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初探

2022-06-08

吕登蓉 李霓 王坤容

摘要: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并努力开展农村反贫困工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重点的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贫困;反贫困;农村;毛泽东

一、毛泽东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认识

毛泽东出生于农村,对中国农村的问题有着直观、深刻的认识。他看到在中国:“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是现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中国的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

毛泽东切身体会到,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农民过着极端痛苦的生活。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刻的论述。毛泽东指出,中国封建时代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地主和贵族只是单向地从农民身上收取地租,在经济活动中不是平等的交换,而是一种纯粹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民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农奴,他们辛辛苦苦的缴纳贡税,被强迫从事无偿的劳役,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去养活一大群官吏和主要为了镇压自己之用的军队。没有人生自由,地主对其还有随意打骂甚至处死的权利。加之“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同时,毛泽东认识到早期革命之所以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没有与农民自发的斗争相结合,广大农村的革命武装只被看作是配合力量。毛泽东认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二、毛泽东农村反贫困的目标

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农村反贫困工作提出了目标。他认为最直接的目标是:“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首先必须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要让农民能够为自己“说的起话”,真正翻身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再次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业走合作化道路,经过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使农民富裕起来,农业实现现代化,直至带领农民步入共产主义社会。

三、毛泽东农村反贫困的措施

1.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为农村反贫困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认识颇深,源于对农村进行了长期有效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1926年到1941年有关农村的调查报告比较著名的就有17余篇,收集于《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诸如1927年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并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文章指出:革命同志应该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建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掌握农村一切权利,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并具体指明了农民在农会中所要做的十四件大事。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江西兴国县《土地法》进行土地改革。到1930年10月,他对兴国农村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作了《兴国调查》一文。调查中毛泽东清楚地看到土地改革以后,贫农在十二个方面得到利益。绝大多数农民拥护土地革命,拥护共产党,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反封建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毛泽东这样深入农村调查的次数还很多。在不同时期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开展实地调查。他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通过调查得到了正确的阶级估量,真正搞清楚了我国农村的阶级状况,对调查技术也很有探究。这种脚踏实地的调查为农村反贫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2.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制定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土地政策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 年12月,在总结分田地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订了江西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并提出了“抽多补少”的原则,使六十多万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1931 年2月,毛泽东按中央决定又指示各级政府发布告,改变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关于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经过反复探究,终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而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方案。

此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又制定实施了三次著名的土地改革方案。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此来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力量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即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奏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此次土地改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改变农村生产关系,实现农民经济上翻身,解放生产力,恢复发展农村经济,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农民享有民主权利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反贫困的主体

在整个农村反贫困的工作中,毛泽东倡导始终坚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农民直接参与到反贫困的工作中,更是体现农民享有的政治权力上。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就提倡:“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并且“必须建立农民的绝对权力,必须不准人恶意地批评农会。”在井冈山土地改革时期由贫苦农民组成土地委员会,使当时的土地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八七会议对乡村提出的口号是:“政权属于农民协会。”这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始终保持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在确保农民主人翁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让农民享有民主权利。毛泽东认为:“为着坚决地彻底地进行土地改革,乡村中不但必须组织包括雇农贫农中农在内的最广泛群众性的农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以执行土地改革的合法机关。”在乡村中依据农民的要求,召集乡村农民大会选举乡政府,召集区农民代表大会选举区政府。对于谁能很好地为农民服务,当好农民的带头人,只有农民有发言权。通过选举,使农民深刻地体会到了主人翁的地位。

4.在极端困难的战争环境下,团结军民搞生产运动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许多农民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游击队员。军队也在战事不紧的时候帮助农民搞生产。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以军队纪律的形式体现出军民建立良好生产合作关系的要求。为支持农民获得土地,《红四军司令部报告》宣布红军的宗旨是:“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抗日战争时期,主力部队和政府机关实行精兵简政,在军队中开展“拥军爱民”运动,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拥军优属”运动。面对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被敌人分割的,进行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共中央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在各项生产事业中,实行以农业为主;在公私关系上,实行“公私兼顾”和“军民兼顾”的方针;在组织经济中,实行合作互助,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的方针。军民共同生产,共同应对贫困问题。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1942 年到1994年的3年中,陕甘宁边区共开垦荒地二百多亩。到1945 年,边区农民大部分做到“耕三余一”。按当时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需求。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发展自给经济,是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创造。

5.不断地探索解决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新途径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断地带领中国农民进行反贫困斗争。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仍积极地探索以期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根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毛泽东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首先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其次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再次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实施农业合作化政策。农业合作社在早期对我国农村反贫困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方法欠妥导致农业合作社对我国农村反贫困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它仍是一种反贫困方式的积极探索,这种探索为我国农村反贫困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的意义

1.历史意义

首先,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农村反贫困思想,使农民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为农民阶级取得各项权利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的指引下,把田地分给农民,极大地鼓舞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再次,在农村反贫困思想的指引下,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在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的作用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现实意义

首先,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为我国农村反贫困建设、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其次,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为我国农村反贫困建设、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再次,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为我国农村反贫困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为我国农村反贫困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曾指出,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做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