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研究

2022-06-08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几方面探究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影响因素

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我国的民族关系整体上呈现出了稳定和谐的局面。但是目前我国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例如近些年发生的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统一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发生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较低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因素。

“认同”(identity)一词是现代社会科学中比较流行的词汇,它是在社会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观念,其内涵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在社会学领域,identity主要描述一种特殊的集体现象,包含群体特性和群体意识两个层面;而在政治学领域,identity是一个不同于“物质利益”的分析概念,强调身份和集体认同对个人行为的深刻影响。学者陈茂荣认为:“国家认同,指公民对国家的政治权力和统治权威的认可、接纳、服从、忠诚。国家通过颁布法律和制定政策保证公民的权利,公民则履行相应的义务。”国家认同具有主权性、政治性、领土性、阶级性、合法性和波动性等特征。对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被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国家认同问题关系到一国公民在其所在国家的生活状态,对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良性运转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接下来将对影响少我国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传统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复杂多样,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新中国成立时,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与政治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学者吴钦敏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分为四种:一是社会结构和汉族地区相同或基本相同,例如满、壮、回、白、朝鲜、土家等民族;二是社会结构保留封建农奴制度,主要是藏、傣、哈尼等族;三是社会结构保留着奴隶制,主要分布在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和彝族地区;四是社会结构属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是滇西山区的独龙、傈僳、佤、布朗等族,内蒙古东部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以及海南五指山地区的部分黎族。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与主体民族的社会形态相似程度有关。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各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例如内蒙古地区的盟旗制度,西藏地区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维吾尔族的伯克制度,景颇族的山官制度等等。这些内容、形式各异的政治制度在闭塞的民族区域环境中传承下来,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在以上政治制度统治之下的少数民族人民,其对国家的认识十分有限。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具有民族特色,但是无论其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都是我国总体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政权逐步建立起来,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由传统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普遍增强。

二、经济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密切相关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关乎少数民族人民的切身利益,由经济引发的物质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国家认同这一精神层面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史密斯所说:“我们所寻求建立的认同本质上是实用的;它们依赖于经济的基础,并且仅为促使和增进物质利益而寻求政治的表达。”

从地理特征分布角度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地形复杂多变导致交通通达度低,这些先天的不利因素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经济落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减弱,长此以往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使当地人民对本民族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了解少之又少。没有对国家基本的认识作为基础,认同将无从谈起。因此,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对于增强这些地区的国家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离了原始的社会形态,改变封闭落后的经济状况。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援助,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国家认同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市场机制下,人们受利益的驱动和对公平竞争的追求,不同民族在经济交往中的民族意识逐步淡化,为各民族之间平等交流提供了平台。

三、对外开放是打通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

这里所说的“对外开放”指的是对某一少数民族以外的地区开放,开放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等方方面面。通过开放,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特征越来越广泛的被其他民族所了解,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也加深了认识,各民族在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同的认识,共同认识的产生为国家认同的形成奠定稳固的思想基础。

1.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启动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8% ,草原面积占94% ,森林面积占41.6%,水能资源占52.5%,稀土、钾盐、铬、镁等储量占90%以上,煤铜、铅、锌、锑矿占35%以上,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可观。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同样十分丰富。但是,目前上述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旧落后。而国家出台的包括西部大开发、兴边富农等多项政策也并未形成预想的效应。因此,少数民族的对外开放还需鼓励少数民族人民主动的“引进来,走出去”,冲破本民族思想的束缚,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长此以往的主动开放,将会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和依赖。

2.对外开放有助于冲淡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和谐因素

对外开放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而缓解由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不满情绪,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对外开放还可以带动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融合,开拓少数民族人民的视野,转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思维的开拓有助于少数民族人民跳出狭隘民族思想的束缚,增强全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近年来,在我国更加注重边疆地区对外开放的历史节点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少数民族应抓住这一机遇,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方位开放,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增进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四、公共服务水平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

除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以外,公共服务水平同样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产生重要影响。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例: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西北地区在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中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尤为明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部地区相继开通了内昆、环渝、株六复线等重大干线铁路;西部公路通车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国道主干线全部建成。此外,西部地区桥梁建设同样取得巨大进步,隧道建设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靠中央政府投资和国债,地方政府的等靠心理比较突出。2004年在约占国土面积30%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总里程的9.5%,公路里程也仅占全国总里程的8.9%,高速公路和内河航线更少,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5.4%和0.98%。交通通达度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外界信息的传入。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对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方针信号的向少数民族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方面,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和扶持,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首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盲、半文盲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所占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体制,长期以来80%以上的教育经费靠地方财政支出,在分级财政体制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经济难以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务。由于地方经济落后,政府无法提供资金以满足教育事业的要求,是造成这些地区的教育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此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基础文化设施投入方面也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体育文化场所短缺,设施落后,人民的文化生活极为缺乏。教育文化上的落后,使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现状很难有效改变,外界的新思想、新知识无法传入,全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在这些地方难以生效,这对于国家认同感的生成极为不利。

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公共服务的完善对于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面临很大挑战,这就需要国家以及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只有将国家的支持落实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实处,人民才会对这个强大的国家产生认同与归属感。

少数民族事业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综合性事业。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事关各族人民的福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事业不断深入发展,使得民族团结不断巩固,民族关系更加和谐。但是,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少数民族事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国家认同则在促进民族团结与合作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导向作用。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有效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史密斯. 叶江译.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月刊),2011(4).

[3]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6).

[4]吴钦敏.少数民族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10(4).

[5]姚万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8(2).

[6]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4).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