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本土化下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的探讨

2022-06-08

刘翠英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社会工作于今天在中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土化下探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也一直倍受关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一是促进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专业首要使命,社会工作要以挑战消极歧视为己任,同时承认问题或冲突的多样性,促进社会公平;二是以终极价值为指引,以“济贫扶弱”为天职,解决社会冲突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福利进程,完善社会系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正义;终极价值;社会系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97-03

社会工作专业从它的产生至今于世界范围的发展,我们看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社会工作专业因其特殊的服务对象——弱势群体而存在,建立之初主要就是以帮助与协助弱势群体需要(主要为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与个体技能得到发展为宗旨而创设,更多地解决有关“贫困”的问题,而今为全民福祉而奋斗,经历了较为漫长与艰辛的历程,并且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的讨论也是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而持续至今,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的讨论也不尽相同,而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大陆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的认识,有关其本土化下的专业伦理使命的讨论更是有其特殊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探讨今天社会工作专业于中国的伦理使命。

一、伦理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界定

对伦理,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甚至不同的政策倡导、政治制度等下去理解,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是否直接关乎价值的讨论,貌似是又不完全是,价值本身也是结合了诸多背景下的讨论,也有其侧重的改变。

(一)伦理的内涵

“伦”即人伦,“理”即道理,“伦理”即处理人伦关系的道理[1]。伦理事实就是有关群体内各种关系处理的适宜性,它源于道德但又高于道德。伦理的诞生,也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文明化程度的推进产生的更高的精神层次的要求,较之于“道德”而言,伦理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也更加客观、综合,更加侧重规范、理论,通常超越了一般的问题、现象,有较明显的学理性。首先,它反映了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如人伦、天伦)的处理;其次,它体现了某种社会活动过程中人们拥有的共同认同的行为准则的要求或规范;第三,它是人们相处过程中应遵守的某种道德的规范;第四,它某些时候又是对什么是好的或坏的的一种评价性约定;第五,时常又反映某种指导人们行为的观念;第六,甚至是国家、社会层面上的各种国家或社会的关系,以及行为的秩序性规范等等。简言之,伦理反映并体现了各种关系的处理。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社会工作本质

涂尔干最先提出的职业伦理思想中指出,职业伦理[2]是通过“法团演进”即职业群体的发展而产生的,他可以规范职业群体的行为,在相对统一的价值体系下开展商业活动,可以从道德上调节经济活动并为真正的社会团结奠定基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事实上也是职业伦理的一个分支,与涂尔干的“职业伦理”的内涵有一定的一致性,即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群体行为的一种规范,也就是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如何趋向合理,本着什么样的价值去工作。也就是说,社会工作伦理就是建立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并将其具体操作化的基础上,以规范社会工作专业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和为其在遇到伦理困境时提供某种启示为目的而建立的一套规范体系[3]。

社会工作伦理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社会工作是一种“利他”视角下的科学的“助人”活动,是结合了社会福利政策倡导下进行的公益行为,而非行政行为,社会工作伦理的核心价值就是“正义”。

社会工作伦理从其自发产生——道德阶段、到专业自觉——价值观阶段,到危机应对——伦理理论与决策理论阶段,再到寻求突破——伦理标准和风险管理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关注的视角从宏观上关注贫困人口到转向中观上关注环境因素导致的个人问题及社会问题,发展至微观上由关注案主利益转向关注专业人员及其道德、价值观、伦理及其实现,进而到关注如何处理社会工作中面临的伦理困境(案主自我决定权、保密、案主知情同意权等),最后到伦理守则、伦理标准等对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提供伦理指导和标准,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和管理,强调社会工作者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对于案主的伦理责任、对于社会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对于社会的责任等等。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演变反映其关注的内容和重点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工作所关注的重点是伴随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变换的。从其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进步加深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解,社会工作是经过系统化理论知识培养、学习的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利他主义”为主导,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在“助人自助”理念下,秉承着对人的尊重、接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等信条,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强调社会平等、社会对个人的责任等,进行着促进工作对象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潜能的挖掘与提升等的服务性的、合作化的(即调配各类资源共同进行的)社会互动的过程。

二、本土化下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使命

(一)从国家政策类文件看本土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空间

立足国情,结合社会发展需要,18部委颁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文件中肯定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明确了承担的任务与责任,以及社会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对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发展与建设等进行了宏观的规划。从国家出台的诸如此类的政策文件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定位与作为等有个初步了解:

1.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上,强调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有着突出的作用,有利于社会服务水平、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降低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

2.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上,始终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政府推动工作进程,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突出社会工作的重点,立足于民众基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为目标。

3.社会工作的发展力量上,明确了党委统一领导,形成政府机构等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体目标与方向,民政部门负责具体事务,有关组织部门(也包括社会组织机构)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4]。

从政策看,中国社会工作的舞台是很大的,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及未来愿景,可谓前途大好,但是我们也不宜盲目乐观,毕竟有其发展的现实困境有待解决。

(二)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现状看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与问题

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但是时日尚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尚不足以满足需要,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现在的政府机构、社区工作者、民间非营利组织等的结合也尚不完善与成熟,一切也在摸索中前行,至今,我国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社会工作运行模式,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运行模式主要有4种:

第一种,以北京为代表的嵌入模式。将从事一线基层相应管理工作的社区工作者等同于社会工作者。第二种,以上海为代表的委托式模式。将社会工作者派入民政部门以及福利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浦东最早开发政策支持,将资金、资源委托给自己信任的社会组织机构。第三种,以深圳为代表的岗位购买服务模式。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由政府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1-2个社会工作人员派至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但也有弊端,就是派遣的人员缺乏组织的支持,受机构同化,逐渐丧失社工专业方法,另外福彩基金也不稳定。第四种,以广州为代表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组织服务项目模式,来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如汶川地震中开展的丧亲管理、悲伤处理等工作。

无论哪种模式,都各有优劣,但是社会工作专业于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较为突出的主要有:第一,尽管随着政府直接提供的福利服务职能的弱化,社会福利的提供也越来越社会化,政府逐渐退居二线变为福利政策的提供者和监督者,但是在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组织机构等能力有限,还不能如西方国家般的发挥作用;第二,中国是群体主义优先的社会,往往更加强调集体主义而忽略个人主义,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同西方国家般的社会工作运行体系;第三,中国社会工作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尽管国家有指令性文件,对用于社会工作的经费等有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处理上还不那么规范,经常出现资金链断裂;第四,社会大众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身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导致诸多专业人才最终未选择本专业而另谋职业等等。

基于以上中国社会的现实背景与困难,身为社会工作者的我们倍感压力,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使命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三)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使命

首先,促进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专业首要使命,社会工作要以挑战消极歧视为己任,同时承认问题或冲突的多样性,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是个较为综合性的概念,其涵义丰富而广泛,诸多社会学家给以不同的理解,如功利主义者的正义是使最大多数的人获得幸福即效用观;罗尔斯以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为指导来建构理论,则强调公民的平等自由,即公平观;诺齐克创建以持有正义为核心的资格理论论证了自己的正义即个人权利的观点;麦金太尔指出正义有作为美德的正义和作为规则的正义之分,并强调了内在于人的品行德行来解决问题的正义的美德的理论等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正义更加强调的是公平、平等、尊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性的专业,直接服务于那些有困难和需求的特殊群体等社会成员,使社会减少痛苦、增加福利。同时社会工作者能够在中国正由狭义的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等的小福利向针对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为本,多元主体共同提供福利支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公共福利和社会互助等4种供给方式的大福利转变过程中,把握适度普惠性福利制度中的“底线公平”,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也就是所有公民在这条“底线”面前所具有的权利的一致性,这里的“底线公平”并不意味着最低水平的公平,而是重点的公平,即优先解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的需要、更为显著的贫困问题、关乎当下和未来走向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5]。

社会工作时常又以挑战消极歧视为己任,敢于挑战不公平政策和实践,如性别歧视、教育歧视,倡导性别平等、教育公平等,通过一些诸如“行为艺术”的方式来体现,如郑州“流血新娘——反家暴”活动、“二七广场呼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河其南’”“呼吁猥亵幼女重判”等活动,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对该问题的关注,促使通过立法或政策改革的方式,真正意义上降低或减少消极歧视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促进平等,实现公平。

除此之外,社会工作中还要意识到个体、群体的差异性,承认问题或冲突等的多样性,进行分类管理和帮助。社会工作专业渗透到不同的工作领域中,不断扩大其专业影响力,将专业价值理念带入百姓的生活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社会变迁、文化与习俗的差异等,即使同为贫困问题,也有差异性,问题往往也是复杂而多样的,应避免“一刀切”,也就实现了工作对象问题被公平的接纳。

因此,社会工作通过服务与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政府某些方面政策的完善,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平等,实现对人权的尊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其次,以终极价值为指引,以“济贫扶弱”为天职,解决社会冲突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福利进程,完善社会系统。

社会工作终极价值[6](Ultimate or Abstract)(Ralph E.Pumphrey,1959)是全部社会工作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价值依据和动力源泉,主要指那些概括而抽象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为社会工作指引方向,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专业依据,如《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7](1999年修订)中明确指出,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价值。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终极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因为传统儒家思想与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是以科学的仁爱亲情观念、合理的社会公正观念、恒久的服务公众观念为导向的,也是与西方的终极价值观念最大的区别,但又是有共融性的[8]。如中国传统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和谐思想与人际和谐原则有一定的一致性,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重;中国佛家的平等观与促进社会公正原则本质内涵是一致的,都体现了社会工作存在的基本理由,以“助人自助”为基本信条;中国传统儒家的“济民救世报国”思想与增进社会福利属于同一范畴下的不同说法,都体现了为民谋“幸福”的宗旨,倡导民众基本需求的生活条件的满足,并推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价值观与机制的实现,与社会公正是相一致的。

帕森斯用AGIL模式[9]来代表一个社会系统的结构和运作。从社会工作的功能来看,社会工作处理的是由社会问题、社会内部分化等造成的冲突,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对维持社会系统的连贯性和一体化有重要作用,可以防止发生混乱,保持系统的协调,应归属于整合系统I(Integration),同时社会工作以价值为中心,又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促进行动者之间的良性持久的互动,使行动者各子系统表现适当,有能力处理其内外部面临的压力、紧张,又符合维持模式系统(Latency)的功能,同时又与其他的适应系统(Adaptation)、目标实现系统(Goal att ainment)两个系统相互适应,以实现社会系统的稳定。从上看来,社会工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工作运作于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尚不成熟,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专业人才队伍的教育培养、社会认可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处理、社会工作于中国的运作模式等都要经过漫长的本土化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借鉴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进行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已取得的经验进行本国社会工作的开展,还都需要长久的探索,需要国内社会工作者、政府机关、民间组织等保持极大的耐心,抱有极大的信心,本着开拓创新的思想,带着一份对于社会工作的热爱,持续恒久的走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上,相信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未来会交给国民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其真正意义上于中国的专业伦理使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绍荣.“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李君.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9.

〔3〕徐亚丽.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D].山东理工大学,2011.

〔4〕《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框架内容与重大创新[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11):12-13.

〔5〕景天魁.适度公平就是底线公平[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4):25-26.

〔6〕周晓焱,李精华,郑克岭.价值分层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32-36.

〔7〕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原则.http://www.docin.com/p-335612614.html.2013-12-27.

〔8〕谢寿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刘润忠.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5):52-56.

(责任编辑 姜黎梅)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