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落地配公司遭集中收购

2022-06-08

文/本刊记者 罗文丽

近日有消息传出,自去年年底至今,如风达已经相继收购了4家落地配公司,包括湖南创一、山东海红、河北建华、陕西飞远。事实上,这只是落地配公司遭集中并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20多家联盟成员企业被收购,包括控股或参股。”日前,中国COD落地配联盟会长许文伟告诉记者。大举并购落地配

“如果说去年还有落地配公司愿意扛下去,今年可以说已经没有了。现在还没有被收购或约谈的落地配公司,就像20多岁的大姑娘没有人追的感觉,八成是因为太弱了。”对此,武汉飞远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直言,越来越多的落地配优质公司被收购已经形成了“鲶鱼效应”,同行们眼看着一家家落地配公司正在消失,感觉越来越孤单,甚至失去信心。

眼下,落地配公司的企业无疑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单打独斗已经不可能了,必须融入到不同的阵营里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更合适,战略投资方还是财务投资方?有的老板会从远景考虑未来的发展,而更多的企业则主是考虑经济利益。”张文辉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面对投资方不断强势介入,落地配公司的心情无异于拆迁户,既盼望拆迁能拿到一大笔钱,同时又担心拿到的钱太少。

目前,涉足抢购落地配优质公司的投资方包括顺丰、如风达、增益速递、唯品会、京东等快递和电商公司,以及北京黄金、中青旅等其他公司。去年6月至8月,顺丰也在短时间内陆续收购全国各地优质的落地配企业,包括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速递、四川星程宅配,据称后续收购动作亦在继续。

众所周知,如风达原为凡客的自建物流,在凡客业务萎缩后,如风达转型为第三方物流,并于去年8月被中信产业基金全资控股收购。据如风达一位负责人透露,收购上述4家落地配公司只是开始,未来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对落地配企业展开收购。

近期以来,涉足抢购落地配优质公司还有电商公司,如唯品会、京东等。去年以来,唯品会转变策略,从传统的“干线+落地配”运配合作体系,转而以收购方式掌控“落地配”。据悉,唯品会的收购主要通过控股等形式,平均每个城市收购金额在600万元左右,预计整体投入5000万元左右。去年唯品会副总裁唐倚智曾向媒体记者透露,当时在北京收购了腾迅达51%的股份,交易价格不超过600万元。另外在天津也进行了收购,交易金额比北京低。目前,唯品会已经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浙江、湖北以及贵州、云南和重庆等16个省市完成对当地落地配公司的收购,未来还会在东三省、新疆等地完成收编,在全国范围搭建完善末端物流配送的自营体系。

此外,北京黄金、中青旅等公司也先后强势介入落地配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述投资方介入收购的落地配公司包括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速递、四川星程宅配、北京飞康达、苏州吴盛物流、陕西黄马甲、湖南创一、山东海红、河北建华以及飞远系公司等。

“(中国COD落地配)联盟现在有50多家联盟成员,早期的成员企业大部分都已经被收购或参股了,它们基本上是每个省份规模最大的落地配公司,因为前几年限定每个省只有一家成员企业进入联盟,因而总共有32个成员企业。”许文伟告诉记者,后来联盟会员放开了,有的省出现了两三家联盟成员,只是后加入的一些成员企业规模不大,尚未受到资本的关注。

疯狂收购的背后

落地配公司缘何在近两年遭到集中收购?首先,从被收购的落地配公司角度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做大做强。“由于落地配主要是服务于电商企业,主打B2C业务,属于合约物流,抗风险性很差。”张文辉告诉记者,而当前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价格混战,已经漫延到了配送成本上。“电商公司对落地配的压榨,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并且这种降价对落地配公司而言有着致命的影响,因为每家落地配公司基本上会有80%~90%的市场份额来自当当、卓越或亚马逊等电商公司。”他向记者介绍,很多落地配公司不得不忍受亏损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网络的运行以满足甲方的KPI要求已经不太现实了。更何况,再加上四通一达的渠道下沉,传统货到付款业务萎缩,落地配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总而言之,落地配公司当前正处于迷茫中,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目的则各不相同。许文伟分析认为,如风达收购落地配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补充其全国的网络布局;顺丰收购落地配公司则更多的出于转型做电商的考虑,由于落地配公司的基因就是为电商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相比较顺丰速运本身而言,成本更低;唯品会、京东等电商企业收购落地配表面上是为了自建物流体系,实质上更大的目的在于股票市场;此外,也有一些电商企业通过参股落地配公司,以更大程度地满足自身的KPI要求,比如武汉飞远就是被参股并购而非控股。

对于收购的动机,如风达总经理李红义曾作如此表述:“收购是如风达战略规划的一部分,通过收购可以加快全国业务网络发展的速度,迅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业务优势;可以说,收购支持了现有的业务需求,带来的是业务增长。”

另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顺丰也好,唯品会也罢,收购落地配的目的都是低成本扩张物流网络。“2014年开始,落地配进入了被收编的最佳时机。”该业内人士认为,从落地配自身的转型和市场需求的角度看,落地配确实走到了一个拐点。他表示,过去几年落地配的发展,得益于B2C电商的发展催生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需求。但2014年020和C2B模式的全面启动,使得传统B2C物流业务陆续下滑,此时落地配企业在迷茫中转型。正因如此,2014年至今被视为收购落地配企业的最佳时机。

转型中机遇尚存

随着落地配公司被收购的现象愈演愈烈,业界开始关注这一模式是否合会随着大面积并购而消失?对此,张文辉的看法比较乐观,他认为,由于被收购后继续为电商提供服务,业态上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流程也都是大同小异,只是由于新增了业务有可能会导致经营上的微调。相反,有了资金支持和订单支持, “背靠大树好乘凉”,落地配公司被收购后会将会发展得更快,步子迈得更大。以前有些不敢投入的项目现在也有钱投入了,比如开始采用自动流水线等机械化运作,有望使其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可否认,被收购后的落地配公司,首要任务就是优先做好其上级公司的配送服务,同时也会失去一些投资方竞争对手的业务量,因此在市场结构上无疑会发生变化。对此张文辉预计,落地配公司未来将出现两级分化:一种是满足投资方布局全国网络的诉求,按其全国快递公司的布局进行改造;另一种只是为了单纯满足自身的配送需求,变化相对较小。

许文伟则认为,落地配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继续往下沉。他解释说,“在市内的区域范围内,面向商超和消费者,形成多点对多点交叉的网状配送业务。”这一模式将改变传统的一点对多点的环状服务,从而形成新的覆盖一定商圈或社区的网状服务。这一转型方向源于购物模式的转变,比如,一个办公室里多人下单,在社区周边的不同餐厅订餐,最后可能是由1名或2名快递员取餐和派餐。 “未来这种多点采购的购物模式将会盛行,正如现在已经出现的类似于爱鲜蜂等‘一小时送达’的社区生意模式。”许文伟告诉记者“未来配合这类购物模式转型的配送服需求也会很大,‘美团’和‘饿了吗’都号称日单量达到500万元,即使里面有刷单的,再加上百度外卖和淘点点的单量,目前光是这四家的单量,每天至少都不会少于1000万元。”在他看来,落地配的成长基因决定了其最容易配合这种购物模式的转型,具体而言,这种配送服务要求将更加精细化,配送效率更高,垫资代购或代收货款等。

一位物流行业内的知名专家表示,他仍然看好落地配企业的转型,“未来电商的发展将围绕020领域展开,仓配一体化将是020企业的刚需,如果落地配企业能积极转型,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未来不排除出现黑马的可能。”许文伟则补充说,也有少数主要服务于电视购物的落地配公司,比如他所在的长发物流,目前经营情况则比较稳定,并未受到电商行业激烈混战的影响。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