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思想

2022-06-08

潘丽文 程艺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内容丰富,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问题又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马克思认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应该既有生产力尺度又包括人的发展尺度,这两个尺度既是统一的,又有不一致性。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对现实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进步;生产力;人;评价尺度

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进步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也是社会历史哲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整个哲学史的发展来看,关于这一理论的讨论主要涉及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历史的发展是不是一种进步,二是如何评价历史的进步。

一、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

“进步”是一个价值概念,与人们的价值目标相关,是人们为规范事物的发展方向而设定的,是关于事物理想状态的设想,因此进步是指事物的发展朝着理想的状态接近,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过程。如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迁,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等。

1.社会进步的内涵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有规律的发展。而社会变迁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社会现象中有计划的或无计划的、性质或数量上的改变过程”“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①。而社会进步是具有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首先表现为社会进步与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评价主体不同,对同一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也不同”②。社会进步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进步的内涵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道德与社会各方面的改进,社会向更高阶段过渡,新事物克服、扬弃旧事物。

2.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基本观点

⑴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矛盾运动的关系,这种矛盾运动带动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并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他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因此,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推动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

⑵社会进步的道路具有多样性。马克思认为,社会进步的道路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循序型进步”,即社会基本矛盾处于非对抗阶段,社会平稳发展的阶段。第二种是“跨越型进步”,马克思讲到俄国农村公社时,说俄国完全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从而在新制度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种是“曲折型进步,即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无数偶然事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过程。因此社会进步的道路是复杂的,总体上的进步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时期在某些方面的停滞、后退,乃至消亡。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评价尺度又称之为评价标准,它是一种在实践活动中作出的判断,是人们以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评价对象或者是对对象界限的规定。它是对客体对主体是否有价值的一种评价,即衡量客体是否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以及需要满足程度的一种评判依据或标准。因此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即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程度的依据或标准。

1.生产力尺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人才能成其为人,社会也才能发展进步,“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③。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尺度。

(1)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力量,又称为社会生产力,它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在人类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基本的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是从这个关系中延伸出来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 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包括基本的物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发展和娱乐的需要等。在这些需要中,我们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才有能力去追寻其他的需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生产力尺度是一种根本的尺度。

(2)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具有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可以判断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尺度。社会是否发展以及发展的程度,关键看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人类社会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之所以表现出这样发展趋势是根源于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和进步性。马克思说:“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④。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也绝不能到人们的精神领域中去寻找,而是应该从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及根本力量中去寻找即到生产力中去寻找,因为一种社会形态是高级还是低级主要是看经济状况或生产力的水平和状况。

2.人的发展尺度

从主客体的角度看,生产力尺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客体性尺度,相对的,人的发展尺度则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尺度。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的利益,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作为社会物而存在,人类历史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延展,我们考察社会历史的进步问题时,不能撇开人的实践活动,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创造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因而,人在实践中塑造着自己的同时,也塑造社会历史。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历史,是追求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历史。另外,人又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人的发展可以从许多方面体现出来。人的发展一方面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提高,另一方面指人的个性发展状态的进化。人自身生存状态是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质与量的提高。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而人生活状态的提高是指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态的质与量的提高。它反映的是人处于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之中。这一切都说明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与主体。

3.两种评价尺度之间的关系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尺度,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有着各自的侧重点。生产力尺度主要侧重于从客体方面层面去评判社会发展进步与否,人的发展尺度则侧重于从价值层面、主体方面上评判社会进步。

⑴就历史发展总的趋势来看,两种尺度是一致的。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而人的本质力量则是生产力的内化。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实则也是人也在向全面发展前进的过程中。马克思说,生产力的发展,既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也为价值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是人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并且它决定着人与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用历史尺度与用价值尺度对社会发展进步进行评价最终会殊途同归,达到统一。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反过来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体现了出来,这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另外,人的个性及能力的发展,不断改进生产工具,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条件。因此,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⑵从历史发展的某一具体阶段、具体时期来看,两种尺度之间又是不一致的。马克思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马克思曾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疲劳”⑤。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两方面力量的发展。一方面是大机器、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也即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又导致人的异化,人被机器代替,人的个性的消解,即同时出现了反人力量。可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又出现了不一致,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二者的不一致是必然的,普遍的。

由此可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二者既是统一的,又是不统一的。那么,如何使两种尺度实现统一呢?马克思认为,最根本的要从社会实践中去寻找。“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使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趋向统一的历史”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们不断提高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既能提高生产力又发展自己的能力。因而,生产力发展和人发展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两个尺度统一的基础。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的现实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社会矛盾,甚至恐怖事件频发。如何走一条能够让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需要一种科学的社会进步评价思想来指引方向。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文的诉求。

1.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的思想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需要,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倒退”。一个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生产力推动,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提高生产力。在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应该从科学技术上着眼,大力扶持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另外,还要不断改革、调整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上层建筑成为经济基础的推动力量。

2.积极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面化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人成为能够主宰自己的主体。当今社会的发展应该以人作为出发点和核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如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为主导的问题的全球扩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防止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当今时代,一定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使人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人的丰富个性得到全面实现,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纵观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评价理论,启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从而在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的今天,不断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准备物质和人的双重条件。

引文注释

①[美]史蒂文·瓦戈著.王晓黎等译.社会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②潘峻岭,陈望.30年来中国社会进步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10(5).

③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775.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

⑥侯衍社.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思想与新世纪人类进步的走向[J].浙江学刊,2001(2).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