作共产党在革命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表明毛泽东已经初步认识到党应该走相信并依靠群众的路线,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初步成型。

2.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成型阶段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重新得到承认,这标志了毛泽东同志就此开始全面的把握革命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态势。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提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战争,要想取得胜利,除去依靠军队的力量外,还必须依靠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人民战争理论的提出,表现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具有极强指导性和实践性。

1938 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提出“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1942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提到:“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全党上下,不论何人,从事何种工作,要有好的主张、办法和好的成效,都必须遵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条路线,不能违反。在各个不同的革命阶段,党的各项路线、政策、方针是不同的,会有变化的,但群众路线却始终不变,也不能变。群众路线是贯穿到党的工作、斗争、活动的一切方面,又贯彻到每项工作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何种工作,都不能丢掉群众路线。否则,就会发生脱离群众的错误。”

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的领导方法,这标志了群众路线已经基本成型。并且毛泽东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上的同一性, 群众路线具备了成熟的科学理论形态。

1945年4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通过的党章贯穿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对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工作方法和原则做了概括,并且党章要求全党上下在工作中自觉地学习并运用群众路线。中共七大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作风写入党章,标志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已经成熟,并为全党接受。同时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在于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最亲密联系。至此,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成为共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遵循的的根本工作作风。

毛泽东分析归纳了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土地革命和1937-1945 年抗日战争这三个阶段的经验,认识到了党的缩小壮大,后退前进, 失败成功,发展巩固都建立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上。毛泽东由此愈来愈重视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发展壮大阶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愈来愈努力的去完善群众路线,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接踵而至的新问题、新困难,共产党任务艰巨。毛泽东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需求,在群众强烈要求社会民主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人民民主专政,使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管理者。由此,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也乘着社会主义发展的翅膀越飞越高,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内涵。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使得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期得以运用和发展,促进了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处理和解决,使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指引下,建国初期,成绩斐然。建国伊始, 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依靠充分发动群众的科学路线,陷于停滞的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百废待兴的社会得以走上正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

在之后时间里的,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不断的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以继续发展。邓小平同志“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江泽民同志“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思想、主席“使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无一不闪耀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光辉。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毛泽东群众路线是伟大的科学理论工具,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群众路线是保民生、促和谐的根本;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毛泽东同志讲到:“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所有问题中,我们必须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解决。如若脱离人民群众,回避民生问题,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和谐社会只能是纸上谈兵。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民主政治,民主的广泛性和可实践性保障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坚持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是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法,对于加强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践行群众路线要求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要求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毛泽东提出:“我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老百姓最关注,最需要帮助的事情,给老百姓看得到的物质福利。只有切实保障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和发展能够始终得到最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强有力的支持。”

共产党做好工作的前提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广开言路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自觉坦然的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就要求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工作的地方就有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群众参政议政的维度与力度,不断利用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3.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把握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才能开展好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针对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中央明确要求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

为什么教育实践活动要聚焦“ 四风”?因为“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坚持不好群众路线,就会脱离群众,“四风”问题就解决不好,就搞不好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切实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做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与群众打成一片。

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团结带领人民,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90多年来共产党的进步源自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正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产党才能历尽艰难而百折不挠,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铸就新辉煌。

同志曾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共产党的力量之泉、胜利之本,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而难以为继。

共产党务必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县委办公室)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