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修改后刑诉法证据概念的变化和对定案证据的审查要求

2022-06-08

杨杨 王琳琳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诉讼,就是俗称的打官司。刑事诉讼活动,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事实,查获并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届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作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规范公安机关的诉讼活动,改进和加强公安刑侦工作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此次刑诉法修改,对公安机关看似挑战,更是一个促进执法规范化的重大契机,必将倒逼公检机关造就一支更加文明、规范的执法队伍,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此次修法,对公安机关而言是授权与规范并重。几乎每一个条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即使看起来是限制权力的规定,也是为了规范,是要求更是保护。

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此次修改内容还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并增加规定特别程序。新刑诉法确实给公检机关办案带来一定压力,但不会带来办案模式的根本变化;特殊侦查措施的入法,强化了惩罚犯罪的侦查力度;增加了证据种类,使得侦查机关查明犯罪事实的手段更加丰富。这些规定都使得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更加有力、规范。

一、证据概念的变化及其意义

证据是用以证明案件真相的一切客观事实,证据具有:法定性、客观性和相关性。我国法定证据种类为7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

新《刑事诉讼法》直接用法条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同时规定了证据确实充分条件中包括: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这是对证据间相容性的要求,所以司法人员审查刑事证据时,除了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等证据三性外,还必须判断证据之间的相容性。

原《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概念演变及意义分析如下:

1.原《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定存在的问题

(1)证据规定外延狭窄。依照原《刑事诉讼法》的证据概念,只有能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材料,才能算得上证据,否则连称为“证据”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称为“证据材料”。证据证明的内容是案件事实而不是反映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正是在这种错误观点的指导下,称得上是“证据”的,就必然是客观真实的事实,也就是司法人员要按照客观真实而不是法律真实判案。

(2)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有过司法实践的人都知道,证据或者说证据材料和案件事实通常难以完全对应,可能存在真假混杂,有时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才能在证据材料中找出真实的东西,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源于证据材料而又不拘于证据材料进行判案。如果证据都是真实的事实,根本不需要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种矛盾规定的根源在于原《刑事诉讼法》中证据概念的不当。

2.新《刑事诉讼法》证据概念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后,将证据重新定义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还原了证据的本相、克服了法条之间的矛盾。规定只要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至于这些证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的,有关联的,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必须经过公诉部门的审查和庭审质证,并经过法院认可,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将材料是不是证据与该材料能不能采用区别开来,能采用的证据才能是定案证据,这也是证据的可采性的要求。

二、定案证据的审查要求

前文从证据概念的变化说明了证据和定案证据的关系,最终被法院采纳并认可的证据才能成为定案证据,那么,可以被法院采信的,用作定案的证据的要求应当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求: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相容性。

1.真实性审查判断

对真实性的判断其实就是带着质疑去审查。《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证据确实、充分”规定了如下条件: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是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所以,“排除合理怀疑”其实是真实性的判断标准。司法实践中,判断真实性要与嫌疑人的年龄籍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文化程度、智力水平、宗教信仰和情感经历有关。合理怀疑就是根据正常人一般经验的情况予以质疑。例如,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的证言,如果我们审查发现笔录中他通篇文言文语,比如将屁股都说成臀部,我们就会对证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实际案件中,如果行贿人与受贿人对多年来十多笔甚至几十笔行贿的时间、地点、数目都讲得一毫不差,而又没有相应的书证,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理由怀疑笔录是指供诱供的结果,因为违反一般的记忆规律。

2.关联性与相容性审查判断

关联性是对人综合分析判断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检验。一个案件不可能只有一类证据,而可能有多个、多类证据,往往同类证据中又有多个证据,单个证据可能与案件事实无关,但经过多个环节转换,就成了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这往往离不开逻辑推理。相容性则是审查多个、多类证据,判断相容性的前提是发现矛盾,然后排除矛盾。多个、多类证据中可能在犯罪时间、地点、行为、原因、结果、性质、情节和犯罪嫌疑人及其着装等等方面发生矛盾(客观真实的证据并不是说没有矛盾),这就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对矛盾进行排除,或者作出合理解释。

3.合法性审查判断

随着法治的进步,程序公正也越来越重要,证据的合法性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实际上就是要弄清哪些证据不合法及怎样处理。不合法证据分为两种:一是非法证据,二是瑕疵证据。非法证据必须排除,即不能作为定案证据,瑕疵证据应当补强,才能作为定案证据。具体而言,鉴定意见不存在补强的问题,有瑕疵存在的鉴定意见应该排除。其他种类的证据: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供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及辨认笔录都有可能存在被排除的情形,也可能存在瑕疵的情形,可以通过补证完善证据合法性,从而作为定案证据。补强证据有两种方式:办案人员补证和作出合理解释。值得注意的是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定与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定是不同的。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必将引起证据理论的相应变化,对证据确实、充分规定了详细、具体的标准,司法人员审查判断证据时除了对传统的证据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判断外,还要着重分析证据之间的相容性,以排除合理怀疑。

由于新刑诉法更加强调证据合法性审查,要求办案人员更加强化证据意识。不仅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各方面的证据,更要注重合法地收集和固定证据。新刑诉法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得“不得自证其罪”这一宣示性规定得到落实。这一重大规定在实践中的效果还有待检验。

(作者单位:淮安市检察院、淮安市中级法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