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论道德规范及其社会作用

2022-06-08

孙斐

人类道德产生由萌芽到道德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从最初的简单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融合、传承、演化,逐渐变成了习惯履行的规则和规范并延续和发展着。道德是一个动态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的变化会在形成和发展中,受到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德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一、道德的演绎过程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荀子的《劝学篇》中,“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道德”二字主要指品质、品德。在《论语》一书中也多次出现过“道”和“德”。《论语》中就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所说的“德”,主要指人的品质。

道德这一术语原指风尚、习俗之意。一般是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社会的进程和发展中,道德的指向,不但包含有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意义,同时也包含道德感化和道德教育的意义。

二、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的成长及社会实践中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最初对道德的概念,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一种认为人类的道德是来自“天”、“神”。另一种认为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有的道德意识。西方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是人生来就有一种追求幸福的欲望,道德就是自身所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实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活动受道德意识的支配,道德意识是体现在道德行动中,道德意识通过道德活动发展变化。一个人的道德形成过程始终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文化传播媒介息息相关。每一个人在自身生命周期内,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要经过儿童、青年、成年、老年,在每一个社会化活动中,通过与社会的互动,从初期比较简单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融合,会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和鲜明的品质特征,也就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以此作为自身习惯履行的规则和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对社会认识的拓展,这些风俗习惯及传统也就由少数人到多数人,再到大多数人,形成普遍的共同的要求和更加严格、正规和复杂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三、道德规范的产生和演变

在我国历史上,道德规范的产生,最早是以礼的形式出现的。在殷周时代,以宗族血缘的忠、孝等道德规范就已产生。周公开创的礼的基本内容是“亲亲尊尊”,“亲亲”是指以自己的亲人为亲,注重以夫权为中心的血缘亲属关系,强调在宗法秩序中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晚辈必须服从长辈,子女服从父母;“尊尊”指臣下必须尊从君主,下级要遵从上级,上下级之间不得僭越。礼的出现是最初的道德规范雏形,进而演变成治理社会的基本准则和传统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在礼的节制作用下,个人通过尊道、养德,行义来求福。

进入春秋战国,道德规范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已比较系统化。孔子提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在孔子提出的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进入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道德规范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并称其为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仁、义、礼、智、信,,其意指,仁者仁爱之心,义者处事得宜和合理;礼者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者明辨是非;信者言无反覆,诚实不欺。自汉之后,三纲五常便成为当时社会的基本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了。

宋明之后,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体系,进一步充实和严格了“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由重视礼仪制度渐趋向对礼之修身和教养功能的认识。张载强调“礼”与“理”的关系。提出“知理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程也提出了:“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这即是说礼既有其本,也有其文,礼之本即位“理”。将礼上升为理。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其次是信义,再次是和平’。”这其中讲的是六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革命实践和长期经验,提出了多方面的道德要求。一九四九年,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作为全国公民应遵守的公德。“五爱”的社会公德的提出,对于当时和现在以至于今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力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们在道德建设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且可以直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四、道德的发展及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道德经历了多个社会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每一个社会阶段中,道德都以它的特殊内容和形式,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道德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道德的内容也在变化着。道德在发展文化过程中,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良心、义务、责任感等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境界,从而指导人们按照个人感情、善恶观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个人、社会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一方面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团结的作用。另一方面,道德又是社会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动员、整合和控制功能。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的内在品质得到升华,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影响整个社会风尚的转化。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