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哲学及当代启示

2022-06-08

  摘 要:南斯拉夫实践派脱离实践的认识论范畴而把实践视为人本主义和本体论的范畴,从而使实践哲学上升为一种社会批判哲学,它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人道主义化。分析实践派关于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和实践派主张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揭示其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背离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倾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实践派;实践哲学;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063-02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20世纪50—60年代在南斯拉夫兴起的重要哲学流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支。这一批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试图从“马克思的思想”出发,重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彼得洛维奇、马尔科维奇、弗兰尼茨基、坎格尔加和斯托扬若维奇等是这一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家们继承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特别是以卢卡奇等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在批判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南斯拉夫社会发展模式中成长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重要的一派力量。“实践派中没有绝对的理论权威,他们由于共同的理论取向和实践态度联结在一起,而不是由于某种理论学说”。贯穿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哲学的一条基本主线是关于人和社会主义的讨论,以及对于“实践”概念的不同解说。 
  一、实践派理论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仿效苏联模式展开的,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也像苏联一样,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控制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社会体制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全部的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体化,很明显,这种体制的要害在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忽略了人的价值,在这种体制之下人得不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康德认为,人具有最高价值,是最终目的,包括社会在内的其他一切相对于人来说统统是手段。如果某种制度不利于社会飞速发展,不利于人全面协调的自由发展,就应当抛弃这种制度。绝不允许以实现某种社会制度为目的,而把人当作历史的燃料一代一代毫不珍惜地燃烧掉。 
  此外,南斯拉夫在脱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以后,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建立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构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南斯拉夫思想界就应当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经验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转化成这样一些问题,即应当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等等。这样,当时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哲学家在批判“斯大林主义”的过程中,把他们过去曾经赞同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当作教条主义加以抛弃,同时对西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试图从中汲取灵感和找到出路。这部分从统一的南斯拉夫哲学理论界分化出来的哲学家自称为“人本主义的人道主义学派”,我们更多地把他们称为“实践派”,因为他们创办了宣传其主张的举世闻名的《实践》杂志,并对“实践”有不同的解释。南斯拉夫实践派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实践的批判和反思就这样展开。 
  二、实践派关于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 
  众所周知,实践范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做了本质的规定性,即认为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并且是检验认识或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实践是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实践范畴同样是实践派的哲学家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范畴,他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这种把实践当成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把实践当成是外在的东西嵌入主体与客体之间,这降低了实践范畴的地位。 
  实践派主张实践是人本学的范畴,是本体论的范畴。表现在:首先,实践派的哲学家们普遍认为,实践是人的一种本质的规定性,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从这里揭示出的是实践的人本学的内涵。这样,人就摆脱了像动物一样地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以依照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和人的没有异化的本质需要进行生产,并且还可以学会很好地将任何一种尺度运用于客观对象。 
  其次,实践是人的各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统一体。这就是说,人的本质特征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形式可以从实践的维度出发解释。一方面,实践作为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和精神的等各种活动形式;另一方面,实践也是人的意志、情感、理性、本能等的统一体。所以,创造性、目的性、自由等构成了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实践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消除给定性,指向未来。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作为实践的存在,开放性、超越性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 
  最后,“实践派”哲学家们认为,世界统一于实践。他们的观点是,不能简单地把实践作为认识世界的一个环节引入认识论,应该将实践定义为实践活动的一个内在的环节,这样,主客体就不是已经给定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三、实践派关于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的观点 
  实践派是深入到社会的文化层面和价值层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他们对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的体制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探索,都体现出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解上的人道主义维度。 
  首先,实践派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革命,不能只是一种政权替代另一个政权,还包括人、社会、文化等的全面变革。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不能还是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样,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之中。他们所说的异化,指的是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本质属性进行活动,还是处在一种剥削制度当中,只不过是从资本主义的剥削之下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剥削之下,并且认为这种异化状态是社会主义必须批判和改革的。考拉奇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目的只是建立新政权。而如果社会主义革命只是停留在政治革命的层次上,社会主义就只是停留在言论上而没有真正实现,这样国家将成为只追求经济发展的机器,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就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官僚制的出现。 其次,实践派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他们认为,马克思毕生追求的是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根本改变,这种改变是人类的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与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构成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彼得洛维奇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既是“人变革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他本身的活动”,还是“新人与新社会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创造性活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正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新型的、创造性的、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实践派的哲学家们认为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实践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本主义的人道主义,认为只有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思想(主要是异化和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出发,实践派不但把青年马克思同成年马克思相对立,而且把马克思同恩格斯、列宁以及其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相对立。实践派认为,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实证的辩证唯物主义统治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列宁在内,都既没有在理论上也没有在实践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问题,当然更不用说斯大林。因此,他们主张,只有“回到马克思”,即回到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才是“恢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从“模仿”返回“真实”。 
  四、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哲学的反思和启示 
  20世纪是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的时代。20世纪的历史复杂性在于,人类不仅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冲突,而且同时遭遇到前现代的和现代的文化精神的冲突与碰撞,遇到了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困惑。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异化理论所包含的深刻文化批判精神显得格外珍贵,具有特殊价值。毋庸置疑,南斯拉夫实践派通过对人与实践、异化与扬弃异化、革命和批判、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问题的系统深入探讨,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实践哲学较为完整的阐发与表述。而把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充分地运用于20世纪人类生存困境的分析和批判的理论探索,应当首推南斯拉夫实践派。他们关注现存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批判和超越现存的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道化和民主化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理论资源和精神遗产是贯穿和渗透在其字里行间的永远的人道主义批判精神,永远的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然而,通过对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哲学的辩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实践派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局限性,特别体现在对现实的矛盾上,一些改革的理论方案根本行不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实践派的人道主义是脱离了具体历史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的人道主义,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条思想路线,即是从个人出发来说明社会还是从社会出发来说明个人,前者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后者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践派主张的“以人为出发点”“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不能为了事业忘掉人”等,都是从个人出发来说明社会,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把个人置于社会之外或社会之上,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没有认识到现存的社会与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巨大鸿沟。其二,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在他们看来自治就是人们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国家和官僚都是妨碍民主的障碍。这是把官僚与国家混为一谈,完全否认国家和政府的作用,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和不可取的。其三,如上所述,实践派“把实践(praxis)同关于实践(practice)的纯认识论范畴区分开来”,从而赋予实践以人本主义和本体论的内涵,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是把实践当作认识论而非本体论概念,这样实践派哲学家们的实践就不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实践,也不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意义上的一般活动,而是对现实的超越,使实践哲学上升为一种批判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使研究对象聚焦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上,这样就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南斯拉夫实践派关于实践的观点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应该结合本国具体国情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划清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丰富理论资源,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哲学译丛》编辑部.南斯拉夫哲学论文集[C].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2]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逸舟.人和社会主义——“实践派”的社会批判哲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2). 
  [4]马尔科维奇,彼得洛维奇.实践——南斯拉夫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文集[C].郑一明,曲跃厚,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普·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